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0—887 【介绍】: 唐僧。婺州义乌人。俗姓力。出家云门寺。年十二,持《大悲心咒》,应法登戒。常咒杯水以救百疾,时号大悲和尚。宣宗大中中入京兆,裴休为请院额曰大中圣寿。僖宗光启三年元寂于东白山。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姓力氏。婺之义乌人。幼师事云门寺沙门惟孝薙落。年十二。日中一食。即持诵大悲心咒。尤精厉。属会昌灭法。虽易形服。而志操不小变。大中初。教门复兴。乃游越之诸暨。筑室以事禅燕。仍祝水以疗疾。近远求者。多获效。于是施子日至。而众以给。未几入京师。会相国裴休。尝梦一僧。久能忆其貌。及见智。宛然梦中者。大敬爱之。且其女为物所凭。狂寱莫治。智祝之七日顿愈。裴公因以其懿行伟绩闻上。赐寺额曰大中圣寿。复以神策军所铸钟一口。天后绣㡧藏经五十卷赐之。而殿扁则公所手书者。光启二年十二月终。寿六十八。腊四十八。塔于邑之南山。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读诵篇第八之二
释神智。婺州义乌人也。俗姓力。力氏之先。黄帝臣牧之后。汉有鲁郡相力归。因官居兖。遂为鲁人也。祖考皆田畯。而以朴素相沿。智少有贞操恳乐舍家。就云门寺惟孝为师。年十二一食断中。持大悲心咒应法登戒。峻励恪勤。俄属会昌灭法。智形服虽殊誓重为僧。磨不磷而涅不淄。于时见矣。大中初年复道巡游暨阳考于禅室。且曰营廷之鱼潜于薮泽。宜哉。此处吾之薮泽也。恒咒水杯以救百疾。饮之多差。百姓相率日给无算。号大悲和尚焉。大中中入京兆。时升平相国裴公休预梦智来。迨乎相见欣然。相国女即鬼神所被。智持咒七日平复。遂奏请院额曰大中圣寿。仍赐左神策军钟一口天后绣㡧藏经五千卷。裴君为书殿额。智以光启丙午岁十二月终于东白山。春秋六十八。法腊四十八。迁座归暨阳南山入塔焉。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二一五
从义(一○四二——一○九一),俗姓叶,温州平阳(今浙江平阳)人。年十七通《法华》得度,学于天台宗山家派大师继忠,甚得教旨。出世屡迁巨刹,晚主秀州寿圣寺,大阐宗风。元祐六年卒,年五十,谥曰神智。著有《金光明经玄义顺正记》、《金光明经文句新记》、《法华三大部补注》、《摩诃止观义例纂要》、《四教仪集解》(以上存)、《往生记》、《圆通记》、《寓言》、《搜玄记》等十馀种。见《释门正统》卷五,《补续高僧传》卷二,《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
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从义。温之平阳人。姓叶氏。十七通经。得度学扶宗。深得教旨。出世屡迁钜刹。晚主秀之寿圣。大阐宗风。师虽以圆顿为门。而于戒科。犹事谨笃。六时三业之间必使纤悉如法。宪使刘焘。记师行业云。端戒清白。不妄游从。寤寐三观。耽味著述。过午不食。非法不言。非右胁不卧。非滤水不饮。行步有尝。坐立如植。未尝求公卿之知。可谓贤也已矣。秀有士族。请师祷疾。师命其徒了睿侍往。及归。师正色责之曰。汝为纯厚。吾故𢹂汝往。何为俗舍左顾右盻。睿谢过而已。其处身律物。严慎如此。元祐六年春。示寂。瘗舍利于钱唐宝藏。谥曰神智。师著作十馀种数万言。皆诠释教义耳。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一
释从义,姓叶氏,温州平阳人也。年十七,通诵《法华》得度,学扶宗,主大云五峰宝积。尝患它宗但任胸臆,于所著补注集解,处处辨明,如论贤首妄判华严,议慈恩专用唯识,辨祖承无二十八祖,判道家当摄入儒宗。词理切直,为世所信。晚居秀之寿圣,大振宗教。宋元祐六年春示疾,就榻吉祥而逝,瘗舍利于钱塘宝藏,谥曰“神智”。宪使刘焘记其行业云:“端介清白,不妄游从。寤寐三观,耽味著述。过午不食,非法不言。非右胁不卧,非滤水不饮。行步有常,坐立如植。未尝求公卿之知,可谓贤也已矣。”所著《大部补注》十四卷,释《光明文句》者也。《往生记》四卷,释《观经疏》也。《圆通记》三卷,释《不二门》也。《纂要》六卷,释《义例》也。《集解》三卷,释《四教仪》也。《寓言》四卷,释《金錍》也。《净名略记》十卷,《搜元记》三卷。
《国语辞典》:欲令智昏(欲令智昏)  拼音:yù lìng zhì hūn
欲念太杂,令人神智昏乱,做出不合常理的事。《红楼梦》第六四回:「自古道『欲令智昏』,贾琏只顾贪图二姐美色,听了贾蓉一篇话,遂为计出万全,将现今身上有服,并停妻再娶,严父妒妻,种种不妥之处皆置之度外了。」也作「利令智昏」。
《漢語大詞典》:晕晕糊糊(暈暈糊糊)
形容眩晕,神智迷糊不清。 袁静 《伏虎记》第三九回:“有一天,她想下地走走……谁知道,一下地,不会走道了,象是上了颠簸的小船,晕晕糊糊,东倒西歪,两条腿好似踩着棉花堆,差点儿摔倒。” 张天翼 《大林和小林》第十八章:“‘这许多钱财真的都是我一个人的了……’ 唧唧 晕晕糊糊的这么想着,就趴到金圆堆里,再也不起来了。”
《漢語大詞典》:魇蛊(魘蠱)
以巫术、妖术使人遭灾或神智迷糊。太平广记卷三六九引 唐 戴孚 《广异记·苏丕女》:“其婢女请术者行魘蛊之法,以符埋 李氏 宅粪土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记:“夫人窥见其容,疑人世无此妖丽,非鬼必狐,惧为魘蛊,劝公絶之。” 何垠 注:“魘蛊,魘魅蛊惑也。”一本作“ 厌蛊 ”。
《国语辞典》:半睡半醒  拼音:bàn shuì bàn xǐng
形容人刚从睡梦中醒来,神智尚未清醒。如:「半睡半醒间,彷佛自己来到了仙境。」
《国语辞典》:愕愕睁睁(愕愕睁睁)  拼音:è è zhēng zhēng
刚睡醒,神智模糊的样子。《醒世姻缘传》第八回:「晁大舍正在西边凉亭上昼寝,听得这院里嚷闹,愕愕睁睁扒起来,趿了鞋来探问。」
分类:神智模糊
《国语辞典》:睡眼惺忪  拼音:shuì yǎn xīng sōng
刚睡醒,神智模糊,眼神迷茫的样子。如:「他睡眼惺忪的打开房门,被眼前的景象惊醒过来。」
神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自在彻见事理之智慧曰神智。无量寿经上曰:「神智洞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