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5,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五神通
五神变
五通神
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
六大神
六字神咒经
六字神咒王经
六神通
六般神足
心神
神分心经
火神
十二火神
佛类词典(续上)
五大虚空藏菩萨速疾大神验秘密式经五神通
五神变
五通神
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
六大神
六字神咒经
六字神咒王经
六神通
六般神足
心神
神分心经
火神
十二火神
五大虚空藏菩萨速疾大神验秘密式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金刚智译。说五大虚空藏修法之仪轨。
(经名)一卷,唐金刚智译。说五大虚空藏修法之仪轨。
五神通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曰五通,五神变。不思议为神。自在为通。不思议自在之用有五种:一、天眼通,谓色界四大所造之清净眼根,色界及欲界六道中之诸物,或近,或远,或粗,或细,无一不照者。二、天耳通,为色界四大所造之清净耳根,能闻一切之声者。三、他心通,得知一切他人之心者。四、宿命通,得知自心之宿世事者。五、如意通,又曰神境通,神足通。飞行自在,石壁无碍,又得行化石为金,变火为水等之奇变者。见智度论五。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五通,或五神变,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天眼通是指修得与色界天人同等的眼根,有了天眼通的人,不论远近内外昼夜,都能得见;天耳通是指修得与色界天人同等的耳根,有了天耳通的人,一切声音都可以听得到;他心通是能够知道他人一切心想的神通,有了他心通的人,便不愁遭受他人的暗算;宿命通就是能够知道自己在六道之中的过去生死,并知道六道众生在六道之中的过去生死,有了宿命通的人,过去生中的事,都能回忆,瞭如指掌;如意通又名神境通,或神足通,有了如意通的人,凡事都能随心所欲,诸如钻天入地,移山倒海,撒豆成兵,呼风唤雨,腾云驾雾,都不成问题。
【三藏法数】
(出菩萨处胎经)
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心,彻照无碍,故名神通。经云:妙胜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修习何法,得神通道?佛遂为说欲界中之五通焉。
〔一、足不履地〕,谓身能飞行,履空如地,是为足不履地。
〔二、知人心命〕,谓能知他人之心,行善行恶,生善处恶处,是为知人心命。
〔三、回眼千里〕,谓于天下众生之类,若好若丑,城郭屋舍,山岩树木,回眼之时,无有远近,皆悉能见,是为回眼千里。
〔四、呼名即至〕,谓于天下男女,及象马巨细等声,无不能闻,若有呼其名者,或远或近,随即而至,是为呼名即至。
〔五、石壁无碍〕,谓于天下周旋往来,山河石壁,无所障碍,是为石壁无碍。
(名数)又曰五通,五神变。不思议为神。自在为通。不思议自在之用有五种:一、天眼通,谓色界四大所造之清净眼根,色界及欲界六道中之诸物,或近,或远,或粗,或细,无一不照者。二、天耳通,为色界四大所造之清净耳根,能闻一切之声者。三、他心通,得知一切他人之心者。四、宿命通,得知自心之宿世事者。五、如意通,又曰神境通,神足通。飞行自在,石壁无碍,又得行化石为金,变火为水等之奇变者。见智度论五。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五通,或五神变,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天眼通是指修得与色界天人同等的眼根,有了天眼通的人,不论远近内外昼夜,都能得见;天耳通是指修得与色界天人同等的耳根,有了天耳通的人,一切声音都可以听得到;他心通是能够知道他人一切心想的神通,有了他心通的人,便不愁遭受他人的暗算;宿命通就是能够知道自己在六道之中的过去生死,并知道六道众生在六道之中的过去生死,有了宿命通的人,过去生中的事,都能回忆,瞭如指掌;如意通又名神境通,或神足通,有了如意通的人,凡事都能随心所欲,诸如钻天入地,移山倒海,撒豆成兵,呼风唤雨,腾云驾雾,都不成问题。
【三藏法数】
(出菩萨处胎经)
