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6
词典
1
分类词汇
4
佛典
1
分类词汇
出山
唯识
诸趣
改头换面
《國語辭典》:
出山
拼音:
chū shān
1.比喻出来做官。唐。
杜甫
〈
佳人
〉诗:「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老残游记》第四回:「承两位过爱,兄弟总算有造化的了,只是目下尚无出山之志,将来如要出山,再为奉恳。」
2.修行人离开山中的住处,到平地来。唐。崔峒〈送真上人还兰若〉诗:「出山逢乱世,乞食觉人稀。」《醒世恒言。卷三八。李道人独步云门》:「临出山时,仙长传授我的偈语,第二句道:『听简而问』。」
分類:
出山
出新
深山
谢安
修行
神识
后重
重返
分地
人世
地壳
少有
隆起
重名
火山爆发
高卧
造成
东山
《國語辭典》:
唯识(唯識)
拼音:
wéi shì
1.梵语vijñapti-mātratā的意译。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基本主张。谓一切外境只是心识所变现的,没有客观的对象和外境,只有心识。《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覆思独善伤大士行,唯识所变,何非净方。」
2.书名。佛教典籍。唯识宗的典籍。《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自念教检未窥,难辨真伪,即往东魏,听览唯识。」
分類:
唯识
佛教语
切事
为人
神识
灵性
八识
变现
《漢語大詞典》:
诸趣(諸趣)
佛教语。六道轮回的别称。佛教的轮回说认为人死后神识进入轮回各道。由于自我善恶业力的不同,在六道中升降浮沉。
《楞伽经》
卷四:“堕生死海诸趣旷野,如汲井轮。” 章太炎
《菌说》
:“六道升降,由于志念进退,其説亦近,而所化者乃其胤胄,非如佛家谓灵魂堕入诸趣也。”
分類:
佛教语
佛教
六道轮回
轮回
回说
为人
神识
进入
《國語辭典》:
改头换面(改頭換面)
拼音:
gǎi tóu huàn miàn
本指一代新人换旧人,面孔不断变换。语本《全唐诗。卷八○六。寒山诗》:「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后比喻表面上虽改变,而实质未变。《朱子语类。卷一○九。论取士》:「今人作经义,正是醉人说话。只是许多说话改头换面,说了又说,不成文字。」《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拿出做八股时套袭成文的法子,改头换面,做成若干种,也想去卖钱。」亦比喻澈底改变。如:「他出狱后决定改头换面,重新做人。」
分類:
改头换面
佛教语
改扮
变面
众生
面目
六道轮回
实质
变形
形相
神识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