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四百四十四
秀荣。代宗朝人。
刘秀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二百七十八
秀。中宗朝官修文馆学士。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名不详。进士。生平无考。《全唐诗逸》收诗2句,录自日本大江维时编《千载佳句》卷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关中人,排行第十。玄宗天宝间,与王维同隐蓝田辋川,常游览赋诗,琴酒相乐。各作有五言绝句二十首,题辋川诸景,合编为《辋川集》。曾应进士试。天宝末入蜀。后与杜甫有过从。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关中(今陕西关中盆地一带)人。排行十。玄宗天宝年间,与王维同隐辋川(今陕西蓝田县南),日与王维、崔兴宗游览赋诗,琴酒自乐。与王维倡和之诗收于《辋川集》中。王维诗中屡称“裴秀才迪”,可见此时未曾进士及第。《旧唐诗·王维传》称裴迪为王维之“道友”,维笃信佛教,裴迪可能亦为佛教信徒。天宝末入蜀,与杜甫相友善。又曾任尚书右丞(一作左丞)。事迹散见《唐诗纪事》卷一六、《唐才子传》卷二《王维传》附。《全唐诗》存诗29首。
唐诗汇评
裴迪,生年年不详,闻喜(今属山西)人,一说关中(今陕西)人。天宝中,与王维、崔兴宗隐居终南山,相与唱和。安史乱起,陷贼中,居洛阳。上元中,曾至蜀中,与杜甫有诗唱和。《全唐诗》存诗二十九首。

作品评论

《蔡宽夫诗话》
王摩诘、韦苏州集载裴迪、邱丹唱和诗,其语皆清丽高胜,常恨不多见。如迪“安禅一室内,左右竹亭幽。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鸟飞争向夕,蝉噪意先秋。烦暑自兹退,清凉何处求?”如丹“卖药有时至,白知往来疏。遂辞池上酌,新得山中书。步出芙蓉府,归乘谷觫车。猥蒙招隐作,岂愧班生庐。”其气格殆不减二人,非唐中叶以来嘐嘐以诗鸣者可比。乃知古今文士,淹灭不得传于子孙者,不可胜数。然士各言其志,其隐显亦何足多较?观两诗趣尚,其胸中殆非汲汲于世者,正尔无闻,亦何所恨?其姓名偶见二人集、亦来必不为幸也。
《汇编唐诗十集》
迪诗雅淡,有类摩诘,恨力弱鲜超拔处。
《载酒园诗话又编》
辋川倡和,裴迪尤多,其诗体反不甚与王近,较诸公骨格稍重。裴早友王维,晚交杜甫,篇什必多。今所存惟维集数篇,不胜遗珠之恨。

人物简介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释惠秀。俗姓李氏。今东京陈留人也。出离尘垢慕尚逍遥。初以戒律饰躬。后以禅定为务。于荆郢之地参问祖师。既了安然。回依洛邑天宫寺也。属则天频幸神都。而秀道声闻于后听。屡诏入礼重。其于悬记未然事合同符契。长安中往资圣寺。唱道化人翕然归向。忽诫禅院弟子令灭灯烛。有白秀曰。长明灯可留。亦令灭之。因说火灾难测不可不备云尝有寺家不备火烛。佛殿被焚。又有一寺钟楼遭爇。又有一寺经藏煨烬。殊可痛惜。时众不喻其旨。至夜遗火佛殿钟楼经藏三所悉成灰炭。方知秀预知垂警。又玄宗在潞邸时。曾与诸王俱诣问法。从容留施一笛。玄宗出去。秀召弟子曰。谨掌此笛。后有要时当献上也。及受睿宗传禅。弟子达磨等方悟其言。取笛以进。帝悦先知回赐丰厚。秀偶示微疾。告诫门人。奄然归寂。享年一百岁。燕国公张说素所归心送瘗龙门山。道俗数千人奔会悲悼焉。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齐安人。髫年既丁父母忧。即依蜀部之兴律师出家。诵习。又依以进具。而毗尼之学。于是畅通。遂为兴公传律上首。阅四载。入长安。蹐律师宣公之席。陶练诸部。勤以忘倦。出入函丈。凡十六年。则其所造之深。所得之富。其尚可以语言尽乎。然后锦归乡里。报所生地恩。旋游六安。大敷讲训。粤有贞固律师。解冠诸生。馀成业者。不可胜纪。卒于安州之十力寺。寿七十。
宋高僧传·卷第十四 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秀公者。齐安人也。髫年天然有离俗之意焉。既丁荼蓼便往蜀郡礼兴律师。讽诵经典易若温寻。又依之进具。果通达毗尼。乃为兴公传律上足弟子欤。如是四载入长安造宣律师门为依止之客。勤以忘劳。涉十六年不离函丈。穷幽诸部陶练数家。将首疏为宗本。然向黄州报所生地。次往安陆大扬讲训。声美所闻诸王牧守攸共遵承。正化缁徒咸摹细行。有贞固律师居于上席。解冠诸生最显清名。馀皆后殿。其诸成业不可胜算。春秋七十馀。卒于十力寺本房焉。

