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52,分77页显示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47 48 49 50 下一页
福严
福观
贤者五福德经
诸福田经
诸德福田经
薄福
摄诸福经
说法五福德
不受福德
四法生福
五福报──施食获五福报
五福德──说法五福德
八福田--又八福田
祇域行针得福
佛类词典(续上)
福罗福严
福观
贤者五福德经
诸福田经
诸德福田经
薄福
摄诸福经
说法五福德
不受福德
四法生福
五福报──施食获五福报
五福德──说法五福德
八福田--又八福田
祇域行针得福
福罗
【佛学大辞典】
(物名)又作腹罗。(参见:富罗)
(物名)又作腹罗。(参见:富罗)
福严
【佛学大辞典】
(名数)福智二庄严之一,福庄严也。以施等福业庄严其身也。
(名数)福智二庄严之一,福庄严也。以施等福业庄严其身也。
福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福慧。即福智之二庄严也。福者修布施等之善业。观者观念真理。福属利他。观属自利。净土源流章玄叙曰:「福观双修。」
(术语)又曰福慧。即福智之二庄严也。福者修布施等之善业。观者观念真理。福属利他。观属自利。净土源流章玄叙曰:「福观双修。」
贤者五福德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高丽藏作佛说贤者五福德经。一卷,西晋白法祖译。说贤者说法得五种之福德。
(经名)高丽藏作佛说贤者五福德经。一卷,西晋白法祖译。说贤者说法得五种之福德。
诸福田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诸德福田经之略名。
(经名)诸德福田经之略名。
诸德福田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西晋法立译。帝释问良田。佛答以五德净名为福田。即沙弥之五德也。又名七法之广施为福田。建立佛图等也。
(经名)一卷,西晋法立译。帝释问良田。佛答以五德净名为福田。即沙弥之五德也。又名七法之广施为福田。建立佛图等也。
薄福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今世福德薄之人也。今世福德薄以无宿世之善根故也。唐华严经十曰:「苦多而乐少,薄福之所处。」南本涅槃经九曰:「薄福之人则不得闻。」止观二曰:「一种众生底下薄福,决不能于善中修道。」戒疏一上曰:「三宝薄福不遇。」
(术语)今世福德薄之人也。今世福德薄以无宿世之善根故也。唐华严经十曰:「苦多而乐少,薄福之所处。」南本涅槃经九曰:「薄福之人则不得闻。」止观二曰:「一种众生底下薄福,决不能于善中修道。」戒疏一上曰:「三宝薄福不遇。」
摄诸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华手经之异名。
(经名)华手经之异名。
说法五福德
【佛学次第统编】
贤者五福德经云说法五福德:
一、长寿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一一皆善。若好杀者,以闻法故,而能止杀,是故今世得长寿福德。(上中下语者即经之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也。)
二、多财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教人布施。若盗窃者,闻法不盗,便能行施,是故今世得多财福德。
三、端正无比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随顺正法。令闻法者,和气安心,颜色悦怿,自生光泽,是故今世得端正无比福德。
四、名誉远闻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以善及人。令闻法者,归敬三宝,相从者众,是故今世得名誉远闻福德。
五、聪明大智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乐说无吝。令闻法者,妙慧开解,是故今世得聪明大智福德。
贤者五福德经云说法五福德:
一、长寿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一一皆善。若好杀者,以闻法故,而能止杀,是故今世得长寿福德。(上中下语者即经之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也。)
二、多财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教人布施。若盗窃者,闻法不盗,便能行施,是故今世得多财福德。
三、端正无比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随顺正法。令闻法者,和气安心,颜色悦怿,自生光泽,是故今世得端正无比福德。
