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22,分7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三秀悲中散
生裴秀
颓秀木
羡金吾
向秀园
向子期
小敌怯
修高庙
燕台秀句
一尘不染
一门三秀才
一门双秀
岳神钟秀
仲华遇主
紫芝眉宇
典故
三秀悲中散

相关人物
嵇康


《昭明文选》卷二十三〈诗丙·哀伤·幽愤诗〉~084~
煌煌灵芝,一年三秀;予独何为,有志不就。唐·李善注:「《楚辞》曰:『采三秀于山间。』王逸曰:『三秀,谓芝草也。』」
《楚辞补注》卷二〈九歌·山鬼〉~80~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閒。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啾啾兮又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宋·洪兴祖补注:「《尔雅》『茵芝』注云:『一岁三华,瑞草也。』」

例句

三秀悲中散,二毛伤虎贲。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

典故
生裴秀

相关人物
裴秀


《晋书》卷三十五《裴秀传》
裴秀字季彦,河东闻喜人也。祖茂,汉尚书令。父潜,魏尚书令。秀少好学,有风操,八岁能属文。叔父徽有盛名,宾客甚众。秀年十馀岁,有诣徽者,出则过秀。然秀母贱,嫡母宣氏不之礼,尝使进馔于客,见者皆为之起。秀母曰:「微贱如此,当应为小儿故也。」宣氏知之,后遂止。时人为之语曰:「后进领袖有裴秀。」

例句

未拟生裴秀,如何乞郑玄。 郑还古 赠柳氏妓

典故
颓秀木

相关人物
李康


《昭明文选》卷五十三、三国魏·李萧远(康)《运命论》
夫忠直之迕于主,独立之负于俗,理势然也。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前监不远,覆车继轨。然而志士仁人,犹蹈之而弗悔,操之而弗失,何哉?将以遂志而成名也。

例句

惊飙颓秀木,迹屈道弥敦。 李白 赠宣城赵太守悦

典故
羡金吾

相关人物
刘秀(汉光武帝)


《后汉书》卷十上《皇后纪·光烈阴皇后纪》
光烈阴皇后讳丽华,南阳新野人。初,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更始元年六月,遂纳后于宛当成里,时年十九。及光武为司隶校尉,方西之洛阳,令后归新野。及邓奉起兵,后兄识为之将,后随家属徙淯阳,止于奉舍。

例句

长安少年无远图,一生惟羡执金吾。 王翰 饮马长城窟行

典故
向秀园

相关人物
向秀
 
吕安


《晋书》卷四十九《向秀传》
康善锻,秀为之佐,相对欣然,傍若无人。又共吕安灌园于山阳。

例句

暮雨扬雄宅,秋风向秀园。 李郢 园居

典故
向子期
 
相关人物
向秀


《晋书》卷四十九《向秀传》
「向秀字子期,河内怀人也。清悟有远识,少为山涛所知,雅好老庄之学。庄周著内外数十篇,历世才士虽有观者,莫适论其旨统也,秀乃为之隐解,发明奇趣,振起玄风,读之者超然心悟,莫不自足一时也。惠帝之世,郭象又述而广之,儒墨之见鄙,道家之言遂盛焉。始,秀欲注,嵇康曰:『此书讵复须注,正是妨人作乐耳。』及成,示康曰:『殊复胜不?』又与康论养生,辞难往复,盖欲发康高致也。」「后为散骑侍郎,转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在朝不任职,容迹而已。」

例句

逸气刘公干,玄言向子期。 高适 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赠(一作贻)之作

旧里若为归去好,子期凋谢吕安亡。 韦庄 思归

典故
小敌怯

相关人物
刘秀(汉光武帝)


《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本纪上〉~8~
诸部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

例句

异王册崇勋,小敌信所怯。 杜甫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

典故
修高庙

相关人物
刘秀(汉光武帝)


