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神术(神術)
神奇莫测的法术;仙术。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 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舃焉。” 唐 裴铏 《传奇·聂隐娘》:“后夜当使妙手 空空儿 继至。 空空儿 之神术,人莫能窥其用,鬼莫得躡其踪,能从空虚之入冥,善无形而灭影。”
《漢語大詞典》:灵花(靈花)
(1).佛教语。谓神妙绚丽之天花。 唐 宋之问 《游法华寺》诗:“晨行踏忍草,夜诵得灵花。”
(2).泛指神奇的花。 南唐 陈陶 《竹》诗之七:“一溪云母间灵花,似到封侯逸士家。”云笈七籤卷一一七:“好鸟灵花,灿然在目。”
《漢語大詞典》:秘怪(祕怪)
(1).神奇怪异。 宋 曾巩 《祭王平甫文》:“至若操纸为文,落笔千字,徜徉恣肆,如不可穷,祕怪恍惚,亦莫之係,皆足以高视古今,桀出伦类。”
(2).指潜藏而不经见之神奇怪物。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海之百灵祕怪,慌惚毕出,蜿蜿虵虵,来享饮食。” 宋 王安石 《牛渚》诗:“阴灵祕怪不欲露,毁犀得祸却偶然。” 宋 范成大 《东山渡湖》诗:“波臣川后敬爱客,约束祕怪驱鱼龙。”
《國語辭典》:法术(法術)  拼音:fǎ shù
1.法家的学术。《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列传。韩非》:「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晋书。卷四七。列传。傅玄》:「近者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
2.泛指术士的奇门遁甲、方士的禁咒行蹻、道士的符箓咒秘等术。《晋书。卷九五。艺术列传。序》:「然而诡托近于妖妄,迂诞难可根源,法术纷以多端,变态谅非一绪,真虽存矣,伪亦凭焉。」清。俞正燮《癸巳存稿。卷九。农祭》:「如私自设坛,借求雨之名,妄作法术,即以妖言惑众治罪。」
3.方法;技术。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深思法术。」
《漢語大詞典》:神区(神區)
(1).神明的地域。犹言仙境。 三国 魏 曹植 《九华扇赋》:“有神区之名竹,生 不周 之高岑。” 晋 陆机 《列仙赋》:“观百化於神区,覲天皇於紫微。”文选·鲍照〈舞鹤赋〉:“践神区其既远,积灵祀而方多。” 吕延济 注:“神区,神明之区域。” 明 陈子龙 《苑中》诗:“神区丽縹緲,淑景淡浮沉。”
(2).神奇深幽处。参见“ 神区鬼奥 ”。
《漢語大詞典》:神区鬼奥(神區鬼奥)
指神奇深幽的地方。 明 归有光 《书斋铭》:“夫莽苍之际,小丘卷石,古树数株,花落水流,令人神思爽然,况天閟地藏,神区鬼奥邪!”
《漢語大詞典》:神逸
(1).谓文思活跃。旧唐书·文苑传下·李翰:“为文精密,用思苦涩。常从 阳翟 令 皇甫曾 求音乐,每思涸则奏乐,神逸则著文。”
(2).神奇超逸。 宋 苏轼 《画水记》:“ 唐 广明 中,处士 孙位 始出新意,画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变,号称神逸。”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下》:“ 张长史 草书頽然天放,略有点画处,而意态自足,号称神逸。”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宾退杂识》:“尾有 宣和 二篆书,与 赵 本又不同,而字画之神逸迥出诸家之上,或即 贾 刻原本歟!”
《漢語大詞典》:神巧
神奇巧妙。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征》:“所收不过一季,又有折封对号、流水查擦、改稽总撒,猾胥无所施神巧之技矣。”
《國語辭典》:妙声(妙聲)  拼音:miào shēng
神奇美妙的声音。晋。向秀思旧赋〉:「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晋。成公绥啸赋〉:「发妙声于丹唇,激哀音于皓齿。」
《国语辞典》:称异(称异)  拼音:chēng yì
称得上神奇、特异。《三国演义》第五六回:「汝翻身背射,何足称异!看我夺射红心!」
《漢語大詞典》:烂石(爛石)
(1).传说中的一种神奇之石。 晋 王嘉 拾遗记·员峤山:“﹝神龟﹞时出烂石上……此石常浮於水边,方数百里,其色多红。烧之,有烟数百里,升天则有香云;香云遍润,则成香雨。” 宋 范成大 《晓发飞乌晨霞满天少顷大雨戏记其事》诗:“烂石烧成香,汗础润如洗。”
(2).使石灼烂。形容旱热之至。 汉 刘向 说苑·君道:“ 汤 之时大旱七年, 雒 坼川竭,煎沙烂石,於是使人持三足鼎祝山川。” 唐 杨炯 《浑天赋》:“以 天乙 之武也,焦土而烂石;以 唐尧 之德也,襄陵而怀山。” 宋 秦观 《汤泉赋》:“ 弱水 储阴,投羽必沉;火井萃阳,烂石灼金。”
(3).碎石。 唐 陆羽 茶经·源:“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唐 陆羽 茶经·造:“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採焉。” 宋 苏轼 《病中夜读朱博士诗》诗:“崎嶇烂石上,得此一寸芽。”
分類:碎石神奇
《漢語大詞典》:神通力
神奇不可思议的力量。《法华经·如来寿量品》:“﹝偈言﹞我常住於此,以诸神通力,令颠倒众生,虽近而不见。” 南朝 梁 王僧孺 《初夜文》:“得六神通力,具四无碍智。” 巴金 《〈神·鬼·人〉·神》:“关于神通力的话是一定可靠的。”参见“ 神通 ”。
《國語辭典》:神通  拼音:shén tōng
1.高明的本领或手段。《西游记》第八回:「问他来历,他言有神通,会变化,又驾觔斗云,一去十万八千里。」《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拔山扛鼎之义士,再显神通;深谋诡计之奸徒,急偿夙债。」
2.佛教中指能清楚明白直接看见,知道一切远时、远地各种情况的一种神秘智力。《央掘魔罗经》卷二:「常行自他利,愿速安众生,如是修方便,疾获上神通。」
3.心领神会。《亢仓子。用道》:「静则神通,穷则意通。」
《漢語大詞典》:神树(神樹)
(1).相传一种具有神奇作用的树木。后汉书·方术传下·解奴辜:“又有神树,人止者輒死,鸟过者必坠。”
(2).以称婆罗树。 唐 李邕 《楚州淮阴县婆罗树碑》:“巫者占于鬼谋,议者感于神树。”
《漢語大詞典》:灵奥(靈奥)
(1).神奇奥妙。 南朝 梁武帝 《游仙》诗:“水华究灵奥,阳精测神祕。”
(2).幽深。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记:“千柱层列,众竇竞启,前之崇宏雄旷,忽为窈窕灵奥。”
《漢語大詞典》:妙艺(妙藝)
高超神奇的技艺。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郭元方:“善画草虫,备究蜚蠉,潜分造化,宜矜妙艺,蔼播佳名。”《三国演义》第七五回:“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
《國語辭典》:神效  拼音:shén xiào
令人惊奇的功效。如:「药力颇具神效。」《镜花缘》第二七回:「九公此药,不啻仙丹!是何妙品,如此神效?」
分類:神奇效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