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8—1026 【介绍】: 宋蔡州上蔡人,字平叔。少博学,为杨亿等所知。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累官史馆修撰。仁宗天圣初,以附丁谓落职,知吉州。义为言者劾以在郡不修饰,降监江州税。
全宋诗
祖士衡(九八七~一○二五),字平叔,蔡州上蔡(今属河南)人。真宗大中祥符元年(一○○八)进士。通判蕲州。召直集贤院,迁起居舍人,知制诰,为史馆修撰。仁宗天圣初,以附丁谓落职,知吉州,复降监江州税。三年卒,年三十九。有《敝帚》、《西掖》、《乾兴》等集,不传。事见祖无择《宋尚书礼部员外郎中祖公墓志铭》(《辅仁学志》民国十九年二卷一期),《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全宋文·卷三六三
祖士衡(九八八——一○二六),字平叔,蔡州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大中祥符九年举进士甲科,授大理评事、通判蕲州,再迁殿中丞、直集贤院,改右正言、户部判官。迁起居舍人,知制诰,为史馆修撰。天圣初,以附丁谓,落职知吉州,复降监江州税。三年卒,年三十九。士衡博学有文,为李宗谔、杨亿、刘筠等所知,著有《西斋话记》一卷(存)。见《龙学文集》卷一四《状元紫微始末》,《宋史》卷二九九本传。
任中师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曹州济阴人,字祖圣,号大块翁。任中正弟。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进士。陈尧叟判河中,辟掌笺奏。知广州,兼市舶使。累官枢密直学士、知益州。转运使韩渎急于笼利,自薪刍蔬果之属莫不有算,中师尽奏蠲之。以吕夷简荐,召为枢密副使,改户部侍郎,致仕。卒谥安惠。
全宋文·卷二七九
任中师(九七三——一○五○),字祖圣,晚号大块翁,济阴(今山东曹县西北)人,中正弟。大中祥符二年第进士,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平陆县。历知千乘、襄邑二县,为右正言。中正贬,亦降太常博士、监宿州酒税。未几,通判应天府,徙知滑州,入为开封府判官。累迁尚书度支郎中、直史馆、知澶州。以太常少卿、直昭文馆知广州、兼市舶使。还,为谏议大夫、判尚书刑部,加集贤院学士,进龙图阁直学士、知并州。召枢密直学士、知益州。召为枢密副使,进给事中,以尚书礼部侍郎、资政殿学士知永兴军,徙陈州。拜太子少傅,致仕,进少师。卒,谥安惠。《宋史》卷二八八《任中正传》有附传。
王继祖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景祐四年(1037)任京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邓中和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长垣人,字祖德。仁宗时举《三礼》。双亲丧,定省往来如事生者二十年,以孝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潍州北海人,字延仲。第进士。历任西京留守司通判、侍御史、知谏院等。以言仁宗郭皇后不当废获罪。久之,迁天章阁待制。又反对三司判官以药化铁为铜铸钱之计划,出知充、徐诸州府。后以吏部侍郎致仕。
全宋诗
孙祖德,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知临海县。事见《嘉定赤城志》卷一一。
全宋文·卷四○九
