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4,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觉禅师
隆禅师
念禅师
齐禅师( 陈 )
僧大智(世称 禅师 )
省禅师
释本(号 圆照禅师 )
释楚明(号 宝印 张 宝印禅师 )
释道隆( 道隆 应制明悟禅师 )
释法祚( 宋 明极禅师 )
释普闻( 普闻 号 龙湖 圆觉禅师 )
释志璿( 陈 祖灯禅师 )
微禅师
翁行(字 元广 号 逃禅子 )
其它辞典(续上)
靓禅师觉禅师
隆禅师
念禅师
齐禅师( 陈 )
僧大智(世称 禅师 )
省禅师
释本(号 圆照禅师 )
释楚明(号 宝印 张 宝印禅师 )
释道隆( 道隆 应制明悟禅师 )
释法祚( 宋 明极禅师 )
释普闻( 普闻 号 龙湖 圆觉禅师 )
释志璿( 陈 祖灯禅师 )
微禅师
翁行(字 元广 号 逃禅子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僧。世称大智禅师。知医理,有《大智禅师必效方》。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省禅师。住叶县广教院。冀州贾氏子也。弱冠依易州保寿院。出家受具。后游方。参首山。山一日举竹篦问曰。唤作竹篦即触。不唤作竹篦即背。唤作甚么。师掣得掷地上曰。是甚么。山曰。瞎。师于言下豁然顿悟。浮山远公。其得法子也。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五八○
道隆,宋僧。少时师事石门彻禅师,后谒广慧禅师,遂为广慧之嗣。至和初游京师,客景德寺,为仁宗所知,诏馆于大相国寺。此后出入禁庭,谈禅秘殿,礼遇甚厚,赐号应制明悟禅师。后请退居庐山,不许,诏于曹门外护国寺北建精舍以居,号华严禅院。道隆为人宽厚,不矜伐,尝举怀琏自代。年八十馀卒。见《禅林僧宝传》卷二○,《补续高僧传》卷七。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
禅师名道隆。不知何许人。至和初。游京师。客景德寺。曰纵观都市。归尝二鼓。谨门者呵之不悛。一夕还不得入。卧门之下 仁宗梦至景德寺门。见龙蟠地。惊觉。中夜遣中使。往视之。乃一僧熟睡已再鼾。撼之惊矍。问名字归奏 上闻名道隆。乃喜曰。吉徵也。明日 召至便殿。问宗旨。隆奏对详允。上大悦。有旨馆于大相国寺烧朱院。王公贵人。争先愿见。隆未漱盥。户外之屦满矣 上以偈句相酬唱。络绎于道。或入对留宿禁中。礼遇特厚。赐号应制明悟禅师。隆少时师事石门彻禅。师尝问曰。古人云。但得随处安闲。自然合他古辙。虽有此语。疑心未歇如何。彻曰。知有乃可。随处安闲。如人在州县住。或闻或见。千奇百怪。他总将作寻常。不知有而安闲。如人在村落住。有少声色。则惊怪传说。先洞山示众曰。欲知此事。如人家养三儿。以一著州中。一著村中。一著县中。其一用家中财物。其一用外处钱物。有一人不得家中钱物用。亦不得外处钱物用。且道那一个。合在州中。那一个合在县中。那一个合在村中。有僧便问。三个莫明轻重否。曰是。僧曰。如何是此人出身处。曰。知有却不知有。是此人出身处。僧曰。未审此人。从今日去也无。曰亦从今日去。僧曰。恁么则属功也。曰是。僧曰。唤作恁么功。曰。唤作功就之功。僧曰。此人还知有州中人否。曰。知有。始解奉重矣。僧曰。恁么则村中人。全明过也。曰是。僧曰。如何是此人过处。曰。不知有。唤作闲人。是此人过处。不见先师道。今时学道人。须知有转身处。始得。隆曰。古人知有。便能如州里人耶。亦须因奉重而至耶。彻曰。洞山曰。向时作么生。奉时作么生。功时作么生。共功时作么生。功功时作么生。时有僧便问。如何是向。曰。吃饭时作么生。又问。如何是奉。曰。背时作么生。又问。如何是功。曰。放下钁头时作么生。又问。如何是共功。曰不得色。又问。如何是功功。曰不共。此名功勋五位也。譬如初生鸠儿。毛羽可怜生。久久自能高飞远荡。隆亲受洞上旨诀。后谒广慧琏禅师。遂为广慧之嗣。皇祐二年。诏庐山僧怀琏至阙。演法于浚苑化成殿 上召隆问话。机锋迅捷。上悦。侍卫皆山呼。隆即奏疏曰。臣本凡庸。混迹市里。夤缘佛法。依近天颜。出入禁廷。恩渥至厚。