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雍州泾阳人,字茂之。李大亮族孙。及进士第,又中英才杰出科。累转考功员外郎。武后爱其才,甚宠待之,迁凤阁舍人,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俄坐赃出为庐州刺史。张易之诛,贬衡州长史。中宗即位,授将作少监,累迁鸿胪卿、修文馆学士。雅有文才,广交宾朋,当时称为风流之士。终兵部尚书。卒年五十,赠侍中。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2 字茂之,一说字茂实,雍州泾阳(今陕西泾阳)人。进士及第。弱冠中英材杰出科,调相州参军事。累转考功员外郎,迁凤阁舍人,进天官(吏部)侍郎。武后长安元年(701)以夏官(兵部)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四年,贬为庐州刺史。再贬衡州长史。中宗即位,召授将作少监。景龙中,累转鸿胪卿,修文馆学士。约睿宗景云二年(711),迁兵部尚书。玄宗先天元年(712),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旋卒于官。赠侍中。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新唐书》之《武后本纪》、《中宗本纪》、《宰相世系表二上》,《唐诗纪事》卷九。迥秀雅有文才,时称风流之士。《全唐诗》存诗4首。
全唐文·卷二百八十二
迥秀。赠秦州都督大宽族孙。弱冠应英材杰出举。长安初历天官夏官二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出为庐州刺史。景龙中累转鸿胪卿修文馆学士。持节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终兵部尚书。赠侍中。
徐秀 朝代:盛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85—754 【介绍】: 唐东海郯县人。徐昕子。幼聪悟,过目成诵,笃学能属文。武周长安二年进士,补幽都尉。历朔方节度判官、蔡州参军、关内覆囚判官、招慰南蛮判官,均有能名。又历德清、长城、丹阳县令。玄宗天宝中,官新安别驾、济南司马、临淮信都二郡长史。卒。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出家居京师佛寺。时游终南山水间。每劝众成辨善务。虽至老。未尝懈。开元之季。梦人教以手巾袈裟各五百事施回向寺。寤则备其物如数。而后遍询回向所在无有也。忽有一僧谓秀曰。我知回向处。君兹俱赍所施物。与名香一斤。以从我则回向可得矣。于是秀许诺。行二日始觉。其地极深僻夐绝。复进见碾石一具。横道侧。秀念以为此非迹辙所能到。而顾有磨硙等器。则去人居不远矣。乃出所持香。焚碾石上。礼拜哀祷再三。自午达暮谷中昏雾四塞。咫尺不相睹。顷之明霁遥见崖半金碧辉映。微识其榜曰。回向之寺。所偕之僧。旁赞之努力。竟造而钟磬镫烛。影灭声沈矣。诘且侍者引谒堂上和尚白来意。和尚使历诸房散所施而所散之施。且四百九十九事。所历之房亦尔然。其人皆在无他往者。次至一房则尘网暗户牖。俄有老僧。谓秀曰。此固汝主唐天子房也。共住时颇进修。而性嗜乐音。终以犯律堕凡境。可惜也。遂拈壁上玉尺八。予秀曰。此亦汝主。在日常所御者。第今以汝所施手巾袈裟并遗之。则犹足以旌山中不忘意。且以趣其蚤来归也。秀后果见上。上即取玉尺八。吹之宛然宿习。
宋高僧传·卷第十八 感通篇第六之一
