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刘惇 朝代:孙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吴平原人,字子仁。明天官,达占数。避难庐陵,事孙辅,为军师。军中皆敬事之,号曰神明。擅诸术,尤精太乙,能推演尽妙。著书百余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5—516 【介绍】: 南朝梁东莞莒人,字长逊。初仕宋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号为神明。历巴东、建平二郡太守,布恩惠之化,威信大著。入齐,为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梁武帝天监六年,为零陵太守。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以老征为光禄大夫。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武帝笑曰:“朕当使卿智,不使卿力。”
全梁文·卷四十
谦字长逊,东莞莒人,宋元嘉中,豫州刺史赵伯符引为左军行参军,历江夏王义恭大司马太宰二府参军,出为句容令。泰始初,建安王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迁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还为抚军中兵参军。元徽初,迁越骑校尉征北司马府主簿,进左军将军。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塘令。永明初,为冠军长史、江夏太守,免,为中散大夫。明帝将废立,出为南中郎司马。入梁,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徵拜光禄大夫,天监十五年卒,年九十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3—564 【介绍】: 北齐宗室。字子深。高欢第五子。东魏孝静帝元象二年,为通直散骑常侍。武定六年出为沧州刺史,为政严察,号为神明。北齐文宣帝天保初封彭城王。四年,征为侍中,累迁尚书令、太保。武成帝即位,迁太师、录尚书事。河清三年,群盗谋劫浟为主,不从,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40 【介绍】: 隋河东汾阴人,字绍玄。薛端子。少聪慧,每读书能通晓其义,辨训注之谬。北周时袭爵,任司金大夫。入隋,擢兖州刺史。到官辩奸察冤,系囚数百于旬日间判断毕,时人称神明。转郢州刺史,有惠政。征拜大理寺卿,持法宽平。后以事除名,配防岭南,卒于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08—1035 【介绍】: 宋兴化军仙游人,字君山。蔡襄弟。仁宗景祐元年进士。为长溪县尉。善折狱,人称神明。迁太康主簿,以疾早卒。有遗稿十数万言,皆言当世之务。
全宋诗
蔡高(一○一四~一○四一)(生年据《端明集》卷三六《祭弟文》推算),字君山,仙游(今属福建)人,襄弟。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曾为开封府太康主簿,调长溪县尉,善折狱,以疾卒于官,年二十八。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八《蔡君山墓志铭》、《莆阳文献传》卷九。
杨霆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潭州醴陵人,字震仲。杨大异子。以世泽补将仕郎。铨试第一,授桂岭主簿,有能声。累擢知监利县,断历年不决之案,人称神明。辟荆湖制置使干官,以荐除通判江陵府,政务繁多,霆随事裁决,处之泰然。恭帝德祐初,为湖南安抚司参议,与安抚使李芾协力战守,出奇应变,帅府机务,芾一以委之。城破,赴水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长乐人,字从时。洪武中以明经荐授吏部主事。永乐初陈言忤旨,谪戍交阯。寻复官,尝校阅辽东卫兵,陈军卫四弊。以刚直为当事所忌,出判严州,谳决疑狱,人称神明。
钱孔芳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安庆府桐城人,字含仲。以明经授萧山学官,勤于训课。署县事,尝决一疑狱,人称神明。署有古松一株,构亭吟哦其下,自号松亭翁。卒官。
谢天锡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纯父。官嘉兴县主簿。时兵后田多荒芜,天锡劝民垦种。系囚病疫,为施诊给药。断案公允,人称神明。
《漢語大詞典》:方明坛(方明壇)
设有上下四方神明之象的祭坛。陈书·宣帝纪:“﹝九月﹞乙巳,立方明坛于 娄湖 。”参见“ 方明 ”。
《國語辭典》:方明  拼音:fāng míng
四方神明的像。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祝盟》:「骍毛白马,珠盘玉敦,陈辞乎方明之下,祝告于神明者也。」
《国语辞典》:圣贤爷(圣贤爷)  拼音:shèng xián yé
北方人对神明菩萨的敬称。《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玉姐说:『你指著圣贤爷说了誓愿。』两人双膝跪下。」
《漢語大詞典》:神嬗
谓禅位出于神明之意。嬗,“ 禪 ”的古字。汉书·王莽传上:“ 莽 至 高庙 拜受金匱神嬗。” 颜师古 注:“嬗,古禪字。言有神命使 汉 禪位於 莽 也。”
分類:禅位神明
《国语辞典》:敬若神明  拼音:jìng ruò shén míng
像敬重神明一样尊敬对方。如:「他执政英明,所以百姓对他敬若神明。」
十二神明王
【佛学大辞典】
(名数)药师之十二神也。(参见:十二神将)
神明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神地祇也,不测曰神,灵明如镜曰明。无量寿经下曰:「日月照明,神明记识。」贤劫经一曰:「诸天神明,人与非人,爱重至德。」药师经曰:「解奏神明,呼诸魍魉。」大方等陀罗尼经一曰:「当以神明为證。」又言众生之识性。释门归敬仪中曰:「开神明之正路,通正道之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