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137,分76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封祖胄( 兴之 孝 )
郑述祖(字 恭文 平简 )
祖莹(字 元珍 )
封延之(字 祖业 )
僧慧可(别称 僧可 姬 名 神光、慧可 大祖禅师 )
毕祖彦(字 修贤 )
房叔祖
高崇祖
祖鸿勋
崔勉(字 宣祖 )
卢道虔(字 庆祖 )
羊侃(字 祖忻 )
高欢(别称 北齐神武帝 世称 齐献武、齐献武王 名 贺六浑 尊号 神武帝 庙号 高祖、太祖 铜鞮伯、平阳郡公、勃海王 献武王、神武皇帝 )
祖皓
其它辞典(续上)
封隆之(字 祖裔 皮 宣懿 )封祖胄( 兴之 孝 )
郑述祖(字 恭文 平简 )
祖莹(字 元珍 )
封延之(字 祖业 )
僧慧可(别称 僧可 姬 名 神光、慧可 大祖禅师 )
毕祖彦(字 修贤 )
房叔祖
高崇祖
祖鸿勋
崔勉(字 宣祖 )
卢道虔(字 庆祖 )
羊侃(字 祖忻 )
高欢(别称 北齐神武帝 世称 齐献武、齐献武王 名 贺六浑 尊号 神武帝 庙号 高祖、太祖 铜鞮伯、平阳郡公、勃海王 献武王、神武皇帝 )
祖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5—545 【介绍】: 东魏渤海蓨人,字祖裔,小名皮。封回子。以开府中兵参军参与镇压大乘教起事,获法庆,赐爵武城子。累迁河内太守。尔朱兆入洛阳,以父被害,常怀报雪。高欢出晋阳,隆之附之,为其心腹。孝静帝立,除吏部尚书。元象初,除豫州刺史,累迁尚书右仆射。首参经略,奇谋皆密以启闻,罕知于外。凡四为侍中,再为吏部尚书,一为仆射,四为冀州刺史。卒于齐州刺史,谥宣懿。全后魏文·卷四十一
隆之,字祖裔。小名皮。伟伯族子。初为奉朝请,历汝南王悦中兵参军,以平法庆功赐武城子。寻兼司徒主簿、河南尹丞。永安中,除抚军长史、龙骧将军、河内太守,加持节后将军,假平北将军。中兴初,拜左光禄大夫、吏部尚书,行冀州事,征为侍中。寻封安德郡公,进仪同三司,行并州剌史。天平初,复入为侍中,除吏部尚书,加侍中。元象初,除冀州剌史,加开府。兴和初,复征为侍中。历尚书右仆射、齐州剌史。武定三年卒。赠司徒,加赠太保,谥曰宣懿。
人物简介
全后魏文·卷四十一
祖胄,名兴之。以字行。隆之弟。延昌中,为太学博士。孝明时,迁员外郎,出为瀛冀二州平北府长史。孝昌中卒。天平中,追赠散骑常侍、抚军将军、雍州刺史。重赠殿中尚书。谥曰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5—565 【介绍】: 北齐荥阳开封人,字恭文。郑道昭子。释褐司空行参军。文宣帝天保初累迁太子少师,仪同三司、兖州刺史,迁光州刺史,所历皆有惠政。能鼓琴,作《龙吟十弄》,当时以为绝妙。全北齐文·卷七
述祖字恭文,荥阳开封人,魏秘书监道昭子,历司空行参军,累迁司徒左长史、尚书、侍中、太常卿、丞相右长史,入齐,历太子少师、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使持节车骑大将军,前后行瀛、殷、冀、沧、赵、定六州事,正除怀、兖、光三州刺史,又重行殷、怀、赵、三州刺史,天统元年卒,年八十一,赠开府、中书监、北豫州刺史,谥曰平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魏范阳遒人,字元珍。祖季真子。少时耽书,常以夜继昼,时号圣小儿。及长,以文学见重。孝文帝时拜太学博士,掌彭城王元协书记。尝语人曰:“文章须自出机杼,自成一家风骨,何能同人共生活也。”后因贪货贿屡受迁谪。孝庄帝末典造金石雅乐,成,迁车骑大将军。孝武帝即位,以太常行礼,得封文安县子。孝静帝天平初,以议迁都功,进伯爵。全后魏文·卷四十五
莹字元珍,范阳遒人。孝文时为中书学生,拜太学博士。署彭城王协司徒、法曹参军,掌书记。再迁尚书三公郎中。宣武时为冀州镇东府长史,除名。寻为国子博士,领尚书左户部。孝明时为李崇都督长史,除名。寻为散骑侍郎。孝昌中,累迁国子祭酒,领给事黄门侍郎,幽州大中正,监起居事。元颢入洛,以为殿中尚书。孝庄还宫,免。后除秘书监,赐爵容城县子。前废帝昱迁车骑将军、太常卿。孝武即位,封文安县子。孝静迁邺,加仪同三司,进爵为伯。天平中卒,赠尚书左仆射、司徒、冀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7—540 【介绍】: 北魏末渤海蓨人,字祖业。封隆之弟。少明辨,有干才。以员外郎起家,累迁为大行台光禄大夫行渤海郡事,除青州刺史。好财利,在州多所受纳。后行晋州事,高欢在沙苑之役失利还,而延之弃州北走。当死,以隆之故,独得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7—593 【介绍】: 一作僧可。东魏僧。俗姓姬,虎牢人。博览群书,尤精玄理。出家后,精研三藏。年四十遇天竺沙门菩提达摩于嵩洛,从学六载,亲受衣钵为东土禅宗第二祖。后于邺都大弘禅法,弟子中传其衣钵者为三祖僧璨。全北齐文·卷十
