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81,分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分类词汇(续上)
神纸
幡伞
寄名符
磬钱
磕头如捣蒜
饯顶
《国语辞典》:神纸(神纸)  拼音:shén zhǐ
民间祭祀神佛时所用的烧纸等物。
《漢語大詞典》:幡伞(幡繖)
幡幢伞盖。旧时作供品以献神佛。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寺塔记下:“寺西南隅僧伽像……至今百姓上幡繖不絶。”
《漢語大詞典》:寄名符
(1).旧时迷信,恐小儿夭折,常寄名于道观为徒,道士所授之符箓,称寄名符。红楼梦第七四回:“那 王善保 家的带了众人,到了丫鬟房中,也一一开箱倒笼抄拣了一番,因从 紫鹃 房中搜出两副 宝玉 往常换下来的寄名符儿。”参见“ 寄名 ”。
(2).迷信者为死后在冥中得到保佑而寄名于神佛作仆役或门徒的凭证。 李栋 王云高 《彩云归》二:“当 黄维芝 把寄名符递到病人眼前,病人拚了最后的力气,把它用力抓在手里,抛出了最后的两颗浑浊的泪珠之后,眼神就慢慢暗淡了。”
《國語辭典》:寄名  拼音:jì míng
1.一种旧时的习惯。父母为求小孩顺利成长,而将其托名在菩萨或尼姑、道士处做乾儿子或乾女儿,称为「寄名」。《红楼梦》第二五回:「过了一日,就有宝玉寄名的乾娘马道婆进荣国府来请安。」也称为「寄籍」。
2.挂名,列其名而不负实责。《明史。卷二○六。程启充传》:「身不出门闾,而名隶行伍,是谓寄名。」
《漢語大詞典》:磬钱(磬錢)
献给神佛的钱。因投入铜磬中,故名。 王国华 《豫鄂边的红旗》:“我扮作‘会头’,领着乡亲们烧过香,丢罢磬钱,吃了顿饱饭,随后便到货摊上拣那又粗又结实的大棍买了八十根。”
分類:神佛投入
《國語辭典》:磕头如捣蒜(磕頭如搗蒜)  拼音:kē tóu rú dǎo suàn
磕头快得如捣蒜一样。比喻求饶或态度极为恭谨。《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不由分说,走上去,一把扯掉了他的方巾,劈脸就是一个大嘴巴,打的乌龟跪在地下磕头如捣蒜。」《文明小史》第六五回:「侍者方才晓得他的根底,吓的磕头如捣蒜。」
《漢語大詞典》:饯顶(餞頂)
为拜神佛进香者饯行。《醒世姻缘传》第六八回:“再説到了十四日早晨, 龙氏 合 薛如卞 的娘子説道:‘你大姑子往 泰安州 烧香,你妯娌们不该置桌酒与他饯饯顶么?’…… 连氏 即忙进房合丈夫説知此事,要与 素姐 饯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