四、名誉远闻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以善及人。令闻法者,归敬三宝,相从者众,是故今世得名誉远闻福德。
五、聪明大智 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乐说无吝。令闻法者,妙慧开解,是故今世得聪明大智福德。
不受福德
【俗语佛源】
《金刚经》:「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意思是说,菩萨虽然做了许多功德善事,但他不能因此贪求果报或骄傲自满,否则反而成为修行的障碍,所以说不受(执著)福报和功德。以后引申为不会享福。《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这个女儿不受福德,却跟一个碾玉的待诏逃走了。」(常正)
《金刚经》:「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意思是说,菩萨虽然做了许多功德善事,但他不能因此贪求果报或骄傲自满,否则反而成为修行的障碍,所以说不受(执著)福报和功德。以后引申为不会享福。《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这个女儿不受福德,却跟一个碾玉的待诏逃走了。」(常正)
四法生福
【三藏法数】
(出大宝积正法经)
〔一、恒行法施〕,谓修菩萨行者,当以如来所说正法,广为一切众生而作利益;于己之心,无复吝惜。是以无量福德由此而生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起大悲心〕,谓修菩萨行者,常运大悲心利益一切,于诸破戒众生,方便遮止,不令为恶。是以无量福德由此而生也。
〔三、化诸有情〕,谓修菩萨行者,常以利他为心,广化一切有情,令发菩提之心,修习妙行,成就佛果。是以无量福德由此而生也。(梵语言菩提,华言道。)
〔四、忍辱救护〕,谓修菩萨行者,常应广运大悲之心于诸下劣不善之人,设以横逆而加于我,不惟忍受其辱,抑且方便救护,使其改恶迁善。是以无量福德由此而生也。
(出大宝积正法经)
〔一、恒行法施〕,谓修菩萨行者,当以如来所说正法,广为一切众生而作利益;于己之心,无复吝惜。是以无量福德由此而生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起大悲心〕,谓修菩萨行者,常运大悲心利益一切,于诸破戒众生,方便遮止,不令为恶。是以无量福德由此而生也。
〔三、化诸有情〕,谓修菩萨行者,常以利他为心,广化一切有情,令发菩提之心,修习妙行,成就佛果。是以无量福德由此而生也。(梵语言菩提,华言道。)
〔四、忍辱救护〕,谓修菩萨行者,常应广运大悲之心于诸下劣不善之人,设以横逆而加于我,不惟忍受其辱,抑且方便救护,使其改恶迁善。是以无量福德由此而生也。
五福报──施食获五福报
【三藏法数】
(出施食获五福报经)
〔一、施命〕,谓人七日不得食则死,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命。其施命者,得世世长寿、财富无量报。
〔二、施色〕,谓人不得食,颜色憔悴,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色。其施色者,得世世端正、人见欢喜报。
〔三、施力〕,谓人不得食,身羸力弱,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力。其施力者,得世世多力、终无耗减报。
〔四、施安〕,谓人不得食,心愁身危,不能自安,若人以食施之,即为施安。其施安者,得世世安隐、不遇灾患报。
〔五、施辩〕,谓人不得食,困不能言,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辩。其施辩者,得辩慧通达、闻者喜悦报。
(出施食获五福报经)
〔一、施命〕,谓人七日不得食则死,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命。其施命者,得世世长寿、财富无量报。
〔二、施色〕,谓人不得食,颜色憔悴,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色。其施色者,得世世端正、人见欢喜报。
〔三、施力〕,谓人不得食,身羸力弱,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力。其施力者,得世世多力、终无耗减报。
〔四、施安〕,谓人不得食,心愁身危,不能自安,若人以食施之,即为施安。其施安者,得世世安隐、不遇灾患报。
〔五、施辩〕,谓人不得食,困不能言,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辩。其施辩者,得辩慧通达、闻者喜悦报。
五福德──说法五福德
【三藏法数】
(出贤者五福德经)