荐更岁籥。衰病相仍。未甘退于山林。坐贪蒙于雨露。因循至此。愧负在颜。恭惟 皇帝陛下。天纵圣神。生知妙道。染为词翰。如日昭回下饰万物。而臣蒙许赓和。似雾领略。才见一班。人虽不言。臣岂无怍。伏见僧怀琏。比自林薮。召至京都。议论得其渊源。词句持出流辈。禁林侍问。秘殿谈禅。臣所不如。举以自代。伏望 圣慈。许臣于庐山一小刹。养痾待尽。不胜犬马恋轩之情。取进止疏奏不许。有旨于曹门外。护国寺北。建精舍以居。号华严禅院。隆既得谢事。喜见言色。闲居奇衲。名缁多过从。有乘侍者。来自大阳。乘后住福严。隆问在大阳得力句。对曰。明安尝问曰。有一人遍身红烂。卧在荆棘林中。火绕周匝。若亲近得此人。禅门大启若。亲近不得。佛法无灵验。时对曰。六根不具。七识不全者。亲近得此人。明安曰。令渠出来。我要相见。时又答曰。适来无左右。祇对和尚。安曰。相随来也。即礼拜退。隆曰。若果如此。冷如毛粟。细如冰雪。乘曰。禅师亲见石门。如何却嗣广慧。隆曰。我初见广慧。渠方欲剃发。使我擎橙子来。广慧曰。道者我有橙子诗。听取。诗曰。放下便平稳。我时便肯伊。后因叙陈在石门。所悟公案。广慧曰。石门所示如百味珍羞。只是饱人不得。后来有一炷香。不欲两头三绪。为伊烧却。乘曰。艺不辜人。有僧诵琏公诗 上问佛偈曰。有节非干竹。三星偃月宫。一人居日下。弗与众人同。隆曰。诸佛说心。为破心相。琏作此偈。虚空钉橛也。乃曰。虚空钉铁橛。平地起骨堆。莫将闲学解。安著佛阶梯。又见达观颖禅师。戏作偈曰。解答诸方语。能昑五字诗。二般俱好艺。只是见钱迟。隆曰。佛法却成戏论。后生无识。递相效学。不可长也。但曰。二般虽杂道。也胜别施为。有僧曰。洞山宝公。讥五祖戒禅师行藏。落人疑似。其至洞山。乃上堂说偈曰。嗟见世聱讹。言清行浊多。若无阎老子。谁人奈你何。隆曰。宝尘行不逊。卖师取名。不可取也。曹溪曰。真实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来说他人短。自短先在。我宝暴其师之失。教谁捡点。凡沙门释子。寂默为要。华严论曰。唯寂唯默。是心造如来之样。不著不恋。是路入法界之辙。宝卖洞山姜。锄双峰地。已为道取笑也。隆为人宽厚。不矜伐。以真慈普敬行心。殁时年八十馀。盛暑安坐七日。手足柔和。全身建塔于寺之东。 赞曰。隆夜卧寺阃之外。朝登秘殿之上。揖让人主。谈出世法。有补宗教。盖所谓有异能解。一世奇禅衲也。殁未五十年。丛林且不闻其名。况机缘语句乎。可为太息。予少时客华严。及见其檀越岑氏之子孙。家藏隆偈藁。并被遇之迹甚详。今追绎十。才得其一二。著于此。以俟知者耳。神僧传·卷第九
婺州僧道隆。云游诸方寓江州能仁寺。所为不常。但呼为风和尚。绍兴元年行化抵瑞昌投宿天花寺。夜有男子垂泣言。弟子不幸在生前广造恶业现堕牛身。一尾生于头上形模丑异。愿师慈悲为我忏悔令脱此苦。明日至若山汤氏家。一门男女悉出作礼。启告曰。前日牛产犊甚怪。尾出头上。恐于寒家生灾。愿和尚畅此因缘以洗宿咎。须臾驱牛前来。掉头摇尾若乞怜状。隆咄曰。汝昔者作业兹日难逃。虽受此形本性何异。岂不闻沩山和尚示众言。中有响句里藏机。汝若于斯会得。便见灵光动耀照彻十方佛与众生本同一体。其或未然当为说偈。牛受记毕随隆归寺。观者以千数。牛见人俛而不食如羞𧹞态。除夕忽殂。隆梦来谢。遂领众然炬爇之。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道隆禅师。未详里族。初参石门彻和尚。问曰。古者道但得随处安閒。自然合他占辙。虽有此语。疑心未歇。时如何。门曰。知有乃可随处安閒。如人在州县住。或闻。或见。千奇百怪。他总将作寻常。不知有而安閒。如人在村落住。有少声色。则惊怪传说。师于言下有省。门尽授其洞上宗旨。及出世。乃嗣广慧。或问曰。禅师亲见石门。如何却嗣广慧。师曰。我初见广慧。渠方欲剃发。使我擎凳子来。因曰。道者。我有凳子诗。听取诗曰。放下便平稳我时便肯伊。因叙在石门所得。慧曰。石门所示。如百味珍馐。只是饱人不得。后来有一炷香。不欲两头三绪。为伊烧却。师至和初。游京客景德寺。日纵观都市。归常二鼓。一夕不得入。卧于门下。仁宗梦至景德寺门。见龙蟠地。惊觉。中夜遣中使视之。乃一僧熟睡。已再鼾。撼之始觉。问名字归奏。帝闻道隆。乃喜曰。吉徵也。明日召至便殿。问宗旨。师奏对详允。帝大说。有旨馆于大相国寺烧朱院。由是道化大振。