《后汉书》卷一上《光武帝纪上》
「壬子,起高庙,建社稷于洛阳,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唐·李贤注引《汉礼制度》曰:「人君之居,前有朝,后有寝。终则制庙以象朝,后制寝以象寝。光武都洛阳,乃合高祖以下至平帝为一庙,藏十一帝主于其中。」

例句

世祖修高庙,文公赏从臣。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典故
燕台秀句


《全唐诗》卷五百四十一〈柳枝五首〉
诗序:「:柳枝,洛中里娘也。……咏于〈燕台〉诗。柳枝惊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让山谓曰:『此吾里中少年叔耳。』柳枝手断长带,结让山为赠叔乞诗。明日,余比马出其巷。柳枝丫环毕妆抱立扇下,风障一袖,指曰:『若叔是?后三日邻当去溅裙水上,以博香山待,与郎俱过。』余诺之。」
《李商隐诗歌集解》
唐·李商隐〈燕台诗四首〉清·程梦星笺注:「四诗乃〈子夜四时歌〉之义而变其格调者。诗无深意,但绝曲耳。其格调与〈河内诗〉皆取法于长吉。
典故 
一点红尘不染

相关人物
神秀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一〈史传部三〉~29~2~
上座神秀。乃于廊壁书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遣有尘埃。」师因经行忽见此偈,知是神秀所述,乃赞叹曰:「后代依此修行亦得胜果。」其壁本欲令处士卢珍绘楞伽变相,及见题偈在壁,遂止不画各令诵念。能在碓坊忽聆诵偈,乃问同学,是何章句。同学曰:「汝不知和尚求法嗣,令各述心偈,此则秀上座所述,和尚深加叹赏,必将付法传衣也。」能曰:「其偈云何?」同学为诵。能良久曰同学。诃曰:「庸流何知勿发狂言!」能曰:「子不信耶?愿以一偈和之。」同学不答相视而笑。能至夜密告一童子引至廊下,能自秉烛,令童子于秀偈之侧写一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假拂尘埃。」
典故
一门三秀才

相关人物
杜正伦
 
杜正玄
 
杜正藏


《隋书》卷七十六〈文学列传·杜正玄(弟正藏)〉~747~
杜正玄字慎徽,其先本京兆人,八世祖曼,为石赵从事中郎,因家于邺。自曼至正玄,世以文学相授。正玄尤聪敏,博涉多通。兄弟数人,俱未弱冠,并以文章才辩籍甚三河之间。开皇末,举秀才,尚书试方略,正玄应对如响,下笔成章。仆射杨素负才傲物,正玄抗辞酬对,无所屈挠,素甚不悦。久之,会林邑献白鹦鹉,素促召正玄,使者相望。及至,即令作赋。正玄仓卒之际,援笔立成。素见文不加点,始异之。因令更拟诸杂文笔十馀条,又皆立成,而辞理华赡,素乃叹曰:「此真秀才,吾不及也!」授晋王行参军,转豫章王记室,卒官。弟正藏。正藏字为善,尤好学,善属文。弱冠举秀才,授纯州行参军,历下邑正。大业中,学业该通,应诏举秀才,兄弟三人俱以文章一时诣阙,论者荣之。著碑诔铭颂诗赋百馀篇。又著文章体式,大为后进所宝,时人号为文轨,乃至海外高丽、百济,亦共传习,称为杜家新书。
《新唐书》卷一百六〈杜正伦列传〉~4037~
杜正伦,相州洹水人。隋世重举秀才,天下不十人,而正伦一门三秀才,皆高第,为世歆美。
典故
一门双秀

