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96,分80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亚献
下利
时祀
肆祀
村社
圭田
仁祠
七事
浇酒
吉礼
时享
承祀
吉服
包茅
周颂
《國語辭典》:亚献(亞獻)  拼音:yà xiàn
古代祭祀时必须献酒三次,第二次献爵即称为「亚献」。《续汉书志。卷二四。百官志一》:「凡郊祀之事,掌亚献。」《儒林外史》第三七回:「这一回大祭,主祭的虞博士,亚献的庄徵君,终献的马二先生,共三位。」
《國語辭典》:下利  拼音:xià lì
古代祭祀时,主祭者的助手之一。《仪礼。少牢馈食礼》:「佐食,上利执羊俎,下利执豕俎。」
《漢語大詞典》:上利
(1).古代祭祀时主祭人的助手,有上手下手之分,上手曰上利。仪礼·少牢馈食礼:“佐食,上利执羊俎,下利执豕俎,司士三人执鱼腊肤俎,序升自西阶,相从入设俎。”
(2).古代堪舆家迷信之说,指安葬的好处所。旧唐书·吕才传:“古之葬者,并在国都之北…… 汉 之山陵,散在诸处,上利下利,蔑尔不论。”
《漢語大詞典》:时祀(時祀)
四时的祭祀。周礼·地官·牧人:“凡时祀之牲,必用牷物。” 郑玄 注:“时祀,四时所常祀,谓山川以下,至四方百物。”吕氏春秋·诚廉:“昔者 神农氏 之有天下也,时祀尽敬,而不祈福。”《宋史·乐志七》:“钦若高穹,吉蠲时祀。”
分類:四时祭祀
《漢語大詞典》:肆祀
祭名。谓以全牛全羊祭祀祖先。书·牧誓:“今 商王 受 惟妇言是用,昬弃厥肆祀弗答,昬弃厥遗王父母弟不廸。”史记·周本纪作“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肆,祭名。”《诗·周颂·雝》:“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於荐广牡,相予肆祀。” 马瑞辰 通释:“之‘肆祀’承上‘广牡’言,正谓举全体而陈之。与《牧誓》肆祀、周礼肆享,同为祭名。”
《漢語大詞典》:村社
(1).旧时农村祭祀社神的日子或盛会。旧唐书·文苑传下·司空图:“岁时村社雩祭祠祷,鼓舞会集, 图 必造之,与野老同席,曾无傲色。”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我覷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2).犹村落。 唐 罗隐 谗书·代韦徵君逊官疏:“拜无渥泽,惊动村社。”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二:“﹝ 山禺 ﹞有众二千餘人,刦掠村社、族帐。”《西游记》第二八回:“只见那海水:烟波荡荡,巨浪悠悠……近岸无村社,傍水少渔舟。”
(3).原始社会末期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的社会经济组织。由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包括同一氏族的和其他氏族的一群家庭组成。土地公有;牲畜、农具、住宅、生产物私有。
《漢語大詞典》:圭田
古代卿、大夫、士供祭祀用的田地。《礼记·王制》:“夫圭田无征。”孟子·滕文公上:“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 赵岐 注:“古者卿以下至於士皆受圭田五十亩,所以供祭祀也。圭,洁也。” 唐 刘禹锡 《汴州刺史厅壁记》:“我食止圭田,吾用止公入,凡它给过制伤廉浼洁者,悉罢之。”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圭田,养廉也。凡在职,皆当以廉责之。”
《漢語大詞典》:仁祠
(1).佛教的祭祀。《后汉书·楚王英传》:“ 楚王 诵 黄 老 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
(2).佛寺的别称。 唐 宋之问 《秋晚游普耀寺》诗:“薄暮 曲江 头,仁祠暂可留。” 唐 权德舆 《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 嬴女 乘鸞已上天,仁祠空在 鼎湖 边。”释门正统卷三:“精舍所踞,号曰仁祠。”
《漢語大詞典》:七事
(1).古代治国的七件大事。指祭祀、朝觐、会同、宾客、军旅、田役、丧荒。周礼·天官·小宰:“以法掌祭祀、朝覲、会同、宾客之戒具,军旅、田役、丧荒亦如之。七事者令百官府共其财用,治其施舍,听其治讼。” 郑玄 注:“七事,谓先四,如之者三也。”
(2).指天、地、民与四时之务。国语·楚语下:“是以先王之祀也,以一纯、二精、三牲、四时、五色、六律、七事、八种、九祭、十日、十二辰以致之。” 韦昭 注:“七事,天、地、民、四时之务。”
(3). 唐 代武官随身佩带的七件东西。指佩刀、刀子、砺石、契苾真、噦厥、针筒、火石。 唐 张九龄 《敕识匿国王书》:“今授卿将军,赐物二百疋,锦袍、金鈿、七事。”
(4).同“ 七件事 ”。 明 《投梭记·逼娼》:“自从你父亲亡后,家中十分艰窘,开门七事,那一件不在做娘的身上。”
《漢語大詞典》:浇酒(澆酒)
洒酒。多指祭祀。 唐 张籍 《贾客乐》诗:“欲发移船近 江 口,船头祭神各浇酒。” 唐 卢纶 《题伯夷庙》诗:“落叶满阶尘满座,不知浇酒为何人。”
分類:洒酒祭祀
《國語辭典》:吉礼(吉禮)  拼音:jí lǐ
1.祭祀之礼,为古五礼之一。《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
2.婚礼。宋。秦醇《谭意哥传》:「君若不弃焉,君当通媒妁,为行吉礼,然后妾敢闻命。」
《漢語大詞典》:时享(時享)
亦作“ 时饗 ”。 太庙四时的祭祀。古代帝王臣民都行时享之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国语·周语上:“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国语·楚语下:“百姓夫妇择其令辰,奉其牺牲……帅其子姓,从其时享,虔其祝宗,道其顺辞,以昭祀其先祖。”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每当春秋时饗,孑立捧奠,顾眄无后继者。” 清 昭梿 啸亭杂录·本朝祧庙之制:“时享之时,既不预九庙之数,復不压 高皇帝 南向之尊。”
《漢語大詞典》:承祀
主持祭祀。指继承帝位。《诗·鲁颂·閟宫》:“龙旂承祀,六轡耳耳。”汉书·韦玄成传:“世世承祀,传之无穷。”
《國語辭典》:吉服  拼音:jí fú
古时祭祀冠娶或迎立新君等吉事场合所穿的礼服。《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皇太后御崇德殿,百官皆吉服。」《红楼梦》第一三回:「贾珍命贾蓉次日换了吉服,领凭回来。」
《國語辭典》:包茅  拼音:bāo máo
成束捆绑的菁茅草。古代祭祀时,用来滤酒去滓,为春秋时楚国的贡物。《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史记。卷六二。管晏传》:「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也作「苞茅」。
《國語辭典》:周颂(周頌)  拼音:zhōu sòng
《诗经》三颂之一,三十一篇,为周初宗庙乐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