释法秀者未详何许人也。居于京寺游游咸镐之间。以劝率众缘多成善务。至老未尝休懈。开元末梦人云。将手巾袈裟各五百条。可于回向寺中布施。觉后问左右。并云无回向寺。及募人制造巾衣。又遍询老旧僧俗。莫有此伽蓝否。时有一僧。形质魁梧人都不识。报云。我知回向寺处。问要何所须并人伴等。答曰。但赍所施物名香一斤即可矣。遂依言授物。与秀偕行。其僧径入终南山。约行二日至极深峻。初无所睹复进程见碾石一具。惊曰。此人迹不到何有此物。乃于其上焚所赍香。再三致礼。哀诉从午至夕谷中雾气弥浸。咫尺不辨。逡巡开霁。当半崖间有朱门纷壁绿牖琁题。刹飞天矫之幡。楼直觚棱之影。少选见一寺分明云际。三门而悬巨榜曰回向寺。秀与僧喜甚。攀陟遂到。时已黄昏。而闻钟磬唱萨之声。门者诘其所从。迟回引入见一老僧。慰问再三倡言曰。唐皇帝万福否。处分令别僧相随历房散手巾袈裟。唯馀一分。指一房空榻。无人有衣服坐席。似有所适者。既而却见老僧。若纲任之首。曰其往外者当已来矣。其僧与秀复欲至彼授手巾等。一房但空榻者。亦无人也。又具言之。者僧笑令坐。顾彼房内取尺八来。至乃玉尺八也。老僧曰。汝见彼胡僧否。曰见已。曰此是将来权代汝主者。京师当乱人死无数。此胡名磨灭王。其一室是汝主房也。汝主在寺以爱吹尺八。罚在人间。此常所吹者也。今限将满。即却来矣。明日遣就斋。斋讫曰。汝当回可将此尺八并袈裟手巾与汝主自收也。秀礼拜而还。童子送出。才数十步云雾四合。则不复见寺矣。乃持手巾袈裟玉尺八进上玄宗。召见具述本末。帝大感悦凝神久之。取笛吹之宛是先所御者。后数年果有禄山之祸。秀所见胡僧即禄山也。秀感其所遇精进倍切。不知所终。世传终南山圣寺又有回向也。 系曰。昔梁武遣送袈裟入海上山。法秀诣回向寺燕师命使寻竹林圣寺。此三缘者名殊而事一。莫是互相改作同截鹤续凫否。通曰。圣人之作。犹门内造车门外合辙。虽千万里之远事亦符合者。盖无异路。故如樵子观仙棋烂柯。非止王质。有多人遇棋且姓名不同为烂斧柯者不一。今送衣入圣寺。多者亦如此也。
神僧传·卷第七
释法秀者。未详何许人也。居于京师。游于咸镐之间。以劝率众缘多成善务。至老未尝休懈。开元末明皇尝梦人云。将手巾五百条袈裟五百领。于回向寺布施。及觉问左右。并云无。乃遣募缁徒道高者令寻访。秀出应召曰。某知回向寺处。问要几人。曰但得赍持所物及名香一斤即可矣。遂授之。秀径入终南行两日。至极深峻处都无所见。忽遇一碾石。惊曰。此人不到何有此物。乃于其上焚所携香。礼祝哀祈自午至夕。良久谷中雾起咫尺不辨。近来渐散。当半崖有朱柱粉壁。玲珑如画。少顷转分明。见一寺若在云间。三门巨额谛视之。乃回向也。喜甚攀陟遂到。时已黄昏闻钟磬及礼佛之声。门者诘其所从来。遂引入见一老僧曰。唐皇帝万福。令语人相随。历房散手巾等。唯馀一分。一房但空榻无人。有一衣服坐席。似有所适者。遂却见老僧。僧曰。更往当已来矣。秀复至欲授手巾等。一房但空榻者亦无人矣。又具言之。僧笑令坐。顾侍者曰。彼房取尺八来。至乃玉尺八也。僧曰。汝见彼胡僧否。曰见。僧曰。此是权代汝主者。国内当乱。人死无数。此名磨灭王。其一室是汝主房也。汝主在寺以爱吹尺八谪在人间。此常吹者也。今限亦满。即却归矣。明日遣就斋。斋讫曰。汝当回可将此尺八付汝主。并袈裟手巾令自收。秀膜拜而回。童子送出才数步。又云雾四合。及散则复不见寺矣。乃持手巾袈裟尺八等进于玄宗。及召见具述本末。玄宗大感悦。持以吹之。宛是先所御者。后十馀年遂有禄山之祸。所见胡僧即禄山也。秀感所遇精进倍切不知所终。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居于京寺。游咸镐间。以劝率众缘为务。开元末。梦人云。将手巾袈裟。各五百条。可于𢌞向寺中布施。觉后问左右。并云无回向寺。及募人制造巾衣。又遍询老旧僧俗。莫有此伽蓝否。时有一僧。形质魁梧。人都不识。报云。我知回向寺处。问何所须。答曰。但赍所施物。名香一觔即可矣。遂依言授物。与秀偕行。其僧径入终南山。约行二日。至极深峻。初无所睹。复进程。见碾石一具。惊曰。此人迹不到。何有此物。乃于其上。焚所赍香。再三至礼哀诉。从午至夕。谷中雾气弥浸。咫尺不辨。逡巡开霁。当半崖间。有朱门粉壁。绿牖琁题。见一寺分明云际。三门悬巨榜。曰回向寺。秀与僧喜甚。攀陟遂到。时已黄昏。闻钟磬唱萨之声。门者诘其所从。迟回引入。见一老僧。慰问再三。倡言曰。唐皇帝万福否。处分令别僧相随。历房散手巾袈裟。唯馀一分。指一房空榻无人。有衣服坐席。似有所适者。既而却见老僧。若纲任之首。曰其往外者当已来矣。其僧与秀。复欲至彼。授手巾等。一房但空榻者。亦无人也。又具言之。老僧笑令坐顾彼房内。取尺八来。至乃玉尺八也。老僧曰。汝见彼番僧否。曰见已。曰此是将来权代汝主者。京师当乱。人死无数。此僧。名磨灭王。其一室。是汝主房也。汝主在寺。以爱吹尺八。罚在人间。此常所吹者也。今限将满。即却来矣。明日遣就斋。斋讫。曰汝当回。可将此尺八。并袈裟手巾。与汝主自收也。秀礼拜而还。童子送出。才数十步。云雾四合。不复见寺。乃持手巾袈裟。玉尺八。进上。玄宗召见。具述本末。帝大感悦。凝神久之。取笛吹之。宛是先所御者。后数年。果有禄山之祸。秀所见番僧。即禄山也。秀感其所遇。精进倍切。不知所终。世传终南山圣寺。又有回向寺也。
