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泰然居之  拼音:tài rán jū zhī
遇到事情时,态度镇定,神色安恬自若。宋。陈亮〈王圭确论如何〉:「太宗方奋然有运天下豪杰之心,使新进迭用事,而玄龄泰然居之,不以进退自嫌。」也作「泰然处之」、「处之泰然」。
《国语辞典》:不假以词色(不假以词色)  拼音:bù jiǎ yǐ cí sè
神色严峻,不以好言好语对待。如:「那个老闆对人从不假以词色,员工们都不喜欢他。」《聊斋志异。卷二。侠女》:「日频来,时相遇,并不假以词色。少游戏之,则冷语冰人。」
《国语辞典》:欲炙之色  拼音:yù zhì zhī sè
炙,烧烤。欲炙之色指急于想要烧烤食物的神色。形容非常贪食。《幼学琼林。卷三。饮食类》:「见食垂涎,谓有欲炙之色。」
《国语辞典》:忧形于色(忧形于色)  拼音:yōu xíng yú sè
忧虑表现于神色上。《明史。卷一七○。于谦传》:「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
分类:忧虑神色
《国语辞典》:不假辞色(不假辞色)  拼音:bù jiǎ cí sè
在言语神色上不做修饰、隐瞒。形容态度直接而严厉。如:「父亲对我训话时,一向不假辞色,令我非常畏惧。」
《国语辞典》:变色易容(变色易容)  拼音:biàn sè yì róng
1.改变脸色容貌。晋。潘岳〈夏侯常侍诔〉:「子乃洗然,变色易容。」
2.形容神色肃敬的样子。《战国策。秦策三》:「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
《国语辞典》:愁眉苦目  拼音:chóu méi kǔ mù
紧锁著眉,苦丧著脸。形容忧伤、愁苦的神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只见一个人在那里和亮臣说话,不住的嗳声叹气,满脸的愁眉苦目。」也作「愁眉苦脸」、「愁眉苦眼」。
《国语辞典》:辞色俱厉(辞色俱厉)  拼音:cí sè jù lì
言辞和神色都非常严厉。《大宋宣和遗事。利集》:「顷之,使者辞色俱厉,不拜而退。」
《國語辭典》:疾言遽色  拼音:jí yán jù sè
言语躁急,神色张皇。形容人不镇静的样子。《后汉书。卷二五。刘宽传》:「典历三郡,温仁多恕,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东周列国志》第三三回:「临时变卦,如何不恼。包著一肚子气,不免疾言遽色。」
《國語辭典》:疾言厉色(疾言厲色)  拼音:jí yán lì sè
言语急迫,神色严厉。形容人发怒的样子。明。沈鲸《双珠记》第一三出:「我那时疾言厉色,虽辱骂了他一场,恨藏奸卖俏,真是个人中兽。」《官场现形记》第五四回:「那梅大老爷的脸色,已经平和了许多;就是问话的声音,也不像先前之疾言厉色了。」
《國語辭典》:和颜悦色(和顏悅色)  拼音:hé yán yuè sè
和蔼喜悦的脸色。《老残游记》第八回:「申子平急上前,和颜悦色的,把原委说了一遍。」《文明小史》第三三回:「要他们捐钱是要翻脸的,送儿子来考就和颜悦色了。」也作「和容悦色」。
《國語辭典》:不尴不尬(不尷不尬)  拼音:bù gān bù gà
1.左右为难的意思。《醒世恒言。卷三四。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如今又弄得不尴不尬,心下烦恼,连生意也不去做。」《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外甥女少不的是我们养著,牛姑爷也该自己做出一个主意来。只管不尴不尬住著,也不是事。」
2.奇怪,异于常态。《红楼梦》第九○回:「及见了宝蟾这种鬼鬼祟祟、不尴不尬的光景,也觉了几分。」《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作怪的是他怎么这样一副姿容,弄成恁般一个打扮,不尴不尬,是个什么原故呢?」
《國語辭典》:不尴尬(不尷尬)  拼音:bù gān gà
1.奇怪异常。《水浒传》第一○回:「李小二应了,自来门首叫老婆道:『大姐,这两个人来的不尴尬。』」
2.不三不四,不正经。《醉醒石》第一五回:「就有那干不尴尬的人,哄诱他出去花哄,闯口面。」
《國語辭典》:愁眉苦脸(愁眉苦臉)  拼音:chóu méi kǔ liǎn
眉头紧皱,苦丧著脸。形容忧伤、愁苦的神色。《儒林外史》第四七回:「成老爹气的愁眉苦脸,只得自己走出去回那几个乡里人去了。」《红楼梦》第六二回:「那媳妇愁眉苦脸,也不敢进厅,只到了阶下,便朝上跪了,碰头有声。」也作「愁眉苦目」、「愁眉苦眼」。
《漢語大詞典》:秋风纨扇图
中国画。明代唐寅作。纸本立轴。水墨。画中一位面带寂寞惆怅神色的仕女,手执纨扇徙倚园中。背景丛竹怪石。人物裙角微扬,暗示秋风萧瑟。主要用白描画法,笔墨粗细浓淡富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