孙祖德,字延仲,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进士及第,调濠州推官,知榆次县,通判西京留守司。入为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擢尚书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知谏院。迁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右谏议大夫。历知十馀州、军、府,以吏部侍郎致仕,卒。有《论事》七卷。《宋史》卷二九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0—1063 【介绍】: 真宗第六子。大中祥符八年封寿春郡王,天禧二年封升王,立为太子。真宗死,嗣位,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明道二年,始亲政。在位时,西夏强盛,宋兵屡遭失败。辽亦乘机索取关南之地。乃屈辱求和,增加纳辽岁币,又以银、绢、茶等与西夏议和。官吏军队员额和俸饷大增,冗官冗兵冗费积贫积弱局面形成。曾起用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实施新政,但不久即废罢。在位四十二年。
全宋诗
宋仁宗赵祯(一○一○~一○六三),初名受益,真宗第六子。真宗天禧二年(一○一八),封升王,册为皇太子。乾兴元年(一○二二)二月即位,由章献刘太后称制主持朝政,凡十一年。明道二年(一○三三),太后去世,始亲政。嘉祐八年卒,年五十四,葬永昭陵,庙号仁宗。在位四十二年,建元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有《御制集》百卷(《玉海》卷二八),已佚。见《宋史》卷九至卷一二《仁宗本纪》。今录诗十三首。
全宋文·卷九四○
宋仁宗赵祯(一○一○——一○六三),真宗第六子,母李宸妃。章献皇后养为己子。初名受益。祥符七年封庆国公,八年封寿春郡王。天禧元年兼中书令,明年进封升王,册为皇太子。乾兴元年二月即帝位,时年十三,太后称制。明道二年太后崩,始亲政。康定初,宋夏战起,任韩琦、范仲淹以拒之,遂有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之战,后以岁赐银、绢、茶等与西夏议和。契丹乘机逾盟,索取关南地,乃增岁币,任富弼以和之。庆历三年八月任范仲淹、富弼革弊图新,实行「庆历新政」。然因权贵沮之,旋罢。在位恭俭仁恕,然冗官、冗兵、冗费日增,渐成积贫积弱之势。在位四十二年,年号九: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有集一百卷。见《宋史》卷九至卷一二《仁宗本纪》,《玉海》卷二八《治平仁宗御书》条。
石祖仁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九三○
石祖仁,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石中立长孙。皇祐初为大理评事,以祖父死、叔父继亡,言承祖重服事,下礼院议。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七,《宋会要辑稿》礼三六之三,《宋史》卷一二五、二九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1—1084 【介绍】: 宋蔡州上蔡人,初名焕斗,字择之。少学古文于穆修,又从孙明复受经学。仁宗宝元元年进士。出知袁州,首建学官,置生徒,学校始盛。英宗朝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神宗即位,入知通进、银台司。王安石执政,讽求其罪,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元丰中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工诗文。有《龙学文集》。
全宋诗