释慧秀 朝代: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出陈留李氏。幼依洛阳天宫寺得度。天后时。每迎入内问法。言未来事。辄中祸福。世率敬事之。屡开化京师之资圣寺。一日使弟子夜毋点镫。虽佛前长明镫。亦须灭却。弟子不听。秀因曰。延燎之患不可不备。且某寺常以不备故。灾及其殿。某寺及钟楼。某寺及经藏然。皆至今徒痛惜尔。欲追悔可得耶。时皆以为泛言。莫之喻。是夕三鼓寺灾。而所煨烬。仅此三者。然后知其所指非他矣。当玄宗之潞邸也。偕诸王过秀。留施一笛以别。秀即持以命其徒曰。谨藏之。后必用以奉献也。开元中。弟子达摩取以进上。且谓秀先所戒约如此。上闻之骇异。赐予丰缛。须之病卒。寿百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96—754 【介绍】: 唐河南人,字紫芝。少孤,事母孝。登进士第,历仕邢州南和尉、龙武录事参军、鲁山令。有惠政,以诚待他人。后隐居陆浑山,卒,门人谥文行先生。天下高其行,称曰元鲁山。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696—754 字紫芝。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北魏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少孤贫,事母孝。求为鲁山令,岁满去职,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嗜酒,淡于名利,陶然自娱。天宝十三载(754)卒。德秀善文辞,友萧颖士、刘迅,李华兄事之。及卒,华谥曰文行先生。士大夫高其名节,不名,谓之元鲁山。生平见《旧唐书·文苑传下》、《新唐书·卓行传》、李华《元鲁山墓碣铭》、《元和姓纂》卷四。《全唐诗外编》存诗1首。
全唐诗续补遗
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开元二十一年举进士,家贫,求为鲁山令。岁满去职,爱陆浑佳山水,乃居之。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房管每见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天宝十三载卒,年五十九。天下高其行,称曰元鲁山,谥曰文行先生。李华兄事德秀,而友萧颖士、刘迅,因作《三贤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绛州稷山人。玄宗开元、天宝间,从击吐蕃,以功授万福府别将,累迁户部尚书。天宝十四载随安禄山、史思明叛唐,旋与史思明等皆欲自拔归命,闻达奚珣等已被杀,惧不自安,复叛。曾被郭子仪击败于河曲。肃宗至德间,见禄山衰败,以河东节度使降唐,官云中太守。
张季秀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65 【介绍】: 唐道州人。代宗时处士。文学为业,不求人知,介直自全。元结为道州刺史,举请于朝,乞令州县造舍给田,免其户役。卒,元结为撰《张处士表》。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富阳孙氏子。幼出尘区。夙圆戒检。其慈悲济物之心。要于一切有情拔苦。与乐。使皆悦豫而无所愁困。则其愿望始云足矣。然尤以幽冥之趣。饥虚为患。每施饮食。必候。夜深人静作观想。祝呗以行事率。终始罔愆期素。浙汭之民。诚所敬向。后示寂于定山其迹殊神异则。天宝初载也。逮迁座入塔。忽天雨舍利七颗。其弟子以瓶盛之。而瘗于塔。久之或有误发其塔者。见秀貌如生。舍利缘傅齿上如粟。因加缉之成大浮图。且有白蛇出入守护之状。以故樵牧无敢近者。