〔一、长寿〕,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一一皆善。若好杀者,以闻法故,而能止杀,是故今世得长寿福德。(上中下语,即经之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也。)
〔二、多财〕,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教人布施。若盗窃者,闻法不盗,便能行施,是故今世得多财福德。
〔三、端正无比〕,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随顺正法,令闻法者,和气安心,颜色悦怿,自生光泽,是故今世得端正无比福德。
〔四、名誉远闻〕,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以善及人,令闻法者,归敬三宝,相从者众,是故今世得名誉远闻福德。(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五、聪明大智〕,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乐说无吝,令闻法者妙慧开解,是故今世得聪明大智福德。
(出贤者五福德经)
〔一、长寿〕,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一一皆善。若好杀者,以闻法故,而能止杀,是故今世得长寿福德。(上中下语,即经之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也。)
〔二、多财〕,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教人布施。若盗窃者,闻法不盗,便能行施,是故今世得多财福德。
〔三、端正无比〕,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随顺正法,令闻法者,和气安心,颜色悦怿,自生光泽,是故今世得端正无比福德。
〔四、名誉远闻〕,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以善及人,令闻法者,归敬三宝,相从者众,是故今世得名誉远闻福德。(三宝者,佛宝、法宝、僧宝也。)
〔五、聪明大智〕,谓前世说法时,上中下语乐说无吝,令闻法者妙慧开解,是故今世得聪明大智福德。
八福田--又八福田
【三藏法数】
此八福田,盖言救人之危,济人之乏,恭敬三宝,孝事父母,与夫普度幽灵,脱离苦趣,亦皆种福之事也。
〔一、旷路义井〕,谓于旷远道路,穿凿义井,以济往来渴乏之人,是为福田。
〔二、建造桥梁〕,谓于通津断港之处,修造桥梁,用济往来之人,以免病涉之苦,是为福田。
〔三、平治险隘〕,谓道路巇崄之处,则平坦之;窄隘之处,则开辟之,以免往来颠坠之患,是为福田。
〔四、孝养父母〕,谓父母为形生之本,教养鞠育,爱念切至,子当竭力奉养,顺适亲意,以报劬劳之恩,是为福田。
〔五、恭敬三宝〕,三宝者,佛法僧也,可尊可贵,称之为宝,以其具大功德,普济群生,超登觉岸,故当归依恭敬,是为福田。
〔六、给事病人〕,谓病患之人,众苦集身,实可悲悯。当给施汤药,及所须之物,使其四大调和,身得安乐,是为福田。(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七、救济贫穷〕,谓贫穷之人,所须缺乏,饥馁逼切,无所哀告。当起慈悯之心,随其所须,皆周给之,是为福田。
〔八、设无遮会〕,无遮即周遍之义。谓修设普度大会,使一切沉魂滞魄,悉仗三宝慈力,皆得脱离苦趣,而获超升善道,是为福田。
此八福田,盖言救人之危,济人之乏,恭敬三宝,孝事父母,与夫普度幽灵,脱离苦趣,亦皆种福之事也。
〔一、旷路义井〕,谓于旷远道路,穿凿义井,以济往来渴乏之人,是为福田。
〔二、建造桥梁〕,谓于通津断港之处,修造桥梁,用济往来之人,以免病涉之苦,是为福田。
〔三、平治险隘〕,谓道路巇崄之处,则平坦之;窄隘之处,则开辟之,以免往来颠坠之患,是为福田。
〔四、孝养父母〕,谓父母为形生之本,教养鞠育,爱念切至,子当竭力奉养,顺适亲意,以报劬劳之恩,是为福田。
〔五、恭敬三宝〕,三宝者,佛法僧也,可尊可贵,称之为宝,以其具大功德,普济群生,超登觉岸,故当归依恭敬,是为福田。
〔六、给事病人〕,谓病患之人,众苦集身,实可悲悯。当给施汤药,及所须之物,使其四大调和,身得安乐,是为福田。(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七、救济贫穷〕,谓贫穷之人,所须缺乏,饥馁逼切,无所哀告。当起慈悯之心,随其所须,皆周给之,是为福田。
〔八、设无遮会〕,无遮即周遍之义。谓修设普度大会,使一切沉魂滞魄,悉仗三宝慈力,皆得脱离苦趣,而获超升善道,是为福田。
祇域行针得福
【三藏法数】
梵语祇域,华言故活。谓佛有疾,使祇域治之,因行针出血,疾得顿愈。虽出佛血,由治疾故,而得福报。
梵语祇域,华言故活。谓佛有疾,使祇域治之,因行针出血,疾得顿愈。虽出佛血,由治疾故,而得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