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38,分43页显示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3 下一页
佛类词典(续上)
女人禁制
五禁
四重禁
四禁
大乘十种清净禁戒
戒禁
戒禁取见
迦叶禁戒经
无禁捉蛇
禁五路印
禁母缘
禁戒
禁戒经
禁满
道禁
女人禁制
【佛学大辞典】
(术语)道场禁女人之入。盖于修道有障害故也。
五禁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五戒也。寄归传一曰:「若泛为俗侣,但略言其五禁。局提法众,遂广彰于七篇。」
四重禁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云四重罪。四波罗夷罪也。(参见:波罗夷)。【又】密教别有三昧耶戒之四重禁:一舍正法,二舍菩提心,三悭吝胜法,四恼害众生。是为四波罗夷罪。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四重罪、四弃、四波罗夷罪等,即犯淫戒、犯盗戒、犯杀人戒、犯大妄语戒。
四禁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四重禁。四波罗夷罪也。涅槃经十曰:「性重戒者,谓四禁也。」
大乘十种清净禁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见文殊千钵经五。
戒禁
【佛学大辞典】
(术语)依宗规而定之戒律禁制也。
戒禁取见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确取牛戒狗戒等非理之戒法,而思为生天之因,解脱之道。迷取非理戒禁之邪见也。此中亦含布施取苦行取等。以有迷取非理之布施或非理之苦行而思为清净之因或道者故也。但由印度之外道守邪戒者多,故谓之戒禁取。五见之一。俱舍论十九曰:「于非因道,谓因道见,一切总说,名戒禁取。(中略)理实应立戒禁等取名,略去等言,但名戒禁取。」大乘义章六曰:「言戒取者,于有漏法,取为能净,故云戒取。」智度论二十二曰:「外道戒者,牛戒鹿戒狗戒罗刹鬼戒哑戒聋戒,如是等戒智所不赞,唐苦无善报。」
【佛学常见辞汇】
执行邪戒却以为是正戒。
迦叶禁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迦叶禁戒经,一卷,宋京声译。佛对迦叶说禁戒之法者。摄于小乘律部。
无禁捉蛇
【佛学大辞典】
(譬喻)禁者禁制也,捉毒蛇有制法,应以铁杖先押其头,次以手捉其顶,不依此制法,卒尔捉蛇,则为螫死。是譬比丘无观智之制法,漫谈空理,放恣五欲也。出于阿梨吒经。止观二曰:「淮河之北有行大乘空人,无禁捉蛇者。」同辅行曰:「淮北河北邪空之人,滥称大乘,入恶无观。故以无禁捉蛇喻之。禁者制也,术法制物故也。贪欲如蛇,观法如禁,以观观欲如捉蛇。不善四句如无禁。」
禁五路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引留临死病人之魂魄于现身,为令延命而结之印,屈无名指入掌中,竖小指者是也。禁者闭塞之义。五路即六道中之五道,言人死而趣他界,今既在人道,死去之处,是五道也。以不思议之加持力,禁闭五道之门,苏而还于前身,故尔言也。或曰:魂魄经五路而去,今令此防遏之。五路者:一脐下,二胸,三腹,四首,五顶上也。出于秽迹金刚说神通大满陀罗尼法术灵要门。
禁母缘
【佛学大辞典】
(术语)善导观经序分义,分一经之序,分为證信序,发起序之二,于发起序中更分七科,阿阇世王幽闭其母韦提希夫人之一段,谓之第三科禁母缘。
禁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制定之法律为禁非戒恶者。三藏中律藏专明之。有五戒八戒沙弥戒具足戒等之别。
【佛学常见辞汇】
禁非戒恶。佛所制的禁戒有五戒八戒沙弥戒和具足戒等的分别。
【三藏法数】
谓佛说经,制诸禁戒。令一切众生,摄持身口意业,清净不犯,即能超脱三恶趣苦,是为禁戒。(三恶趣者,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禁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迦叶禁戒经之略名。
禁满
【佛学大辞典】
(物名)温器之名。玄应音义十四曰:「禁满,温器名也。寻检文字所无,未详何出,此应外国语耳。」
道禁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为佛道禁止诸恶者。即戒波罗蜜也。无量寿经下曰:「勿犯道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