尝与大觉琏公。说法化成殿。机锋迅辩。帝大悦。侍卫皆山呼。或偈颂酬答。或留宿禁中。礼遇隆厚。赐号应制明悟禅师。师因奏疏。举琏自代。帝览表不允。有旨于曹门外。建精舍延师。师额华严禅院。有僧颂琏公诗。上问佛偈曰。有节非于竹。三星偃月宫。一人居日下。弗与众人同。师曰。诸佛说心。为破心相。琏作此偈。虚空钉橛也。乃曰。虚空钉铁橛。平地起骨堆。莫将闲学解。安著佛阶梯。又见达观颖禅师。戏作偈曰。解答诸方语。能吟五字诗。二般俱好艺。只是见钱迟。师曰。佛法却成戏论。后生无识遽相。效学不可长也。但曰二般。虽杂道也胜别施为。有僧曰。洞山宝公。讥五祖戒禅师。行藏落人。疑似其至洞山。乃上堂说偈曰。嗟见世聱讹。言清行浊多。若无阎老子。谁人奈你何。师曰。宝粗行不逊。卖师取名。不可取也。曹溪曰。真实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来说他人短。自短先在我。宝暴其师之失。教谁检点。凡沙门释子。寂默为要。华严论曰。唯寂唯默。是心造如来之样。不著不恋。是路入法界之辙。宝卖洞山。姜锄双峰地。已为道人取笑也。师为人宽厚不矜伐。以真慈普敬行心。殁时年八十馀。盛暑安坐七日。手足柔和。全身建塔于寺之东。 系曰。夫寺门鼾睡僧。入天子梦。梦其为龙。不为所恶。复尊宠之至宿留禁中。非师道洽天下。乌能及此。京师禅法。由是大弘。并见仁宗识洞高远。若遇庸君。师其不为齑粉乎。予故表而出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法祚,俗姓宋,落发彰教寺。尝参云窦晖与报觉长老。寻筑庵雕峰。与丞相赵汝愚为方外友。又住袁州之仰山、常州之华藏。谥明极禅师。事见清康熙《太平府志》卷三四。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普闻,能诗,《说郛》中存有《诗论》一卷。今录诗三首。禅林僧宝传·卷第五
禅师名普闻。唐僖宗太子。生而吉祥。眉目风骨。清真如𦘕。不茹荤。僖宗钟爱之。然以其无经世意。百计陶写之终不回。闻霜华之风。梦寐想见。中和元年。天下大乱。僖宗幸蜀。亲王宗室皆逃亡。不相保守。闻断发逸游。人无知者。造石霜。诸与语叹异曰。汝乘愿力而来乃生帝王家。脱身从我。火中芙蓉也。闻夜入室。恳曰。祖师别传事。肯以相付乎。诸曰。勿谤祖师。曰天下宗旨盛大。岂妄为之耶。诸曰是实事。曰师意如何。诸曰待案山点头。即向汝说破。闻俯而惟曰。大奇。汗下再拜。即日辞去。至邵武城外。见山郁然深秀。问父老。彼有居者否。曰有一苦行。隐其中。闻拨草。望烟起处独进。苦行见至。欣然让其庐曰。上人当兴此。长揖而去。不知所之。闻饭木实饮谷而住十馀年。一日有老人来拜谒。闻曰。丈夫家何许。至此何求。老人曰。我家此山。有求于师。然我非人龙也。以疲堕行雨不职。上天有罚。当死。赖道力可脱。闻曰。汝得罪上帝。我何能致力。虽然汝当易形来。俄失老人所在。视座榻旁。有小蛇尺许。延缘入袖中屈蟠。暮夜风雷挟坐榻。电砰雨射。山岳为摇振。而闻危坐不倾。达旦晴霁。垂袖蛇堕地而去。顷有老人至。泣泪曰。自非大士之力。为血腥秽此山矣。念何以报厚德。即穴岩下为泉曰。他日众多无水。何以成丛林。此泉所以延师也。泉今为湖。在半山。号龙湖。邦人闻其事。富者施财。贫者施力。翕然而成楼观。游僧至如归。湖之侧有神。极灵祸福。此邦民俗畏敬之。四时以牲飨祭。闻杖策至庙。与之约曰。能食素持不杀。戒乃可为邻。不然。道不同。不相为谋。何山不可居乎。是夕邦之父老。梦神告语曰。闻禅师为我受戒。我不复血食。祭我当如比丘饭足矣。自是神显异迹。护持此山。闻将化。令击钟集众。跏趺而坐。说偈。我逃世难来出家。宗师指示个歇处。住山聚众三十年。对人不欲轻分付。今日分明说似君。我敛目时齐听取。于是敛目安坐。寂然良久。撼之已化矣。塔于本山。谥圆觉禅师。史不书名。但书僖宗二子。建王宸。益王升。然亦失其母氏位。及薨年月。传不书。闻受业受具所。读偈曰。我逃世难来出家。疑石霜亦其落发师欤。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字元广,号逃禅子。少负俊声。工诗,刘克庄择其诗入《后村千家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