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醒  拼音:bù xǐng
1.醒不过来、不清醒。如:「一睡不醒」。
2.不知、未曾。《太平广记。卷五○。裴航》:「女曰:『裴郎不相识耶?』航曰:『昔非姻好,不醒拜侍。』」
《國語辭典》:昏迷  拼音:hūn mí
1.思绪昏乱迷惘。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谐讔》:「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三国演义》第七七回:「起坐内室,秉烛看书,觉神思昏迷,伏几而卧。」
2.愚昧不明事理。《文选。张协。杂诗》:「流俗多昏迷,此理谁能察?」《东周列国志》第一○六回:「赵王一向昏迷,惟郭开之言是听。」
3.沉迷。《英烈传》第一回:「顺帝那里晓得,只在深宫昏迷酒色,并不知外边灾异若何。」
4.失去知觉、意识。《三国演义》第四九回:「心腹搅痛,时复昏迷。」《红楼梦》第六九回:「于是血行不止,二姐就昏迷过去。」
《漢語大詞典》:迷闷(迷悶)
(1).昏迷;神志不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室前盘石上,行罗十瓮,中悉是饼银。采伐遇之,不得取。取必迷闷。”北齐书·儒林传·权会:“ 会 亦不觉堕驴,因尔迷闷,至明始觉。” 唐 牛僧孺 《玄怪录·齐推女》:“ 李氏 妻如空中坠地,初甚迷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今夜旅舍,悮同念秧者宿,惊惕不敢交睫,遂致白昼迷闷。”
(2).迷茫,难以辨清。 唐 无名氏 《补江总白猿传》:“出门山险,咫尺迷闷,不可寻逐。”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三:“就是船上也是污泥痰秽,烟气迷闷。”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远望三五村落,烟雨迷闷,一片秋原寥落的光景。”
《國語辭典》:忘魂  拼音:wàng hún
糊涂、没记性。元。戴善甫《风光好》第三折:「我若与你相会呵,我便认了有何妨?难道小官直如此忘魂!」元。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想著他行行不住叫声频,莫不是他错认,到今日忘魂!」
分類:神志不清
《國語辭典》:昏撒  拼音:hūn sǎ
神智模糊不清。元。乔吉《扬州梦》第二折:「相公!你敢昏撒了,几曾见什么女子来?」《水浒传》第二一回:「不问事由,叉开五指,去阎婆脸上只一掌,打个满天星。那婆子昏撒了,只得放手。」
《國語辭典》:醉乡(醉鄉)  拼音:zuì xiāng
酒醉后精神所进入的昏沉、迷糊境界。唐。王绩醉乡记:「阮嗣宗陶渊明等十数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南唐。李煜 锦堂春。昨夜风兼雨词:「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國語辭典》:瞢腾(瞢騰)  拼音:méng téng
1.神智不清的样子。清。俞陛云 浣溪沙。风皱柔怀水不如词:「文梁斜日燕窥书,瞢腾浑不信当初。」
2.半醉半醒的样子。清。俞樾〈金缕曲。次女绣孙〉词:「算春来瞢腾一醉,绿阴如许。」
《國語辭典》:酒醉  拼音:jiǔ zuì
1.饮酒而醉。《魏书。卷三三。列传。屈遵》:「拔酒醉,不觉盛之逃去。」《三国演义》第三二回:「东门守将冯礼,因酒醉有误巡警,配痛责之。」
2.用酒浸泡食物。如:「酒醉螃蟹」。
《國語辭典》:昏乱(昏亂)  拼音:hūn luàn
1.神智错乱迷惘。《汉书。卷七三。韦贤传》:「玄成深知其非贤雅意,即阳为病狂,卧便利,妄笑语昏乱。」《文选。扬雄。甘泉赋》:「徒徊徊以徨徨兮,魂眇眇而昏乱。」
2.昏味暴虐,不明治道。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檄移》:「故兵出须名,振此威风,暴彼昏乱。」《东周列国志》第一八回:「衰弱者扶之,强横者抑之,昏乱不共命者,率诸侯讨之。」
3.时代黑暗,社会混乱。《老子》第一六章:「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庄子。渔父》:「廷无忠臣,国家昏乱。」
《漢語大詞典》:昏愦(昏憒)
(1).头脑昏乱;神志不清。《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荆公 眼中垂泪道:‘适才昏憒之时,恍恍忽忽到一个去处,如大官府之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亭:“方昏憒间,忽闻妇人哭入。视之,则縗絰者 长亭 也。” 许杰 《七十六岁的祥福》:“一时间他又震眩在恐怖的心境中。 平梅 抬起头来,看见 祥福 的半昏愦的情形。”
(2).愚昧;糊涂。《东周列国志》第八七回:“甚矣, 公叔 之病也,乃使我託国於 卫鞅 ,又曰:‘不用则杀之。’夫 鞅 何能为?岂非昏憒之语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老妇昏憒,一时见利取此钱。” 聂绀弩 《论万里长城》:“他就是那时候的,穷乡僻壤的三家村里,昏愦腐朽,愚昧顽固的冬烘学究。”
《漢語大詞典》:昏醉
酒醉以后神志不清。《三国志·吴志·贺邵传》:“鸿臚 葛奚 ,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晋书·刘曜载记:“ 曜 昏醉奔退,马陷石渠,坠于冰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妇倚树忽如昏醉。”
《漢語大詞典》:迷昏
(1).昏迷,神志不清。《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原来 刘璞 病得身子虚弱,被鼓乐一震,故此迷昏。” 萧红 《生死场》十四:“ 金枝 好像踏着泪痕行走,她的头过分的迷昏。”
(2).受诱惑致使昏聩糊涂。 茅盾 《子夜》一:“您准是给那只烂污货迷昏了啦!” 钱锺书 《围城》四:“他给女人迷昏了头,全没良心。”
《漢語大詞典》:迷迷
(1).迷惑。《韩诗外传》卷五:“耳不闻学,行无正义,迷迷然以富利为隆,是俗人也。”
(2).模糊不明貌。 唐 李贺 《公无出门》诗:“天迷迷,地密密。” 唐 司空图 《春愁赋》:“燕泥滴滴而簷坏,蛛网迷迷而帐空。”
(3).迷迷糊糊,神志不清。《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两日迷迷不好,正在这里害酒。”
(4).依附貌。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龙山放灯:“又如 隋煬帝 夜游倾数斛萤火於山谷间,团结方开,倚草附木迷迷不去者。”
(5).笑貌。迷,用同“ 眯 ”。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一:“他作举杯就口的样子,迷迷地笑着。” 沈从文 《边城》十九:“想起二老说的话,不由得迷迷的笑着。”
《國語辭典》:惛惛  拼音:hūn hūn
1.神智昏乱不清。《庄子。至乐》:「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惛惛,久忧不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原来功父身子眠在床上,惛惛不知人事。」
2.晦暗不明。《管子。四时》:「五漫漫,六惛惛,孰知之哉?」
3.沉闷、烦闷。《楚辞。屈原。九辩》:「邅翼翼而无终兮,忳惛惛而愁约。」
4.专心一志。《荀子。劝学》:「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國語辭典》:谵语(譫語)  拼音:zhān yǔ
病中神智不清时的胡言乱语。
《國語辭典》:谵妄(譫妄)  拼音:zhān wàng
医学上指出现错觉、幻觉、兴奋、不安及语无伦次的一种精神障碍,常发生于发热、疾病、外伤或精神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