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心,彻照无碍,故名神通。经云:妙胜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修习何法,得神通道?佛遂为说欲界中之五通焉。
〔一、足不履地〕,谓身能飞行,履空如地,是为足不履地。
〔二、知人心命〕,谓能知他人之心,行善行恶,生善处恶处,是为知人心命。
〔三、回眼千里〕,谓于天下众生之类,若好若丑,城郭屋舍,山岩树木,回眼之时,无有远近,皆悉能见,是为回眼千里。
〔四、呼名即至〕,谓于天下男女,及象马巨细等声,无不能闻,若有呼其名者,或远或近,随即而至,是为呼名即至。
〔五、石壁无碍〕,谓于天下周旋往来,山河石壁,无所障碍,是为石壁无碍。
五神变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与五神通同。
(名数)与五神通同。
五通神
【佛学大辞典】
(神名)邪神也。龙城录曰:「柳州旧有鬼,名五通。余始到,不之信。一日偶发箧易衣,尽为灰烬。乃为文醮诉于帝,帝恳我心,遂尔龙城绝妖邪之怪。」武林闻见录曰:「嘉泰中大理寺决一囚,数日,见形狱吏云:泰和楼五通神虚位,某欲充之,求一差檄,言差充某神位,得此为据可矣。如其言,经数月,人闻楼上五通神日夜喧鬨。吏乃泄前事,为增塑一像,遂寂然。」按,今委巷荒墟多建矮屋,绘版作五神像祀之,谓之五圣。留青日札云:即五通神也。或谓明太祖定天下,封功臣,梦阵亡兵卒千万请恤。太祖许以五人为伍,处处血食。命江南家立尺五小庙,俗称为五圣堂。然则五圣与五通不同矣。陔馀丛考三十五曰:「钮玉樵谓五通起于明祖,则未必然。按夷坚志,刘举将赴解,祷于钱塘门外九里西五圣行祠,遂登科。为德兴尉,到任奠五显庙。知为五圣之祖祠也。则五圣之祠,宋已有之。七修类稿又谓五通神即五圣也。然则五圣五显五通,名虽异而实则同。夷坚志所载,韩子师病祟,请客以符水治之。见五通神销金黄袍,骑马而去。(中略)如此之类,不一而足。而陈友谅僭号,亦在采石五通庙。则五圣者,宋元已有之。而非起于明祖矣。」
(神名)邪神也。龙城录曰:「柳州旧有鬼,名五通。余始到,不之信。一日偶发箧易衣,尽为灰烬。乃为文醮诉于帝,帝恳我心,遂尔龙城绝妖邪之怪。」武林闻见录曰:「嘉泰中大理寺决一囚,数日,见形狱吏云:泰和楼五通神虚位,某欲充之,求一差檄,言差充某神位,得此为据可矣。如其言,经数月,人闻楼上五通神日夜喧鬨。吏乃泄前事,为增塑一像,遂寂然。」按,今委巷荒墟多建矮屋,绘版作五神像祀之,谓之五圣。留青日札云:即五通神也。或谓明太祖定天下,封功臣,梦阵亡兵卒千万请恤。太祖许以五人为伍,处处血食。命江南家立尺五小庙,俗称为五圣堂。然则五圣与五通不同矣。陔馀丛考三十五曰:「钮玉樵谓五通起于明祖,则未必然。按夷坚志,刘举将赴解,祷于钱塘门外九里西五圣行祠,遂登科。为德兴尉,到任奠五显庙。知为五圣之祖祠也。则五圣之祠,宋已有之。七修类稿又谓五通神即五圣也。然则五圣五显五通,名虽异而实则同。夷坚志所载,韩子师病祟,请客以符水治之。见五通神销金黄袍,骑马而去。(中略)如此之类,不一而足。而陈友谅僭号,亦在采石五通庙。则五圣者,宋元已有之。而非起于明祖矣。」
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具名,佛说大乘不思议境界经,三卷,赵宋施护译。佛住法界光明菩萨宫,入普遍光明三摩地,而放大光明,殑伽沙之菩萨云集,妙吉祥菩萨入无垢普光三摩地,现大神变而来,普华幢天子问修何法,而得如是神通,佛以四种之四法答之,又说妙吉祥最初发心转女成男之因缘。
(经名)具名,佛说大乘不思议境界经,三卷,赵宋施护译。佛住法界光明菩萨宫,入普遍光明三摩地,而放大光明,殑伽沙之菩萨云集,妙吉祥菩萨入无垢普光三摩地,现大神变而来,普华幢天子问修何法,而得如是神通,佛以四种之四法答之,又说妙吉祥最初发心转女成男之因缘。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三十卷,唐菩提流志译。罥索观音之本经轨也。
(经名)三十卷,唐菩提流志译。罥索观音之本经轨也。
六大神
【佛学大辞典】
(名数)地等六大之神灵也。
(名数)地等六大之神灵也。
六字神咒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唐菩提流支译,说文殊菩萨之六字咒,与陀罗尼经第六文殊师利菩萨法印咒同本异译。别为六字神咒王经,彼为观音之六字章句陀罗尼也。今之六字为唵(文殊六字功德经作闇)婆髻驮那莫。
(经名)一卷,唐菩提流支译,说文殊菩萨之六字咒,与陀罗尼经第六文殊师利菩萨法印咒同本异译。别为六字神咒王经,彼为观音之六字章句陀罗尼也。今之六字为唵(文殊六字功德经作闇)婆髻驮那莫。
六字神咒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东晋录。与六字咒王经同本,咒稍多。
