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谵语(譫語)  拼音:zhān yǔ
病中神智不清时的胡言乱语。
《國語辭典》:谵妄(譫妄)  拼音:zhān wàng
医学上指出现错觉、幻觉、兴奋、不安及语无伦次的一种精神障碍,常发生于发热、疾病、外伤或精神病患。
《國語辭典》:发昏(發昏)  拼音:fā hūn
1.昏迷。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这一会觉昏沉上来,你扶著我者。(正末发昏科)。」
2.糊涂、神智不清。《红楼梦》第三五回:「难道昨儿晚上你说的那话就应该的不成!当真是你发昏了。」《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你们真是发昏了!你们打算讹我来,你们可是瞎了眼了。」
《漢語大詞典》:蒙腾(矇騰)
犹懵懂。神志不清醒貌。 宋 陶谷 清异录·酒浆:“酒国安恬,无君臣贵贱之拘,无财利之图,无刑罚之避,陶陶焉,荡荡焉,其乐可得而量也。转而入於飞蜨都,则又蒙腾浩渺而不思觉也。”
模糊不清。 元 贯云石 《点绛唇·诗酒风流》套曲:“直喫的酩酊疏狂罢手,也不记谁扶下翠楼,眼矇腾口角涎稠。”
《國語辭典》:谵言(譫言)  拼音:zhān yán
说话语无伦次。《黄帝内经素问。卷九。热论》:「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言。」
《國語辭典》:谵妄(譫妄)  拼音:zhān wàng
医学上指出现错觉、幻觉、兴奋、不安及语无伦次的一种精神障碍,常发生于发热、疾病、外伤或精神病患。
《漢語大詞典》:热昏(熱昏)
犹发昏。谓神志不清或头脑发热。《玉佛缘》第四回:“呸!你也要算是热昏,我明天为着玉佛,生意都不做了,倒来拉你不成?” 鲁迅 《二心集·宣传与做戏》:“倘使他们扮演一回之后,就永远提着青龙偃月刀或锄头,以 关老爷 、 林妹妹 自命,怪声怪气,唱来唱去,那就实在只好算是发热昏了。”
《漢語大詞典》:晕晕沉沉(暈暈沉沉)
形容眩晕而神志不清。 骆宾基 《一个唯美派画家的日记》:“我躺了几天了呢?晕晕沉沉,也不想吃什么。”
《国语辞典》:神情恍惚  拼音:shén qíng huǎng hū
神志不清,心神不定。《魏书。卷八○。侯莫陈悦传》:「悦自杀岳后,神情恍惚,不复如常。」《红楼梦》第一一三回:「刘姥姥看著凤姐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心里也就悲惨起来。」也作「神思恍惚」。
《国语辞典》:循衣摸床  拼音:xún yī mō chuáng
中医指神志不清的病人用手摸弄衣被或床缘的情况,为病症危笃的徵象之一。
《国语辞典》:忧心如酲(忧心如酲)  拼音:yōu xīn rú chéng
酲,酒醉后神志不清的样子。忧心如酲比喻心情十分愁闷抑郁。《诗经。小雅。节南山》:「忧心如酲,谁秉国成?」《文选。曹植。应诏诗》:「仰瞻城阈,俯惟阙庭,长怀永慕,忧心如酲。」也作「忧心如醉」、「忧心若醉」。
《国语辞典》:倒四颠三(倒四颠三)  拼音:dǎo sì diān sān
形容混乱没有条理或神志不清、翻来覆去。《金瓶梅》第三三回:「来呵!到明日只弄的倒四颠三,一个黑沙也是不值。」也作「颠三倒四」。
《國語辭典》:昏昏沉沉  拼音:hūn hūn chén chén
形容昏迷不清醒的样子。《儒林外史》第三回:「我这半日,昏昏沉沉,如在梦里一般。」《红楼梦》第三四回:「宝玉只喝了两口汤,便昏昏沉沉的睡去。」
《漢語大詞典》:醇醇闷闷(醇醇悶悶)
浑浑噩噩神志不清的样子。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为令者有八难:……醇醇闷闷,见为无奇,而奸駔蜚语,据以为实,三也。”
分類:神志不清
《漢語大詞典》:楞怔
眼睛发直,发楞。表示神志不清或惊恐失措。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不想走到跟前,却早不见了那盏灯,他揉了揉眼睛道:‘莫不是我睡得楞怔,眼离了?’”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四回:“他女人起先吓呆了,楞怔了半天,才急忙跑过去往外扯。” 梁斌 《红旗谱》二四:“ 江涛 眼看哥哥拖着脚镣,头也不回,走回监狱,楞怔着眼睛呆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