祖无择(一○一○~一○八五,生年参《龙学文集》所附《龙学始末》及《咸淳临安志》卷八九),字择之,上蔡(今属河南)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历知南康军、海州,皇祐元年(一○四九)擢广南东路转运使,入直集贤院。五年知袁州,嘉祐初改知陕府,迁湖北转运使,入为中书舍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加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进龙图阁学士,知郑、杭二州。神宗立,知通进银台司。熙宁三年(一○七○)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元丰六年(一○八三)分司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八年卒,年七十六。有《洛阳九老祖龙学文集》十六卷。《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祖无择诗,以宜秋馆校刊徐氏积学斋景宋钞本《祖龙学文集》(其中诗四卷)为底本,参校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文渊阁本)、南昌彭氏知圣道斋钞本(简称彭本)。底本第五、六两卷收入之祖氏与他人和诗及从《至元嘉禾志》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九三四
祖无择(?——一○八五),字择之,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宝元元年登进士第,授承奉郎、通判齐州。历知南康军、海州。皇祐中,提点广南东路、荆湖北路刑狱,改广东转运使。入直集贤院,又出知袁州。英宗朝,纠察在京刑狱,迁左谏议大夫,进龙图阁学士。历知开封府及郑、杭二州。神宗立,知通进、银台司。为王安石所斥,谪忠正军节度副使。寻复光禄卿、秘书监、集贤院学士,主管西京御史台,移知信阳军。元丰八年卒。著有《龙学文集》。《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黄序,字祖善,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累官道州通判(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以大理寺丞致仕(《山谷集》外集卷八《章夫人墓志铭》)。
王开祖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景山,学者称儒志先生。仁宗皇祐五年进士。试秘书省校书郎,佐处州丽水县。退居郡城东山,杜门著书,设塾授徒,从学者常数百人。永嘉后来问学之盛,始基于开祖。以荐召试贤良方正,未赴卒,年三十二。有《儒志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显忠,号祖印禅师,仁宗嘉祐间人(《嘉泰会稽续志》卷四)。为南岳下十一世,金山颖禅师法嗣,住越州石佛寺。事见《五灯会元》卷一二。今录诗十八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云中人,字应之。折继闵弟。继兄嗣知府州事,累转皇城使、成州团练使。曾奏乞书籍,仁宗赐以《九经》。韩绛发河东兵城啰兀,继祖为先锋,深入敌帐,降部落户八百。加解州防御使,卒。
乌古乃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1—1074 【介绍】: 女真完颜部人,石鲁子。为完颜部第六代首领。稍役属诸部,出重价买铁,制造兵器,势力渐强。受辽生女真节度使之官,称都太师。金太宗追上庙号景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5—1100 【介绍】: 宋僧。南雄州始兴人,俗姓邬。少为书生。年十九而目盲,遂出家,后复明。往依黄檗南公,继其法席,住隆兴黄龙寺。名其方丈曰“晦堂”,人因以呼之。黄庭坚曾师事之。赐号宝觉禅师。
全宋诗
释祖心(一○二五~一一○○),号晦堂,俗姓邬,南雄始兴(今属广东)人。为南岳下十二世,黄龙南禅师法嗣。年十九出家,初依龙山寺沙门惠全,后谒云峰悦禅师,留止三年,往依黄檗南公。后继席黄龙。哲宗元符三年卒,年七十六。赐号宝觉。《五灯会元》卷一七、《禅林僧宝传》卷二三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粤诗·卷二四
