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辨邪伪禅发相
【三藏法数】
谓修禅之人,于禅定中,或觉自身如缚如压,或时身轻欲飞,或欢喜躁动,忧愁悲思,如是种种邪伪之相,与禅俱发。心若爱著,即与鬼法相应,多失心颠狂。是故修禅定者,于此诸相,即当一心寂静,辨其邪伪,知彼虚诳,不爱不著,则自然灭谢,是为辨邪伪禅发相。
辨真正禅发相
【三藏法数】
谓修禅之人,于禅定中,端心正念,离诸昏散,但觉身心安隐,泯然虚豁,空明清净,寂静无为,而与正定相应。如前所说一切邪伪之相,了无所见,是为辨真正禅发相。
入禅思门
【三藏法数】
谓菩萨说法开导众生,必先入定,思惟观其根器或大或小;大者即说大法,小者即说小法。方便随宜,称机合道,是为入禅思门。(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初禅天二变化
【三藏法数】
初禅天二变化者,一者能于初禅天中变化,二者能于欲界变化也。
第二禅天三变化
【三藏法数】
第二禅天三变化者,一者能于二禅天中变化,二者能于初禅天中变化,三者能于欲界变化也。
第三禅天四变化
【三藏法数】
第三禅天四变化者,一者能于三禅天中变化,二者能于二禅天中变化,三者能于初禅天中变化,四者能于欲界变化也。
第四禅天五变化
【三藏法数】
第四禅天五变化者,一者能于四禅天中变化,二者能于三禅天中变化,三者能于二禅天中变化,四者能于初禅天中变化,五者能于欲界变化也。
坐禅念定先苦后乐
【三藏法数】
谓人不辞劳苦,坐禅念定,由禅定力,则能次第入诸三昧,證于道果,而得涅槃之乐,故名坐禅念定先苦后乐。(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入禅治贪欲染
【三藏法数】
谓修菩萨行者,修习禅定,安心理境,寂静无为,则离一切贪欲之污染也。
第二五百年,禅定坚固
【三藏法数】
谓诸比丘于正法五百年中,厌居生死,求證涅槃,顿息攀缘,深修禅定,坚固不变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初禅天识住
【三藏法数】
谓于欲界修习禅定之时,忽觉身心凝然,运运而动,如云如影,感报而生色界初禅天,此识即依化生之身而住,是为初禅天识住。
二禅天识住
【三藏法数】
谓厌初禅觉观动散,因摄在定,澹然澄静,觉观即灭,乃发胜定之喜,感报而生色界二禅天,此识即依化生之身而住,是为二禅天识住。(觉观者,初心在缘曰觉,细心分别曰观也。)
三禅天识住
【三藏法数】
谓厌二禅喜心涌动,定不坚固,因摄心谛观,喜心即谢,泯然入定,绵绵之乐,从内心发,感报而生色界三禅天,此识即依化生之身而住,是为三禅天识住。
初禅天定
【三藏法数】
谓人于欲界中修习禅定之时,忽觉身心凝然,运运而动,如云如影;又觉遍身毛孔气息,悉皆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是名初禅天定。
二禅天定
【三藏法数】
谓既得初禅天定已,心厌初禅觉观动散,因摄心在定,澹然澄静;觉观即灭,乃发胜定之喜,如人从暗室中出见日月光明,朗然洞彻,是名二禅天定。(觉观者,初心在缘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