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生卷
科举考试时秀才的课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我拆开来一看,却是钟山书院的课卷。我道:‘只怕又是藩臺委看的?’ 继之 道:‘正是。这是生卷。’”
《漢語大詞典》:踏槐花
说郛卷六九引 唐 李淖 《秦中岁时记》:“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復献新文,求拔解,故曰:‘槐花黄,举子忙。’” 唐 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往往于隔年秋天就在京城行卷,其时正值槐花盛开,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 宋 苏轼 《和董传留别》:“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亦称“ 踏槐黄 ”。《孽海花》第五回:“原来 公坊 那年自以为臭不可当的文章,竟被 霞郎 估着,居然掇了巍科。但屡踏槐黄,时嗟落叶,知道自己不是金马玉堂中人物,还是跌宕文史,啸傲烟霞,还我本来面目的好。”亦省称“ 踏槐 ”。事物异名录·政治·赴试引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谚云:‘槐花黄,举子忙。’故赴举谓之踏槐。”
《漢語大詞典》:秋科
秋季举行的科举考试。《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尊夫人相念至深,二令兄促归亦急,且欲同应秋科,实人间美事。”
《漢語大詞典》:彻棘(徹棘)
撤除试院门前棘枝。谓科举考试发榜后解禁。后多借指考试事务完毕。旧五代史·周书·和凝传:“贡院旧例,放榜之日,设棘於门及闭院门,以防下第不逞者。 凝 令彻棘啟门,是日寂无喧者,所收多才名之士。”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对策》:“明镜无尘,朱丝恒直,南宫里已看彻棘,英雄济济蹌蹌,多少青霄门客。”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 乾隆 甲午夏五,家小阮以试士抵 滁州 ,彻棘后,约游 醉翁亭 。”
《漢語大詞典》:连元(連元)
谓封建社会科举考试中连中解元、会元,或连中会元、状元。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元》:“ 吴中 会、状连元者,凡六人: 韩菼 、 彭定求 、 陆肯堂 、 彭启丰 、 钱棨 、 吴延琛 也。”
《漢語大詞典》:小题(小題)
(1).古书卷首的题目。 清 卢文弨 钟山札记·大题小题:“古书大题多在小题之下。如‘周南关雎詁训传第一’,此小题也,在前;‘毛诗’二字,大题也,在下。”
(2). 明 清 科举考试时以“四书”文句命题为小题。 清 戴名世 《甲戌房书小题文序》:“制义之有大题小题也,自 明 之盛时已有之,而小题犹号为难工。” 清 史震林 《西清散记》卷三:“ 一帆 ( 蔡一帆 )与 句容 俞坦由 选小题文,盛行於时。”参见“ 大题 ”。
《漢語大詞典》:大题(大題)
(1). 明 清 科举考试以“五经”文命题曰大题;以“四书”文命题曰小题。 清 戴名世 《甲戌房书小题文序》:“制义之有大题小题也,自 明 之盛时已有之,而小题犹号为难工。”
(2).指全书的总题目、大标题。 清 卢文弨 钟山札记·大题小题:“古书大题多在小题之下,如‘《周南·关雎》詁训传第一’,此小题也,在前;‘毛诗’二字,大题也,在下。 陆德明 云:案 马融 、 卢植 、 郑康成 注‘三礼’竝大题在下; 班固 汉书、 陈寿 三国志题亦然。”
《漢語大詞典》:高魁
科举考试第一名。泛指科举名列前茅。 明谢谠《四喜记·诗礼趋庭》:“实言告,决今科虎榜占高魁。” 清 李渔 《蜃中楼·点差》:“我两人来京赴试,徼倖俱中高魁。”
《漢語大詞典》:联第(聯第)
(1).科举考试中数人同时及第。新唐书·欧阳詹传:“举进士,与 韩愈 、 李观 、 李絳 、 崔羣 、 王涯 、 冯宿 、 庾承宣 联第,皆天下选,时称‘龙虎榜’。”
(2).指在各级考试中接连及第。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传》:“能前知二子皆列卿,然长者联第,次者当后十年。”
《國語辭典》:发科(發科)  拼音:fā kē
1.在戏剧表演中,装出某种情态以引起观众注意。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二。连枝秀》:「发科打诨,不离机锋。」元。岳伯川《铁拐李》第四折:「(正末做劝跌倒科云)张千,我须有些腐。(张千发科云)你可不早说与我!」
2.做出某种动作,或特指装出一些使人发笑的姿态。《水浒传》第二一回:「老娘一双眼却似琉璃葫芦儿一般。却才见押司努嘴过来,叫你发科。」《红楼梦》第五三回:「那文豹便发科诨道:『你赌气去了……待我骑了这马,赶进去讨些果子吃是要紧的。』说毕,引的贾母等都笑了。」
3.考中科举考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生来有福分的,随他文学低浅,也会发科发甲。」
《漢語大詞典》:斋生(齋生)
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文戏·旧律易字》:“ 广东 二贡士争名,至相殴,友人用旧诗更易誚之曰:‘南北斋生多发颠,春来争榜各纷然。’”
《漢語大詞典》:大题(大題)
(1). 明 清 科举考试以“五经”文命题曰大题;以“四书”文命题曰小题。 清 戴名世 《甲戌房书小题文序》:“制义之有大题小题也,自 明 之盛时已有之,而小题犹号为难工。”
(2).指全书的总题目、大标题。 清 卢文弨 钟山札记·大题小题:“古书大题多在小题之下,如‘《周南·关雎》詁训传第一’,此小题也,在前;‘毛诗’二字,大题也,在下。 陆德明 云:案 马融 、 卢植 、 郑康成 注‘三礼’竝大题在下; 班固 汉书、 陈寿 三国志题亦然。”
《國語辭典》:入闱(入闈)  拼音:rù wéi
1.科举时代应考或监考的人进入考场。《聊斋志异。卷九。于去恶》:「七月十四日奉诏考帘官,十五日士子入闱,月尽榜放矣。」
2.进入闱场。如:「命题、印题人员均已入闱。」
《漢語大詞典》:联捷(聯捷)
谓科举考试中两科或三科接连及第。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京闱冒籍:“其中 汪谐 者,次科即联捷矣。”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众人叫:‘ 顺卿兄 ,你倘联捷,幸在彼地,见之何难?’”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次年乡试,便高中了孝廉;转年会试,又联捷了进士。” 鲁迅 《呐喊·白光》:“隽了秀才,上省去乡试,一径联捷上去。”
《漢語大詞典》:鬻举(鬻舉)
谓贿买科第。宋史·选举志二:“﹝ 淳祐 ﹞九年,以臣僚言:‘士子又有免解伪冒入试者,或父兄没而窃代其名,或同族物故而填其籍。’於是令自本贯保明给据,类其姓名先申礼部,各州揭以示众,犯者许告捉,依鬻举法治罪。”按,“鬻举法”为惩治科举考试舞弊者之法律。
《國語辭典》:案首  拼音:àn shǒu
科举时代童生院、府、州、县试的第一名。《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门生三世报恩》:「今日出其不意,考个案首,也自觉有些兴头。」《儒林外史》第二回:「足下莫不是就在我白老师手里曾考过一个案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