(经名)一卷,失译,东晋录。与六字咒王经同本,咒稍多。
六神通
【佛学大辞典】
(名数)神者不测之义,通者无碍之义,三乘之圣者,得神妙不测无碍自在之六种智慧,是曰六神通,略云六通。法华经譬喻品曰:「具足三明及六神通。」(参见:通)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璎珞经云: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碍,故名神通。
〔一、天眼通〕,谓能见六道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及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无有障碍,是名天眼通。(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天耳通〕,谓能闻六道众生,苦、乐、忧、喜、语言,及世间种种音声,是名天耳通。
〔三、知他心通〕,谓能知六道众生心中所念之事,是名知他心通。
〔四、宿命通〕,谓能知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万世宿命,及所作之事;亦能知六道众生,各各宿命,及所作之事,是名宿命通。
〔五、身如意通〕,谓身能飞行,山海无碍,于此界没,从彼界出;于彼界没,从此界出;大能作小,小能作大,随意变现,是名身如意通。
〔六、漏尽通〕,漏尽通者,漏即三界见、思惑也。谓罗汉断见、思惑尽,不受三界生死,而得神通,是名漏尽通。(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起诸贪爱,曰思惑。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名数)神者不测之义,通者无碍之义,三乘之圣者,得神妙不测无碍自在之六种智慧,是曰六神通,略云六通。法华经譬喻品曰:「具足三明及六神通。」(参见:通)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璎珞经云: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碍,故名神通。
〔一、天眼通〕,谓能见六道众生,死此生彼,苦乐之相,及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无有障碍,是名天眼通。(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天耳通〕,谓能闻六道众生,苦、乐、忧、喜、语言,及世间种种音声,是名天耳通。
〔三、知他心通〕,谓能知六道众生心中所念之事,是名知他心通。
〔四、宿命通〕,谓能知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万世宿命,及所作之事;亦能知六道众生,各各宿命,及所作之事,是名宿命通。
〔五、身如意通〕,谓身能飞行,山海无碍,于此界没,从彼界出;于彼界没,从此界出;大能作小,小能作大,随意变现,是名身如意通。
〔六、漏尽通〕,漏尽通者,漏即三界见、思惑也。谓罗汉断见、思惑尽,不受三界生死,而得神通,是名漏尽通。(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思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对色声香味触五尘,起诸贪爱,曰思惑。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
通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作用自在无碍,谓之通。佛、菩萨、外道、仙人之所得者也。即通力、神通等是也。璎珞经曰:「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大乘义章二十本曰:「作用无壅,名之为通。」此有三种之别:一报得通力,三界诸天皆有五种之神通,乃至鬼神亦有小通,此神通皆依果报而自然感得者。二修得通力,三乘圣者修三学而得六通,外道仙人修禅定而现得五通者。三变化通力,三乘圣者以神通力变现种种者。见华严大疏三。
【佛学常见辞汇】
作用自在无碍的意思,指通力、神通。通有三种,即一、报得通力,三界诸天都有五种的神通,乃至鬼神也有小神通,这些神通都是依靠果报而自然感得;二、修得通力,三乘圣人修习三学而得六通,外道仙人修禅定也能得五通;三、变化通力,三乘圣人以神通的力量变现种种的境界事物。