人物简介

神僧传·卷第七
释秀。俗姓李氏。汴州陈留人。习禅精苦。初至荆州后移洛都天宫寺。深为武太后所敬礼。玄鉴默识中若符契。长安中入京住资圣寺。忽戒禅院弟子灭灯烛。弟子留长明灯亦令灭之。因说火灾难测不可不备。尝有寺家不备火烛。佛殿被灾。又有一寺钟楼遭火。又一寺经藏焚爇。殊可痛惜。寺众不知其意。至夜失火果焚佛殿钟楼及经藏三所。唐玄宗在藩时。尝与诸王俱诣作礼。留施一笛。玄宗出后。秀召弟子曰谨掌此。后有要时当献上也。及玄宗登极达摩等方悟其言。取笛以进。秀师年百岁卒于此寺。瘗于龙门山。道俗奔赴数千人。燕国公张说为其碑文。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黄州随华寺僧也。平生以诵法华为专业。每感异徵。或犹未之信也。属时炎暑。秀素未尝内凉。好事者夜往。邀之至。秀房外见车马仪仗盛甚。其人因辟易退。乃呼其党循四壁观之皆然。仰望空中填塞无际。且共趋秀质其故。秀谢不知。及隋之季终于所居寺。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读诵篇第八
僧玄秀者。性清慎温恭为志。常诵法华。每感徵异。未以为怪。时属炎暑同友逐凉。遣召秀来欲有谈笑。既至房前。但见羽卫严肃人马伟大。怖而返告。同往共观。如初不异。转至后门其徒弥盛。上望空中填塞无际。多乘象马类杂鬼神。乃知其感通也。置而却返。明晨惭谢。朋从遂绝。秀专斯业。隋末终寺。
韦郊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京兆杜陵人,字延秀。韦澳子。长于文学,累历清显,自礼部员外郎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昭宗末,召充翰林学士。累官户部侍郎、学士承旨,卒。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平无考。《全唐诗》收《鹦鹉》诗1首,出《文苑英华》卷三二九。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四百八
秀。范阳人。官檀州刺史。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七
秀明。开元朝官御史。迁吏部员外郎。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平无考。《全唐诗》收诗1首。
释威秀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九百八
威秀。龙朔中大庄严寺沙门。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史未详乡里氏族。博达善辞章。尤勇于义。龙朔二年四月十五日。诏僧道。于君亲。自今皆当致拜如礼。其时二宗。莫知计之所出。秀乃援引晋宋典故。及本朝事迹。所未尝行。然后按据经论。言所以不可之理。明白洞达。切于事情。以表进于上。即诏百官。于中台集议。谓不宜拜者。五百三十九人。宜拜者。三百五十四人。六月诏。不拜君。以全其节。在亲则拜如前指。寻亦废。秀之抗表。寔是月之二十一日也。继时诸僧于蓬莱宫。欲再进表申请。闻中台方集议。遂止。乃各投启状于所与往来勋贵。以求其营护而已。时宣律师。亦上雍州牧沛王启。荣国太夫人启等。则皆秀唱之也。微秀。先佛之制斯隳矣。
宋高僧传·卷第十七 护法篇第五
释威秀。不知何许人也。博达多能讲宣是务。志存负荷勇而有仪。其于笔语掞张特推明敏。无何天皇即位。龙朔二年四月十五日。敕勒僧道咸施俗拜。时则僧徒惶惑罔知所裁。秀嗟教道之中微。叹君玉之慢法。乃上表称沙门不合拜。徵引诸史爰历累朝抑挫。朝才发令夕又改图。皆非远略也。方引经律论以为量果。词皆婉雅理必渊明。如云故出家不存家人之礼。出俗无沾处俗之仪。其道显然百代不易之令典也。表上敕百官集中台都议其事。时朝宰五百三十九人请不拜。三百五十四人请拜时大帝至六月。敕不拜君而拜父母。寻亦废止。秀之为法实谓忘身乎。抗表之际当年四月二十一日也。时京邑僧等二百馀人往蓬莱宫申表上请。时相谓秀等曰。敕令。详议拜否未定。可待后集。秀等乃退。于是大集西明寺。相与谋议。共投启状闻诸达官贵戚。若救头然。时宣律师上雍州牧沛王。启别上荣国太夫人启等秀之批鳞。所谓以身许法也。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博达多能。讲宣是务。志存负荷。勇而有仪。其于笔语掞张。特推明敏。无何天皇即位。龙朔二年四月十五日。敕勒僧道咸。施俗拜。时则僧徒惶惑。罔知所栽。秀嗟教道之中微。叹君臣之慢法。乃上表。称沙门不合拜。徵引诸史。爰历累朝。引经律论。以为量果。词皆婉雅理必渊明。如云出家不存家人之礼。出俗无沾处俗之仪。其道显然。百代不易之令典也。表上敕百官集中台都议其事。时朝宰五百三十九人。请不拜。三百五十四人。请拜。时京邑僧等二百馀人。往蓬莱宫申表上请。于是大集西明寺。相与谋议。共投启状。诸达官贵戚。若救头然。秀之批鳞。所谓以身许法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0 【介绍】: 唐并州文水人。武承嗣次子。母为带方人,妻为突厥默啜之女。中宗神龙初授左卫中郎将。时宗兄武崇训为安乐公主婿,延秀数与宴昵,唱突厥歌,作胡旋舞,为公主所爱。崇训死,遂尚公主。武三思死,韦后复私延秀。韦后败,延秀与安乐公主同被斩。后追贬为悖逆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