释祖心(一○二五 — 一一○○),号晦堂,俗姓邬。南雄始兴人。为南岳下十二世,黄龙南禅师法嗣。少为儒生,有声。年十九而目盲,父母许以出家,忽复明,乃依龙山寺沙门惠全。后参云峰悦禅师,三年无所得。往依黄檗南禅师,四年不大发明。复上云峰,会悦谢世,就止石霜,因阅《传灯》,自此开悟,径回黄檗,后继席黄龙。宋哲宗元符三年卒,年七十六。赐号宝觉。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七、宋释惠洪《禅林僧宝传》卷二三有传。诗十三首。
全宋文·卷一五二七
祖心(一○二五—— 一一○○),俗姓邬,或云姓郭,南雄州始兴(今广东始兴)人。本儒生,年十九出家,历访名师。入南昌黄龙山依临济宗大师慧南,终得其法。后继慧南主讲席十有二年,法门大兴。然性真率,不乐从事,五求解去,乃得谢事闲居,尝以「晦」名其堂,人称晦堂禅师。黄庭坚曾师事之。元符三年卒,年七十六,赐号宝觉大师。著有《宋镜会要》二卷(存)、《宝觉禅祖心禅师语录》一卷(存)。见《豫章文集》卷二四《黄龙心禅师塔铭》,《禅林僧宝传》卷二三。
禅林僧宝传·卷第二十三
禅师出于邬氏。讳祖心。南雄始兴人也。少为书生有声。年十九而目盲。父母许以出家。辄复见物。乃往依龙山寺沙门惠全。明年试经业。而公独献诗。得奏名。剃发继住受业院。不奉戒律。且逢横逆。于是弃之。入丛林。谒云峰悦禅师。留止三年。难其孤硬。告悦将去。悦曰。必往依黄檗南公。公至黄檗四年。知有而机不发。又辞而上云峰。会悦谢世。因就止石霜。无所参决。试阅传灯。至僧问多福禅师曰。如何是多福一丛竹。福曰。一茎两茎斜。僧曰不会。福曰。三茎四茎曲。此时顿觉亲见二师。径归黄檗。方展坐具。南公曰。子入吾室矣。公亦踊跃自喜。即应曰。大事本来如是。和尚何用教人看话下语。百计搜寻。南公曰。若不令汝如此究寻。到无用心处。自见自肯。吾即埋没汝也。公从容游泳。陆沉众中。时时往决云门语句。南公曰。知是般事便休。汝用许多工夫作么。公曰。不然。但有纤疑在。不到无学。安能七纵八横。天回地转哉。南公肯之。已而往翠岩真禅师。真与语大奇之。依止二年。而真殁。乃还黄檗。南公使分座令接纳。后来南公迁住黄龙。公往谒。泐潭月禅师。月以经论精义入神。闻诸方同列笑之。以谓政不自歇去耳。乃下乔木入幽谷乎。公曰。彼以有得之得。护前遮后。我以无学之学。朝宗百川。中以小疾医寓漳江。转运判官夏倚公立。雅意禅学。见杨杰次公。而叹曰。吾至江西。恨未识南公。次公曰。有心上座。在漳江。公能自屈。不待见南也。公立见公剧谈。神思倾豁。至论肇论会万物为自己者。及情与无情共一体。时有狗卧香卓下。公以压尺击狗。又击香卓曰。狗有情即去。香卓无情自住。情与无情。如何得成一体。公立不能对。公曰。才入思惟。便成剩法。何曾会万物为自己哉。又尝与僧论维摩曰。三万二千师子宝座。入毗耶小室。何故不碍。为是维摩所现神力耶。为别假异术耶。夫难信之法。故现此瑞。有能信者。始知本来自有之物。何故复令更信。曰。若无信入。小必妨大。虽然既有信法。从何而起耶。又作偈曰。楼阁门前才敛念。不须弹指早开。扄善财一去无消息。门外春来草自青。其指法亲切。方便妙密。多类此。南公入灭。公继住持十有二年。然性真率。不乐从事于务。五求解去。乃得谢事闲居。而学者益亲。谢景温师直。守潭州。虚大沩以致公。三辞不往。又嘱江西转运判官彭汝砺器资。请所以不赴长沙之意。公曰。愿见谢公。不愿领大沩也。马祖百丈已前。无住持事。道人相寻。于空闲寂寞之滨而已。其后虽有住持。王臣尊礼。为天人师。今则不然。挂名官府。如有户藉之民。直遣伍伯追呼之耳。此岂可复为也。师直闻之。不敢以院事屈。愿一见之。公至长沙。师直愿受法训。公为举其纲。其言光明广大。如青天自日之易识。其略曰。三乘十二分教。还同说食示人。食味既因他说。其食要在自己亲尝。既自亲尝。便能了知其味。是甘是辛。是咸是淡。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亦复如是。真性既因文字而显。要在自己亲见。若能亲见。便能了知。目前是真是妄。是生是死。既能了知。真妄生死。返观一切语言文字。皆是表显之说。都无实义。如今不了。病在甚处。病在见闻觉知。为不如实知。真际所诣。认此见闻觉知。为自所见。殊不知此见闻觉知。皆因前尘而有分别。若无前尘境界。即此见闻觉知。还同龟毛兔角。并无所归。师直闻所未闻。