(术语)作用自在无碍,谓之通。佛、菩萨、外道、仙人之所得者也。即通力、神通等是也。璎珞经曰:「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大乘义章二十本曰:「作用无壅,名之为通。」此有三种之别:一报得通力,三界诸天皆有五种之神通,乃至鬼神亦有小通,此神通皆依果报而自然感得者。二修得通力,三乘圣者修三学而得六通,外道仙人修禅定而现得五通者。三变化通力,三乘圣者以神通力变现种种者。见华严大疏三。
【佛学常见辞汇】
作用自在无碍的意思,指通力、神通。通有三种,即一、报得通力,三界诸天都有五种的神通,乃至鬼神也有小神通,这些神通都是依靠果报而自然感得;二、修得通力,三乘圣人修习三学而得六通,外道仙人修禅定也能得五通;三、变化通力,三乘圣人以神通的力量变现种种的境界事物。
六般神足
【佛学大辞典】
(名数)说法华经序品之六瑞也。是佛之神境通所现,故称曰神足。
(名数)说法华经序品之六瑞也。是佛之神境通所现,故称曰神足。
心神
【佛学大辞典】
(术语)众生之心性灵妙,故曰心神。止观五之三曰:「色法尚能如此,况心神灵妙,宁不具一切法耶?」
(术语)众生之心性灵妙,故曰心神。止观五之三曰:「色法尚能如此,况心神灵妙,宁不具一切法耶?」
神分心经
【佛学大辞典】
(仪式)修法会,为拂魔障,乞诸天善神之护卫,先诵心经,而为法施,谓之神分心经。
【佛学大辞典】
(仪式)法会之初,为劝请神祇读般若心经一卷,以拂魔障。(参见:神分)
(仪式)修法会,为拂魔障,乞诸天善神之护卫,先诵心经,而为法施,谓之神分心经。
【佛学大辞典】
(仪式)法会之初,为劝请神祇读般若心经一卷,以拂魔障。(参见:神分)
神分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说法明眼论曰:「若供养佛菩萨像,以开眼为始。若赞叹法宝,以神分为初。」神分者。于法事之初,对于五类诸天两神,诵般若心经一卷也。是一以除却恶魔邪鬼。一以请善神之拥护。其神分之文曰:「抑日来之间,降临道场,所随喜善根,天神地祇重奉法乐庄严,威光倍增。」次为总神分般若心经一卷。明眼论曰:「问:何故神分唯用般若?答:虽可任用何经,然别指一经,此殊难定。其用般若经者,实有深意,其深意谓第六天魔王,叹三界众生数灭,拟回种种方便,使众生轮回六道,故人发善心修佛事,必出三界,出三界,必其数灭,以是在修佛事所,成其障碍。如来悲此事,于心经说无眼耳鼻舌身意。说无色声香味触法。魔民闻此说时,深成禁忌,念言:佛陀说无六根六境六识,而佛是三达大圣,不妄语真人,如来说无十八界,我等欲妨障何物,作是念时,魔王三业柔和,退还本宫,此时善神欢喜,听受法味,守护施主也。」
(术语)说法明眼论曰:「若供养佛菩萨像,以开眼为始。若赞叹法宝,以神分为初。」神分者。于法事之初,对于五类诸天两神,诵般若心经一卷也。是一以除却恶魔邪鬼。一以请善神之拥护。其神分之文曰:「抑日来之间,降临道场,所随喜善根,天神地祇重奉法乐庄严,威光倍增。」次为总神分般若心经一卷。明眼论曰:「问:何故神分唯用般若?答:虽可任用何经,然别指一经,此殊难定。其用般若经者,实有深意,其深意谓第六天魔王,叹三界众生数灭,拟回种种方便,使众生轮回六道,故人发善心修佛事,必出三界,出三界,必其数灭,以是在修佛事所,成其障碍。如来悲此事,于心经说无眼耳鼻舌身意。说无色声香味触法。魔民闻此说时,深成禁忌,念言:佛陀说无六根六境六识,而佛是三达大圣,不妄语真人,如来说无十八界,我等欲妨障何物,作是念时,魔王三业柔和,退还本宫,此时善神欢喜,听受法味,守护施主也。」
火神
【佛学大辞典】
(神名)又曰火天。火尊。司火之神。大日经世出世护摩品举毗陀经之火神四十四种内法之火神十二种。其毗陀之四十四种,以大梵王为始。示其名与用法,而不说其形像。内法之十二神则说之。故大日经疏二十对于毗陀之火神,惟云:「若论其世间火天,作梵王形。」
(神名)又曰火天。火尊。司火之神。大日经世出世护摩品举毗陀经之火神四十四种内法之火神十二种。其毗陀之四十四种,以大梵王为始。示其名与用法,而不说其形像。内法之十二神则说之。故大日经疏二十对于毗陀之火神,惟云:「若论其世间火天,作梵王形。」
十二火神
【佛学大辞典】
(名数)内法之十二火神,大日经所说,疏二十详解之。一大因陀罗,二行满,三摩噜多,四卢醯多,五没拿,六忿怒,七阇吒罗,八吃洒耶,九意生,十羯攞微,十一(梵本缺名),十二谟贺那也。内法之护摩,就此中随所用而劝请之,观本尊之形,在于炉中。
(名数)内法之十二火神,大日经所说,疏二十详解之。一大因陀罗,二行满,三摩噜多,四卢醯多,五没拿,六忿怒,七阇吒罗,八吃洒耶,九意生,十羯攞微,十一(梵本缺名),十二谟贺那也。内法之护摩,就此中随所用而劝请之,观本尊之形,在于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