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屋韵》:称禄(称禄)
荀子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
《漢語大詞典》:底禄
谓获得俸禄或官位。左传·昭公元年:“底禄以德,德钧以年,年同以尊。” 孔颖达 疏:“致禄以德之大小为差也。”底,一本作“ 厎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於是 王褒 之伦,底禄待詔。”
《漢語大詞典》:显禄(顯禄)
贵显的爵禄。 汉 刘歆 《遂初赋》:“昔遂初之显禄兮,遭閶闔之开通。” 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若能翻然大举,建立元勋,以应显禄,福之上也。”
分類:贵显爵禄
《骈字类编》:禄士
诗鲁颂谱尊贤禄士修泮宫守礼教
《漢語大詞典》:弃禄(棄禄)
舍弃俸禄。人死的婉词。《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生又问:‘平章弃禄数年,今有谁在?生事若何?’”
《國語辭典》:全禄(全祿)  拼音:quán lù
旧时按其官职而给予应得的全部薪俸。《旧唐书。卷一○○。卢从愿传》:「使回,以年老抗表乞骸骨,乃拜吏部尚书,听致仕,给全禄。」
《漢語大詞典》:寄禄官
官阶名。 宋 制,官分阶官和职事官,如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是阶官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职事官名。阶官有名衔而无职事,只作为铨叙、升迁的依据,称为寄禄官。 元丰 三年改行新官制,又以尚书、侍郎等为职事官,而以旧时所置散官为寄禄官。凡职事官,自尚书至给舍谏议,其职俸以寄禄官高下分行、守、试三等,以禄令为准。如 苏轼 以工部屯田员外郎知 湖州 ,罢官后又以朝奉郎知 惠州 ,知 湖州 、 惠州 为职事,而员外郎、朝奉郎为其寄禄。 宋 陆游 《尚书王公墓志铭》:“寄禄官,自承事郎积迁至正奉大夫。” 元 黄溍 日损斋笔记·辩史:“ 宋 制,必寄禄官高於所任之职事,乃为行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九宋史·职官志十一
《骈字类编》:禄优(禄优)
唐 温庭筠 送洛南李主簿 禄优仍侍膳,官散得专经。
分类:禄优
《骈字类编》:禄贤(禄贤)
汉书武帝纪夫本仁祖义褒德禄贤劝善刑暴五帝三王所繇昌也 忠经禄贤官能式敷大化
《漢語大詞典》:上禄
(1).上卿的采邑。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公与 免餘 邑六十,辞曰:‘唯卿备百邑,臣六十矣,下有上禄,乱也。’”
(2).优厚的爵禄。后汉书·蔡茂传:“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
(3).指宗庙。 汉 扬雄 《太玄·数》:“九人:一为下人,二为平人,三为进人,四为下禄,五为中禄,六为上禄,七为失志,八为疾瘀,九为极。” 范望 注:“六为阴位,而尊者莫过宗庙,故上禄为宗庙,天子所不敢先也。”
《漢語大詞典》:闲禄(閒禄)
清闲官职的俸禄。 宋 米芾 《山光寺》诗:“三十年间成底事,空叨閒禄是浮荣。”
《漢語大詞典》:下禄
谓禄之少者。 汉 扬雄 《太玄·数》:“九人:一为下人,二为平人,三为进人,四为下禄,五为中禄,六为上禄,七为失志,八为疾瘀,九为极。” 范望 注:“下禄谓士大夫至公侯。”
《漢語大詞典》:出禄
发给俸禄。吕氏春秋·孟夏:“命太尉赞杰儁,遂贤良,举长大。行爵出禄,必当其位。” 辽 冯玘 《刘承嗣墓志铭》:“嗣圣皇帝都城大礼,圣泽无私,崇德报功,行爵出禄。”
分類:俸禄
《骈字类编》:半禄(半禄)
唐 包佶 尚书宗兄使过诗以奉献 上官唯揖让,半禄代耕锄。
唐 白居易 达哉乐天行 七旬才满冠已挂,半禄未及车先悬。
《漢語大詞典》:衣禄
(1).犹俸禄。《前汉书平话续集》卷中:“吾受 信 衣禄,岂不知恩?”
(2).衣食福分。《恨海》第八回:“只要我母女永远相守,女儿情愿捐了一生的衣禄,换将过来。” 沈从文 《大小阮》:“他心想,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衣禄,说不准簿籍上自己名分下还有五十坛烧酒待注销,喝够了才会倒下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