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握粟出卜
《诗·小雅·小宛》:“握粟出卜,是何能穀。” 郑玄 笺:“但持粟行卜,求其胜负。”后用以指祈求神明护佑,去凶赐吉。三国志·魏志·陶谦传“ 广陵 太守 琅邪 赵昱 , 徐方 名士也,以忠直见疏”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 昱 年十三,母尝病,经涉三月。 昱 惨戚消瘠,至目不交睫,握粟出卜,祈祷泣血,乡党称其孝。”亦省作“ 握粟 ”。 清 黄宗羲 《高古处府君墓表》:“有所疑者,待君而决。君亦间应握粟之求,无不奇验。”
《国语辞典》:天知地知  拼音:tiān zhī dì zhī
1.众人俱知的事。元。杨梓《敬德不服老》第三折:「你须知咱名讳,尽忠心天知地知。」
2.事理难以告人,唯有天地神明察鉴。元。高栻〈集贤宾。倚帏屏套。梧叶儿〉曲:「到如今怨他谁,这烦恼则除是天知地知。」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五三出:「生员为小姐费心,除了天知地知,陈最良那得知?」
《国语辞典》:欺天诳地(欺天诳地)  拼音:qī tiān kuáng dì
欺骗天地神明。比喻昧著良心做事。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这等穷儿乍富,瞒心昧己欺天诳地,只要损别人,安自己,正是一世儿不能勾发迹的。」也作「欺天罔地」。
《国语辞典》:马雅文字(马雅文字)  拼音:mǎ yǎ wén zì
一种以神明和鬼怪头像为主要表意符号的象形文字。一般都写在鹿皮或无花果树皮纸上,有些则刻在石头上。大多是和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的天文、历算,以及祭典仪式的文献。因西班牙入侵后,马雅文卷大部分被焚毁,只留下三卷残本,现代学者只能解读部分文字。
《国语辞典》:清水祖师(清水祖师)  拼音:qīng shuǐ zǔ shī
道教奉祀的神明之一。宋代末年河南开封人陈昭应,祖先世代为封疆臣,传到昭应时正值大乱,于是迁居福建泉州的清水岩,改装僧徒,游劝反抗夷人。死后,明太祖封田立庙祭祀。民间传说每当地方上有火灾或祸事时,寺庙中木雕的清水祖师就显灵,让自己的鼻子掉下来,以警告百姓,故称为「落鼻祖」。今闽台各地庙祀隆盛。在台北万华的清水岩为主庙,每年农历元月初六诞辰,有盛大的庆祝仪式。
《国语辞典》:祈风祷雨(祈风祷雨)  拼音:qí fēng dǎo yǔ
因久旱而祈求神明刮风下雨。《三国演义》第二九回:「某素知于道人能祈风祷雨。方今天旱,何不令其祈雨以赎罪?」
《国语辞典》:入庙登位(入庙登位)  拼音:rù miào dēng wèi
庙宇落成时,奉请神明供奉。
《国语辞典》:如有神助  拼音:rú yǒu shén zhù
如同受到神明的助力。形容做事得心应手。如:「下半场三分线投篮,队长每投必进,如有神助。」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三。句法。有三种句》:「命属题意,如有神助,归于自然之句;命题立意,援笔立成,归于容易之句。」
《国语辞典》:勾栏使者(勾栏使者)  拼音:gōu lán shǐ zhě
妓院所供奉的神明。
《国语辞典》:感动天地(感动天地)  拼音:gǎn dòng tiān dì
使天地神明感知而有所回应。比喻感动至深。如:「他的孝心感动天地,一家人终于团圆了。」
《国语辞典》:举头三尺有神明(举头三尺有神明)  拼音:jǔ tóu sān chǐ yǒu shén míng
(谚语)传说中每个人头上三尺处都有神明鉴察著,「举头三尺有神明」用来劝人不可做亏心事。如:「举头三尺有神明,你别再胡作非为,小心得到报应。」
《国语辞典》:乩童  拼音:jī tóng
专门替人求神占卜的人。据说在做法事时神明会附在乩童身上,以便传达神旨。
《国语辞典》:大发神威(大发神威)  拼音:dà fā shén wēi
神明展现神力。引申为威力无穷,锐不可当。如:「中华成棒代表队大发神威,终于击败了宿敌日本队。」
《国语辞典》:落鼻祖  拼音:luò bí zǔ
道教奉祀的神明之一。参见「清水祖师」条。
《国语辞典》:罗真人(罗真人)  拼音:luó zhēn rén
理发店所祀的神明。也称为「罗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