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德秀。俗姓孙氏。富阳人也。少出尘区早栖梵宇。当圆戒检正护浮囊。匪定常师留神律府。讲谈之外尝哀鬼神乏食。恒以深更施其饮食。浙汭之民倾诚畏服。及终于定山颇多灵异则天宝初载也迁神座入塔。时天降舍利七颗。门人以瓶盛之。缄于其塔。或发之见秀齿上生舍利纷纷而坠。后人还累甓成浮图。乡人云。恒有白蛇蟠屈守塔。樵牧之童无敢近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4—780 【介绍】: 唐僧。俗姓刘。幼出家,事灵隐谋禅师。玄宗天宝四载,受戒于东海览真,传律于会稽昙一。肃宗至德中,举高行,隶名苏州开元寺。乾元中,诏天下二十五寺,各定大德七人,长讲戒律,秀为其一。擅场十六番,律枢正持,为湖南北宗仰。
宋高僧传·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释辩秀。俗姓刘氏。汉楚王交三十一代孙也。秀幼孤。诸父哀字。礼如教立孝自天生。而宿植缘深心田欲稔。因请伯氏出家长行。哀而舍旃。事灵隐谋禅师便能问津。图入道之意。所闻指训。如凉风入怀。醒然清悟。天宝四年受戒于东海鉴真大师。传律于会稽昙一。至德中举高行隶名于吴郡开元寺。乾元中下诏天下二十五寺。各定大德七人长讲戒律秀应其数也。顷年于净土一门不愆于念。尝谓人曰。昔闻西方之行是有相大乘。此乃蓬心不直非达观之说。何邪夫出言即性发意皆如。而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况我正念乎。秀坛场一十六番度人孤制。律枢正持僧纲自肯。湖南北皆宗仰焉。以建中元年六月十五日寝疾而终。春秋六十七。法腊三十五。当其逝日。有庭树一本。枝叶扶疏朝华正敷。而遽萎瘁。其年七月五日。迁灵龛于武丘西寺松门之右。门人道亮道该清会。偕绕旃檀之香树也。故观察使韦元甫李栖筠虢州刺史李纾。御史中丞李道昌。尽钦慕往德。亦林下之交。霅昼为碑颂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刘氏。汉楚王交裔孙也。幼孤。养于诸父。出家。事灵隐谋禅师薙落。天宝四年。纳戒于东海鉴真师。传律于会稽昙一师。至德中。诏举高行。获隶名吴郡之开元寺。乾元中。诏天下二十五寺。各定大德七人。长请律藏。郡以秀应命。然尤专心净土。尝谓人曰。或闻西方以戒为有相大乘。是不然。何则。夫出言即性。发意皆如。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况正念乎。大乘则已。孰为有相。孰为无相者。建中元年六月十五日。寝疾而终。寿六十七。腊三十五。是年七月五日。迁龛窆于虎丘西寺。松门之右。霅沙门如昼撰碑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9—783 【介绍】: 唐陇州汧阳人,字成公。六岁,母病,勺饮不入口七日,时号孝童。玄宗天宝时任安西府别将,先后从高仙芝、封常清治军事,转绥德府折冲都尉。肃宗时,累官泾州刺史。代宗大历中,官至四镇、北庭行军、泾原、郑颍节度使。数年,吐蕃不敢犯塞。德宗建中元年,召为司农卿。朱泚叛,以秀实有人望,使骑往迎。秀实阳与合,一日与泚计事,突夺象笏击之,中其颡,至流血被面。遂遇害。谥忠烈。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八
秀实字成公。陇州汧阳人。天宝中历官太常卿。拜泾州刺史。大历元年加开府仪同三司。拜御史大夫四镇北庭行军泾原郑颍节度使。德宗立。就加检校礼部尚书。封张掖郡王。除司农卿。建中四年。朱泚盗据宫阙。秀实以笏击泚。中颡流血。遂被害。年六十五。兴元元年赠太尉。谥曰忠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7 【介绍】: 唐人。元载妻。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女。劝元载游学,载至京师陈时务,深符帝旨,为肃宗、代宗两朝宰相,贵盛无比。后载以贪吝被诛,令韫秀入宫,叹曰:“二十年太原节度使女,十六年宰相妻,谁能为长信、昭阳之事?死亦幸矣!”坚不从命,笞毙。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4?—777 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河西节度等使王忠嗣女。玄宗天宝元年(742)至三年间嫁元载,劝之游学。元载后相肃宗、代宗,大历十二年(777)以罪诛,王氏亦赐死。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二九。《全唐诗》存诗3首。