相关人物
苏亮


《周书》卷三十八〈苏亮列传〉~677~
苏亮字景顺,武功人也。祖权,魏中书侍郎、玉门郡守。父祐,泰山郡守。亮少通敏,博学,好属文,善章奏。初举秀才,至洛阳,遇河内常景。景深器之,退而谓人曰:「秦中才学可以抗山东者,将此人乎。」
《周书》卷三十八〈苏亮列传·苏湛(弟苏让)〉~678~
亮弟湛,字景俊。少有志行,与亮俱著名西土。年二十馀,举秀才,除奉朝请,领侍御史,加员外散骑侍郎。
《北史》卷六十三〈苏绰列传·(绰从兄)苏亮〉~2250~
亮少通敏,博学好属文,善章奏,与弟湛等皆著名西土,一家举二秀才。
典故
岳神钟秀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六〈望岳〉
西岳崚嶒竦处尊【西岳危棱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诸峰罗立似儿孙】【诸峰罗列如儿孙】【诸峰罗列似儿孙】。安得仙人九节杖【案:汉武帝登少室。见一女子以九节杖指日。闭目食日精。】,拄到玉女洗头盆【案:华山玉女祠前有五石缸。名玉女洗头盆。】。车箱入谷无归路【车箱入谷无回路】,箭栝【案:按韵会。栝与筈括俱通。】通天有一门【箭阁通天有一门】【箭阙通天有一门】【箭筈通天有一门】。稍待西风凉冷后【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案:白帝治西岳。】问真源。
典故
仲华遇主

相关人物
刘秀(汉光武帝)
 
樊晔(字仲华)


《后汉书》卷七十七《范晔传》
樊晔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也。与光武少游旧。建武初,徵为侍御史,迁河东都尉,引见云台。初,光武微时,尝以事拘于新野,晔为市吏,馈饵一笥,帝德之不忘,仍赐晔御食,及乘舆服物。因戏之曰:「一笥饵得都尉,何如?」晔顿首辞谢。及至郡,诛讨大姓马适匡等。盗贼清,吏人畏之。数年,迁杨州牧,教民耕田种树理家之术。视事十馀年,坐法左转轵长。

例句

仲华遇主年犹少,公瑾论兵位已酬。 皇甫冉 送崔使君赴寿州

典故
相关人物
元德秀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四〈卓行列传·元德秀〉~5563~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河南人。……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
《漢語大詞典》:子期
即 锺子期 。 春秋 时 楚 人,精于音律,与 伯牙 友善。 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流水, 子期 听而知之。 子期 死, 伯牙 绝弦破琴,终身不复鼓琴。见《吕氏春秋·本味》。 唐 李峤 《琴》诗:“ 子期 如可听,山水响餘哀。” 唐 李山甫 《赠弹琴李处士》诗:“三尺焦桐七条线, 子期 师旷 两沉沉。” 前蜀 韦庄 《赠峨嵋山弹琴李处士》诗:“ 子期 子野 俱不见,乌啼鬼哭空伤悲。”参见“ 伯牙 ”。
《國語辭典》:伯牙  拼音:bó yá
人名。春秋时善鼓琴者,与钟子期友善。《荀子。劝学》:「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也称为「伯子牙」。
《國語辭典》:一尘不染(一塵不染)  拼音:yī chén bù rǎn
1.尘,比喻物欲,佛家以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一尘不染指修道人六根清净,不受尘俗干扰。《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他从小出家,真个是五戒具足,一尘不染,在皋亭山显孝寺住持。」《红楼梦》第一一三回:「我想他一尘不染,是保得住的了,岂知风波顿起,比林妹妹死的更奇。」后比喻品性高洁廉明。《清史稿。卷二九九。列传。路振扬》:「向闻振扬操守廉洁,今览此奏,非一尘不染者不敢言也。」《文明小史》第一二回:「他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官,依然是两袖清风,一尘不染。」
2.非常乾净,一点灰尘都没有。《隋唐演义》第六回:「乃一净室去处,窗明几净,果然一尘不染,万缘俱寂。」也作「纤尘不染」。
《國語辭典》:紫芝眉宇  拼音:zǐ zhī méi yǔ
紫芝,唐人元德秀的字。紫芝眉宇是房琯感叹,自己每次见到元德秀眉宇溢出的灵气时,名利之心便皆尽去。见《新唐书。卷一九四。卓行传。元德秀传》。后即用为称赞他人相貌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