又答韩侍郎宗古问曰。承谕昔时开悟。旷然无疑。但无始已来习气。未能顿尽。然心外无剩法者。不知烦恼习气是何物。而欲尽之。若起此心。翻成认贼为子也。从上以来。但有言说。乃至随病设药。纵有烦恼习气。但以如来知见治之。皆是善权方便。诱引之说。若是定有习气可治。却是心外有法。而可尽之。譬如灵龟曳尾于涂。拂迹迹生。可谓将心用心。转见病深。苟能明心。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法既无。更欲教谁顿尽耶。公以生长极南。少以宏法。栖息山林。方太平时代。欲观光京师。以饯馀年。乃至京师。驸马都尉王诜晋卿。尽礼迎之。庵于国门之外。久之南还。再游庐山。彭器资之守九江。公见之。器资从容问公。人临命终时。有旨决乎。公曰。有之。曰。愿闻其说。公曰。待器资死即说。器资起增敬曰。此事须是和尚始得。盖于四方公卿。合则千里应之。不合则数舍亦不往。有偈曰。不住唐朝寺。闲为宋地僧。生涯三事衲。故旧一枝藤。乞食随缘去。逢山任意登。相逢莫相笑。不是岭南能。可以想见公人物。黄龙南公。道貌德威。极难亲附。虽老于丛林者。见之汗下。公之造前。意甚闲暇。终日语笑。师资相忘。四十年间。士大夫闻其风。而开发者众矣。惟其善巧无方。普慈不间。人未之见。或慢谤。承颜接辞。无不服膺。公既腊高。益移庵深入。栈绝学者。又二十馀年。以元符三年十一月十六日中夜而殁。阅世七十有六。坐五十有五夏。赐号宝觉。葬于 南公塔之东。号双塔。有得法上首。惟清自有传。 赞曰。公于南公圆寂之日。作偈曰。昔人去时是今日。今日依前人不来。今既不来昔不往。白云流水空裴回。谁云秤尺平。直中还有曲。谁云物理齐。种麻还得粟。可怜驰逐天下人。六六元来三十六。追玩南公曰。随汝颠倒所欲。南斗七北斗八之语。此老为克家之子。呜呼陨此伟人。世间眼灭。惟此未尝不心折。读其陈迹。尚若雨霁之夕。望东南之月。皎然万星之中。忘其身在唾雾间也。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祖心。南雄始兴邬氏子。少为书生有声。年十九而目盲。父母许以出家。辄复见物。乃往依龙山寺惠全。明年试经业。独献诗。试官奇之。遂以合格闻。继住受业院。不奉戒律。且逢横逆。弃之谒云峰悦公。难其孤硬告行。峰曰。必往依黄檗南公。居黄檗四年。知有而机不发。又辞而上云峰。会峰谢世。因就止石霜。无所参决。后阅传灯。至僧问如何是多福一丛竹(云云)。此时顿觉。亲见二师。往归黄檗。方展坐具。南公曰。子入吾室矣。师踊跃自喜。即应曰。大事本来如是。和尚何用教人看话下语。百计搜寻。南公曰。若不令汝如此究寻。到无用心处。自见自肯。吾即埋没汝也。往见翠岩真。真与语大奇之。又见泐潭月。月以经论精义入神。闻诸方同列笑之。以为下乔入幽。师曰。彼以有得之得。护前遮后。我以无字之学。朝宗百川。初南公使分座。公迁化。师继其席。凡十有二年。法道大振。然性真率。不乐从事。五求解去。乃得谢事闲居。学者益亲。谢景温师直。守潭。虚大沩以致。三辞不往。又嘱江西转运判官彭汝砺器资。请所以不赴长沙之意。愿见谢公。不愿领大沩也。马祖百丈以前。无住持事。道人相寻于空山寂寞之滨而已。其后虽有住持。王臣尊礼。如天人师。今则挂名官府。若编户民直。遣五伯追呼之耳。岂可复为。师直闻之。不敢以院事屈。愿一见之。至长沙。师直愿受法训。为举其纲。师直闻所未闻。后一至京师。寻还庐岳。适器资守九江。问曰。人临命终时。有旨决乎。曰有。曰。愿闻其说。曰。待器资死即说。器资起增敬。曰。此事须是和尚始得。盖于四方公卿。合则千里应之。不合则数舍不往。南公道貌德威。极难亲附。虽老于丛林者。见之汗下。师直造前。意甚闲暇。终日语笑。师资相忘四十年间。士大夫闻其风。而开发者甚众。惟其善巧无方。普慈不间。人未见者。或慢谤。承颜接词。无不服膺。腊既高。益移庵。深入栈绝学者。又二十馀年。以元符三年冬殁。阅世七十有六。坐五十有五夏。赐号宝觉。葬于南公塔之东。号双塔云。
范世京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延祖。范师道子。仁宗皇祐五年进士。神宗熙宁间,为海盐令,劝民孝友力田,有治声。后召至京,将用之,以与新法论不合还治,民欢呼相迎。寻以疾乞休,诏进秘书丞,致仕。卒年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