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疾言厉色(疾言厲色)  拼音:jí yán lì sè
言语急迫,神色严厉。形容人发怒的样子。明。沈鲸《双珠记》第一三出:「我那时疾言厉色,虽辱骂了他一场,恨藏奸卖俏,真是个人中兽。」《官场现形记》第五四回:「那梅大老爷的脸色,已经平和了许多;就是问话的声音,也不像先前之疾言厉色了。」
《國語辭典》:和颜悦色(和顏悅色)  拼音:hé yán yuè sè
和蔼喜悦的脸色。《老残游记》第八回:「申子平急上前,和颜悦色的,把原委说了一遍。」《文明小史》第三三回:「要他们捐钱是要翻脸的,送儿子来考就和颜悦色了。」也作「和容悦色」。
《國語辭典》:不尴不尬(不尷不尬)  拼音:bù gān bù gà
1.左右为难的意思。《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如今又弄得不尴不尬,心下烦恼,连生意也不去做。」《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外甥女少不的是我们养著,牛姑爷也该自己做出一个主意来。只管不尴不尬住著,也不是事。」
2.奇怪,异于常态。《红楼梦》第九○回:「及见了宝蟾这种鬼鬼祟祟、不尴不尬的光景,也觉了几分。」《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作怪的是他怎么这样一副姿容,弄成恁般一个打扮,不尴不尬,是个什么原故呢?」
《國語辭典》:不尴尬(不尷尬)  拼音:bù gān gà
1.奇怪异常。《水浒传》第一○回:「李小二应了,自来门首叫老婆道:『大姐,这两个人来的不尴尬。』」
2.不三不四,不正经。《醉醒石》第一五回:「就有那干不尴尬的人,哄诱他出去花哄,闯口面。」
《國語辭典》:愁眉苦脸(愁眉苦臉)  拼音:chóu méi kǔ liǎn
眉头紧皱,苦丧著脸。形容忧伤、愁苦的神色。《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成老爹气的愁眉苦脸,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几个乡里人去了。」《红楼梦》第六二回:「那媳妇愁眉苦脸,也不敢进厅,只到了阶下,便朝上跪了,碰头有声。」也作「愁眉苦目」、「愁眉苦眼」。
《漢語大詞典》:秋风纨扇图
中国画。明代唐寅作。纸本立轴。水墨。画中一位面带寂寞惆怅神色的仕女,手执纨扇徙倚园中。背景丛竹怪石。人物裙角微扬,暗示秋风萧瑟。主要用白描画法,笔墨粗细浓淡富于变化。
《國語辭典》:色智  拼音:sè zhì
自矜才智,现于形色。汉。刘向《说苑。卷一七。杂言》:「色智而有能者,小人也。」
《國語辭典》:鉴貌辨色(鑒貌辨色)  拼音:jiàn mào biàn sè
观察人的脸色而随机行事。《野叟曝言》第三三回:「那知乌龟、鸨子,是世上第一等精灵不过的东西,鉴貌辨色,早已猜透了九分。」也作「见貌辨色」、「鉴毛辨色」。
《漢語大詞典》:焦眉苦脸(焦眉苦臉)
形容焦急愁苦的神色。 沙汀 《困兽记》十四:“‘为了这一点事,你还不知道,我说了好几箩筐话啊!’ 田畴 焦眉苦脸的说了。”
《漢語大詞典》:眉留目乱(眉留目亂)
神色不安貌。 元施惠《幽闺记·招商谐偶》:“不肯赋情薄,随顺教人笑。空使我意沉吟,眉留目乱羞难道。”
分類:神色不安
《漢語大詞典》:目动言肆(目動言肆)
谓神色不安,语调失常。左传·文公十二年:“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将遁矣。” 杜预 注:“目动,心不安,言肆,声放失常节。”北史·裴侠传:“ 梁 竟陵 守 孙暠 、 酇城 守 张建 并以郡来附。 侠 见之,密谓人曰:‘ 暠 目动言肆,轻於去就者也; 建 神情审定,当无异心。’”
《國語辭典》:目光如炬  拼音:mù guāng rú jù
1.形容人怒视。《周书。卷一二。列传。齐炀王宪》:「宪辞色不挠,固自陈说。帝使于智对宪。宪目光如炬,与智相质。」《南史。卷一五。列传。檀道济》:「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
2.形容目光有神。《二刻拍案惊奇》卷五:「中间坐著一位神道,面阔尺馀,须髯满颏,目光如炬,肩臂摇动,像个活的一般。」
3.比喻见事透澈,识见远大。如:「教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目光如炬,凡事都有独到之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