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公私两全(公私两全)  拼音:gōng sī liǎng quán
于公于私皆能兼备。如:「每件事都要做到公私两全,并不容易。」
分类:兼备
《国语辞典》:私有财产制(私有财产制)  拼音:sī yǒu cái chǎn zhì
承认人民对于其所有的财产,于法律范围内,享有使用、处分等权利的制度。
《国语辞典》: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拼音:gōng ér wàng sī,guó ér wàng jiā
为国家或公务而舍弃私人利益、亲情。《儒林外史》第六回:「自古道:『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我们科场是朝廷大典,你我为朝廷办事,就是不顾私亲,也还觉得于心无愧。」
《国语辞典》:私人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  拼音:sī rén yín háng yè wù
银行以特定方式专门为富有客户办理投资的业务,银行通常会设立专区办理,故客户能享受较高品质的服务。
《国语辞典》:先公后私(先公后私)  拼音:xiān gōng hòu sī
先处理公事然后才考虑私事。《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弟既事刘豫州,理宜先公后私。」明。陆采《怀香记》第三七出:「待国事太平,我家事自行停当,先公后私,理当然也。」
《国语辞典》:徇私废公(徇私废公)  拼音:xún sī fèi gōng
曲从私情而不顾公理。宋。苏颂〈论省曹寺监法令繁密乞改从简便〉:「若官司措置失当,及徇私废公,致有赴诉,并委台察紏案。」
《国语辞典》:徇公灭私(徇公灭私)  拼音:xùn gōng miè sī
为国家或民众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唐。白居易〈与薛苹诏〉:「卿勤王之节,徇公灭私;事主之诚,移忠资孝。」也作「徇公忘己」。
《国语辞典》:睚眦之私(睚眦之私)  拼音:yá zì zhī sī
怒目而视的私人怨恨。引申为极小的怨恨。《元史。卷二○五。奸臣传。铁木迭儿传》:「铁木迭儿恃其权宠,乘间肆毒,睚眦之私,无有不报。」也作「睚眦之怨」。
《国语辞典》:言不及私  拼音:yán bù jí sī
说话不涉及个人私事。《晋书。卷七五。王湛传》:「临终,与谢安、桓冲书,言不及私,惟忧国家之事,朝野甚痛惜之。」
《国语辞典》:铜斗家私(铜斗家私)  拼音:tóng dǒu jiā sī
家私,财产。铜斗家私比喻家财庞大而稳当。《宋元戏文辑佚。风流王焕贺怜怜》:「闪得我铜斗家私没片瓦,虽然是水尽鹅飞,不当告我?」也作「铜斗家计」。
《国语辞典》:万贯家私(万贯家私)  拼音:wàn guàn jiā sī
形容家资富有。《儒林外史》第三回:「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也作「万贯家财」。
分类:家资富有
《国语辞典》:微服私行  拼音:wéi fú sī xíng
君王、官吏穿著百姓服饰,悄悄的出巡,探访民情。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三三出:「只是此行敛些光彩,不可喝道而去,只得微服私行罢。」
《国语辞典》:正直无私(正直无私)  拼音:zhèng zhí wú sī
公正而没有私心。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见义当为真男子,则是我正直无私大丈夫。」《孤本元明杂剧。贺元宵。第一折》:「正直无私有至灵,于家为国保黎民。」也作「正直无邪」。
《国语辞典》:中饱私囊(中饱私囊)  拼音:zhōng bǎo sī náng
经手公款,以不正当的手段,从中牟利自肥。参见「中饱」条。《歧路灯》第七回:「小人贪利,事本非常,所可恨者,银两中饱私囊,不曾济国家之实用耳。」
《国语辞典》:一己之私  拼音:yī jǐ zhī sī
个人的私见。《封神演义》第九五回:「法者非一己之私,刑者乃持平之用。」也作「一己之见」。
分类:个人私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