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村校  拼音:cūn xiào
旧时乡间的私塾。唐。元稹〈白氏长庆集序〉:「见村校诸童,竞习歌咏。」也称为「村学」、「村学堂」、「村塾」。
《國語辭典》:小学生(小學生)  拼音:xiǎo xué shēng
1.在小学就读的学生,或指年纪较小的学生。
2.年纪较小的小孩。《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梅氏左思右量,恐怕善继藏怒,到遣使女进去致意,说小学生不晓世事,冲撞长兄,招个不是。」
《漢語大詞典》:走读(走讀)
学生只在私塾或学校上课,而不住宿。 清 秋瑾 《精卫石》第六回:“其时诸女皆进学校,因人多,校中不便畅叙,故另租一室,日常走读。” 周作人 《知堂回想录·三味书屋》:“第二种为私塾,设在先生家里,招集学生前往走读。”
《漢語大詞典》:馆授(館授)
谓教私塾。 明 都穆 南濠诗话:“ 袁景文 初甚贫,尝馆授一富家。”
分類:馆授私塾
《漢語大詞典》:村学堂(村學堂)
乡村学堂。旧时多指乡村私塾。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和林卿韵》词:“友 鲁申公 ,师 浮丘伯 ,尚可教书村学堂。”儒林外史第一回:“﹝ 王冕 ﹞七岁上死了父亲,他母亲做些针指,供给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
分類:乡村私塾
《國語辭典》:处馆(處館)  拼音:chǔ guǎn
旧时到别人家里当私塾老师。《初刻拍案惊奇》卷一○:「那韩子文虽是满腹文章,却当不过家道消乏,在人家处馆,勉强糊口。」
《國語辭典》:窗课(窗課)  拼音:chuāng kè
旧时学童于书塾中习作的诗、文等功课。《醒世恒言。卷一一。苏小妹三难新郎》:「此乃小儿王雱窗课,相烦点定。」《红楼梦》第八四回:「我书桌子抽屉里有一本薄薄儿竹纸本子,上面写著『窗课』两字的就是。」
《漢語大詞典》:市学(市學)
村镇上的学校;私塾。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秋社:“市学先生预歛诸生钱作社会,以致雇倩、祗应、白席、歌唱之人。” 元 钟嗣成 《醉太平》曲:“拾灰泥补砌了旧砖窰,开一箇教乞儿市学,裹一顶半新不旧乌纱帽。”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若只要个安身之处,敝村有个市学,倘肯相就,权住几时。”
《漢語大詞典》:窗稿
旧称私塾中学生习作的诗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 朱 献窗稿, 陆 輙红勒之,都言不佳。”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既有窗稿,盍出之,一惊老眼?”《平山冷燕》第十二回:“再抄人几篇好文字,好诗词,刻作兄的窗稿,送与 山小姐 去看,他在闺中,那裡便知是假的,若看得中意,这事便有几分稳了。”
《漢語大詞典》:图馆(圖館)
筹办私塾,谋求教职。《苦社会》第三回:“我也想过,只是近来图馆也不容易,就算招到十个学生,一个五角……总要亏空,断然不是长久的事。”
《国语辞典》:私塾先生  拼音:sī shú xiān shēng
在私塾中教书的老师。
《国语辞典》:塾掌  拼音:shú zhǎng
掌管私塾的人。《红楼梦》第九回:「特共举年高有德之人为塾掌,专为训课子弟。」
分类:掌管私塾
《漢語大詞典》:做馆(做館)
(1).旧时指在私塾教书。私塾或称蒙馆。儒林外史第二回:“足下莫不是就在我 白老师 手里考过一个案首的?説这几年在 顾二哥 家做馆,不差不差。”
(2).旧时指受聘在官府当幕客。儒林外史第二七回:“我自从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学会了这个幕道,在各衙里做馆。”
《国语辞典》:敝塾  拼音:bì shú
旧时谦称自家私塾。《红楼梦》第七回:「今日回去,何不禀明,就往我们这敝塾中来?」
《国语辞典》:搭馆(搭馆)  拼音:dā guǎn
旧时将子女送到别人的私塾进学,称为「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