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3—1016 【介绍】: 宋南剑州沙县人,字光远。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历衡州军事推官、静安军节度推官。素善射,平李顺军,当城一面,亲射中数百人。以知州张雍荐,改掌书记。真宗大中祥符间历荆湖北路转运使,复失地四百余里,复置澧州武口等砦以控制之。仕终秘书少监知广州。
全宋诗
陈世卿(九五三~一○一六),南剑沙县(今属福建)人。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进士。调东川节度推官,归为秘书郎,迁太常丞。历两浙、荆湖北路转运使。累官秘书少监。代知广州。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卒,年六十四。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一七有传。今录诗四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福建士人,佚名。仁宗朝蔡襄官福建,曾建洛阳桥及夹道种松,当地人为之建祠,士人有诗颂蔡襄。事见《方舆胜览》卷一二。今录诗二首。
俞献卿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70—1045 【介绍】: 宋歙人,字谏臣。俞献可弟。少与兄以文学知名。第进士。补安丰尉,调昭州军事推官。累迁殿中侍御史,为三司盐铁判官。上言请节用,帝纳其言。淮浙盐利不登,命往经度,更立新法,岁增盐课缗钱甚众。除陕西转运使,徙京西,入对言赵振堪将帅,范仲淹、明镐可大用,及条上边策甚备。知杭州,潮溢决堤,发卒凿西山石作堤数十里,民以为便。知应天府,以刑部侍郎致仕。
全宋文·卷二七一
俞献卿(九七○——一○四五),字谏臣,歙(今安徽歙县)人。进士及第,补安丰县尉。累迁殿中侍御史,为三司盐铁判官。经度淮浙盐利,更立新法,岁增盐课缗钱甚众。除陕西转运使,荐范仲淹、明镐可大用。以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知杭州。发卒凿西山,筑堤数十里以禦江潮,民以为便。以刑部仕郎致仕,庆历五年卒,年七十六。见刘敞《公是集》卷五三《俞公墓志铭》,《宋史》卷三○○本传。
《國語辭典》:建漆  拼音:jiàn qī
一种福建出产的漆。用生漆和树脂漆加工制成。后亦泛称用这种漆制成的漆器,以福州市出产的脱胎漆器最著名。
《國語辭典》:锦歌(錦歌)  拼音:jǐn gē
一种由福建南部民谣发展而来的曲艺,一般为四人演唱,初以月琴、三弦、洞箫等伴奏,后以琵琶代替月琴,加上扬琴、板拍等乐器。流行于台湾、福建西南、东南亚华侨集中区。也称为「什锦歌」。
《国语辞典》:毛太纸(毛太纸)  拼音:máo tài zhǐ
类似毛边纸但较薄的纸,其色略黑,产于福建。
分类:类似福建
《漢語大詞典》:梅花碑
亦称“ 梅花石 ”。 在 福建省 泉州 承天寺 山门口。 清 施鸿保 《闽杂记·梅花碑》:“ 繆艮涂 説 泉州 郡城内 承天寺 山门有梅花石,石光而平,中隐梅树一株,每年梅树开花结子,石中梅树亦同。余壬子馆 泉州 ,亲见之,俗名梅花碑,乃一石仆地如碑,长丈餘,广三尺餘,厚一尺许。上有梅花一株,枝疏蕊密,若刻画;或者以手抚之,则平滑无痕。寺僧言,每春时有香闻数武,若花开耳。非若所言开花结子也。”参阅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承天寺
《漢語大詞典》:梅君山
山名。在今 福建省 建瓯县 境。传说为 汉 梅福 炼药升仙处。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江南东道十三·建州:“ 梅君山 在郡东南,云 梅福 鍊药於此山上昇仙,因名之。”
《漢語大詞典》:马祖列岛
中国福建闽江口外岛屿。由马祖岛(南竿塘岛)等三座较大岛屿和附近小岛组成。属岩岛,海岸陡峭。鱼产丰富。
《國語辭典》:闽北话(閩北話)  拼音:mín běi huà
分布于福建省北部的次方言。
《漢語大詞典》:闽侥(闽僥)
1.指福建。该省位于海疆,故称。
分類:福建海疆
《國語辭典》:闽南话(閩南話)  拼音:mín nán huà
分布于福建省南部、浙江南部、广东省潮州汕头一带、海南岛及台湾的次方言。也称为「闽南语」。
《漢語大詞典》:闽中十子(閩中十子)
明 初 福建 诗人 林鸿 、 王恭 、 王偁 、 高棅 、 陈亮 、 郑定 、 王褒 、 唐泰 、 周玄 、 黄玄 的合称。十子诗宗法盛 唐 。 明 袁表 马荧 编有闽中十子诗
分類:福建诗人
《漢語大詞典》:雷蜞
虫名。形如蚯蚓,色微红,产 福建 滨海稻田中。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虫篇:“雷蜞,大如蚓,以物触之乃蹙缩圆转若鞠,良久引首,鞠形渐小,復如蚓焉。或云啮人毒甚。” 清 施鸿保 《闽杂记》卷十五:“雷蜞,形似蚯蚓,色微赤,长者五六寸,短者寸许,出近海稻田中。稻穫后,根在田,经潮上或暴雨后,则根内生此虫,故亦名稻根虫。”
《漢語大詞典》:柳营江(柳營江)
福建 九龙江 下游的别称。六朝时,防守 闽 地的军队在此据江阻险,插柳为营,故名。 唐 时曾驻重兵于此。 元 末 陈友定 渡此江,下 漳州 (今 福建省 漳州市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福建五·漳州府》:“ 柳营江 :六朝以来,戍 闽 者屯兵於 龙溪 ,阻江为界,插柳为营…… 柳营 之名,自六朝时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