唐诗汇评
王韫秀,据传为代宗时宰相元载妻。按《旧唐书•元载传》:载妻王氏,开元中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女,大历十二年(777),与载同被代宗赐死。《全唐诗》收韫秀与元载赠答诗三首,出《云溪友议》,且云元载妻王氏字韫秀,乃王维之侄、王缙之女。后人见《友议》所云与史不合,遂改称韫秀为忠嗣女,致与诗中“家风第一右丞诗”等语矛盾。《友议》小说家言,元载妻是否名韫秀,诗是否王氏所作,均可疑。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四百五十七
秀。(一作芳)大历八年进士。
韩秀弼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扬州广陵人。韩择木子。工书法,与兄韩秀荣、韩秀实均以八分擅名。代宗大历五年,官卫尉少卿,封淮阳县男。德宗贞元五年,为王府长史。终官国子司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蒲津人,俗姓郭。出家于中条山柏梯寺。后住长安西明寺。德宗贞元三年,奉诏与罽宾国般若三藏同译《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贞元五年译成。
全唐文·卷九百十六
良秀俗姓郭氏。蒲津人。幼出家中条山柏梯寺。贞元四年。诏与罽宾国般若三藏译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 译经科
姓郭氏。蒲津人也。年及佩觿。乃披剃于中条山柏梯寺。通经受具。勠力讲业。贞元四年。诏参罽宾三藏般若。译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五年二月四日。写成十卷进上。寻诏造疏。有谢表。荐同脩疏沙门谈筵于本寺开演。不录赠秀谈筵。道恒。等。帛九十疋。内给事毛琦瑛。宣诏慰问。
宋高僧传·卷第五 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良秀。姓郭氏。蒲津人也。年及佩觿挺然离俗。乃往中条山柏梯寺披削。诵通经业受具律仪。誓以传讲为己事。勤苦忘疲。三藏俱寻九流外赡。于时籍甚孰不钦崇。贞元四年奉诏与罽宾国般若三藏。同译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十卷。至五年二月四日解座。写本进过。寻奉德宗敕。令秀造疏上表云。去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右街功德使王希迁。奉宣令良秀等修撰新翻大乘理趣六波罗蜜经疏者。伏闻至道同源圣人一贯。大雄示相演妙音于独园。宝位分身霈湛恩于双阙。开佛日于圣日。降丝纶于法轮。所以扬化慈航致人寿域。不然岂得握真符而契合。应休运以感通。况以此经如来之密印群生之度门。得白马之宝函启青龙之秘藏。是第一义理去筌蹄。于最后乘说无分别。加以天文焕发睿思昭回真如契心已阐微于释氏。般若制序谅缵文于太宗。慈云溥润于大根。湛露垂滋于贝叶。良秀等。材惟末学性异生知。谬寄讨论伏增殒越。上承严旨徒侧管以窥天。虔奉本师惧升堂而鼓瑟。所修撰疏一部。谨附王希迁随表奉进。伏乞圣慈许令同修疏沙门谈筵于当寺赞演及流布中外所冀落落真言示丹青于新学。明明像教流粉泽于将来。帝览奏敕内给事毛瑛琦。宣慰良秀谈筵道恒等。宜共赐绢九十匹。至可领取。比修疏义甚大勤劳也。秋热兼问。师等各平安好在。秀之辞笔义端时少伦匹。终没罔知时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