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脸色(臉色)  拼音:liǎn sè
1.气色。如:「你今天脸色不太好,是不是昨晚没睡好?」《官场现形记》卷二一:「三个月下来,烟瘾居然挡住,但是脸色发青,好像病过一场似的。」
2.脸上的神情。如:「她始终没给我好脸色看。」《孽海花》第一一回:「阳伯疾忙接了塞入袖中,顿时脸色大变,现出失张失智的样儿。」
《國語辭典》:情色  拼音:qíng sè
表情、神色。《三国志。卷二七。魏书。胡质传》:「质至官,察其情色,更详其事,检验具服。」
分類:神色
《漢語大詞典》:意貌
犹神色。宋书·羊欣传:“ 元显 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 欣 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三:“﹝ 张文懿 ﹞与神约曰:‘神有灵即赐甘泽,不然咎在令,当曝死。’乃立於烈日中,意貌端慤。”
分類:意貌神色
《國語辭典》:色调(色調)  拼音:sè diào
1.表现在颜色上明暗、浓淡、寒暖等的基调。如:「这幅在画家人生颠峰时所画下的作品,充满了明亮的色调。」
2.比喻文艺作品中所呈现思想感情的色彩。如:「整个故事都笼罩在一种悲凉的色调中。」
《國語辭典》:发亮(發亮)  拼音:fā liàng
发出亮光。如:「他一听到有吃的,眼睛立刻发亮起来。」
《漢語大詞典》:眉头眼尾(眉頭眼尾)
指眉眼间的神色。朱子语类卷六一:“乡原是箇无骨肋底人,东倒西擂,东边去取奉人,西边去周全人,看人眉头眼尾,周遮掩蔽,惟恐伤触了人。”亦作“ 眉头眼后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老身虚心冷气,看他眉头眼后,常是不中意,受他凌辱的。”
分類:眉眼神色
《國語辭典》:官司  拼音:guān sī
1.官吏的分职。
2.百官。《左传。定公四年》:「备物典策,官司彝器。」
《國語辭典》:官司  拼音:guān si
诉讼之事。《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逢之趁此机会,又讹了人家一千银子,答应替他想法,包打赢官司。」
《國語辭典》:正色  拼音:zhèng sè
1.持严正的态度。《书经。毕命》:「弼亮四世,正色率下。」《文明小史》第二三回:「万帅见他说想要拜门,便正色道:『这拜门原是官场的陋习,怎么你也说这话?』」
2.称青、黄、红、白、黑等五种基本色。《礼记。玉藻》:「衣正色,裳间色。」
3.戏剧上指正生、正旦等主要的角色。清。孔尚任《桃花扇本末》:「选优两部,秀者以充正色。」
4.色彩学中,某色正达饱和度,其间无白或黑混入者称为「正色」。
《國語辭典》:风色(風色)  拼音:fēng sè
1.风。《西游记》第八四回:「母亲,我家有个黑处,又无风色,甚好!甚好!」
2.天气。唐。卢照邻 至陈仓晓晴望京邑诗:「今朝好风色,延瞰极天庄。」
3.景色、风光。南朝梁。何逊〈暮秋答朱记室〉诗:「寒潭见底清,风色极天净。」
4.人的面色。《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忠存轨迹,义形风色。」
5.风声、消息。《喻世明言。卷一九。杨谦之客舫遇侠僧》:「杨知县听得这风色慌了,躲在舱里说道:『奶奶,如何是好?』」
6.情势的变化。《三国演义。第三八回:「权见风色不利,收军还东吴。」《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他后来看看风色不好,就携眷出都,靠著那条陈的的虚名,倒也一路并无阻碍。」
《國語辭典》:喜气(喜氣)  拼音:xǐ qì
1.祥瑞之气。《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卿云,喜气也。」《东观汉记。卷一。世祖光武皇帝纪》:「望气者言,舂陵城中有喜气。曰:『美哉王气,郁郁葱葱。』」
2.快乐的神色或气氛。唐。刘长卿〈送贾侍御克复后入京〉诗:「温颜风霜霁,喜气烟尘收。」宋。辛弃疾 满庭芳。柳外寻春词:「柳外寻春,花边得句,怪公喜气轩眉。」
《國語辭典》:容颜(容顏)  拼音:róng yán
容貌。《文选。宋玉。神女赋》:「于是摇佩饰鸣玉鸾,整衣服敛容颜。」《红楼梦》第六九回:「谁知凤姐儿他反不似往日容颜,同尤二姐一同出迎,叙了寒温。」
《國語辭典》:喜色  拼音:xǐ sè
欢悦的表情。《礼记。文王世子》:「今日安,世子乃有喜色。」《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
《國語辭典》:气色(氣色)  拼音:qì sè
1.人的神态、面色。《荀子。劝学》:「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红楼梦》第二一回:「宝玉听了这话,见他脸上气色非往日可比,便笑道:『怎么动了真气?』」
2.景象。南朝宋。谢惠连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萧条洲渚际,气色少谐和。」
3.气象。《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凡日月星辰之变,风云气色之异,率其属而占候之。其属有司历二人,掌造历。」
4.气势、气派。《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从此参将与官府往来,添了个帮手,有好些气色。」《载花船》第五回:「前日偶往县中完娘,打从六里街经过,见些上下经商,过往仕客,挨挤满路,实是气色。」
《國語辭典》:失色  拼音:shī sè
1.对人的表情、态度不庄重。《礼记。表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失去原本的容色。形容神色因惊惶改变。《汉书。卷六八。霍光传》:「群臣皆惊愕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文明小史》第一一回:「傅知府听了,面孔失色,做声不得。」也作「失容」。
《國語辭典》:容色  拼音:róng sè
1.容貌颜色。《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三》:「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唐。沈既济《任氏传》:「偶值三妇人行于道中,中有白衣者,容色姝丽。」
2.和悦的神色。《论语。乡党》:「享礼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