慧可一名僧可,俗姓姬,虎牢人,初名神光,久居伊洛,事达摩于少林,得法传衣,是为二祖。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三 传宗科
武牢人也。姓姬氏。父寂尝以无子祷于佛。一夕感异光照室。其母因而怀妊。及娩遂以照室之瑞。名之曰光。幼不群。博涉诗书。尤精玄理。后览佛书。若超然自有所得者。素好游。不事家人产业。即抵洛阳龙门之香山。依宝静禅师出家。受具于永穆寺。浮沈讲肆。遍学大小乘义。年三十二。返香山终日宴坐。阅八载。于寂嘿中。见神人。谓曰。汝将南受果位尚滞于此。可乎。翌日觉头痛如刺。其师欲召善医者治之。空中忽有声曰。此易骨耳。非常痛也。可遂以见神事白师。师视其顶。即五骨峣然。如五峰秀出。因曰。吉祥相也。吾闻达磨大士南居少林。汝宜趣往而师事之。必有所證。此神所赞也。可受教造少室。晨夕参承。达磨每面壁端坐。无所诲。可自念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顾我何人。而敢易邪。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可坚立不动。迟明积雪过膝。达磨悯而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可悲泪曰。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磨曰。诸佛无上妙道。自非旷劫精勤。能行难行。能忍难忍。而欲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冀有所得。不可也。可闻诲。潜取刀断左臂。置师前。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身。汝今断臂吾前。以求佛慧。可也。遂与易名。曰慧可。可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磨曰。诸佛法印。此心是也。岂从人得哉。可曰。我心未安。乞师与安。磨曰。将心来。与汝安。可曰。觅心了不可得。磨曰。我与汝安心竟。后磨以衣钵付之曰。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展转嘱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此衣钵所以表信也。至吾灭后二百年。衣钵不传。法周沙界。潜符密證者。亦何可数哉。可既得弟子僧璨。乃复付以达磨衣钵。而说偈曰。本来缘有地。因地种花生。本来无有种。花亦不曾生。且谓。汝善护持。吾有宿累。今当偿之。隋开皇十二年。遂往邺都管城正救寺。谈无上道。听者云会。先是辨和法师者。讲涅槃经。学徒悉引去。和不胜忿。遂谗于邑令。加以非罪。可怡然委顺而终。年一百七塔磁州淦阳县唐德宗追谥大祖禅师。续高僧传·卷第十六 习禅初
释僧可。一名慧可。俗姓姬氏。虎牢人。外览坟素内通藏典。末怀道京辇默观时尚。独蕴大照解悟绝群。虽成道非新。而物贵师受。一时令望咸共非之。但权道无谋显会非远。自结斯要谁能系之。年登四十。遇天竺沙门菩提达摩游化嵩洛。可怀宝知道一见悦之。奉以为师。毕命承旨。从学六载精究一乘。理事兼融苦乐无滞。而解非方便慧出神心。可乃就境陶研净秽埏埴方知。力用坚固不为缘陵。达摩灭化洛滨。可亦埋形河涘。而昔怀嘉誉传檄邦畿。使夫道俗来仪请从师范。可乃奋其奇辩呈其心要。故得言满天下意非建立。玄籍遐览未始经心。后以天平之初。北就新邺盛开秘苑。滞文之徒是非纷举。时有道恒禅师。先有定学王宗邺下。徒侣千计。承可说法情事无寄。谓是魔语。乃遣众中通明者。来殄可门。既至闻法泰然心服。悲感盈怀无心返告。恒又重唤亦不闻命。相从多使皆无返者。他日遇恒。恒曰。我用尔许功夫开汝眼目。何因致此诸使。答曰。眼本自正。因师故邪耳。恒遂深恨谤恼于可。货赇俗府非理屠害。初无一恨几其至死。恒众庆快。遂使了本者绝学浮华。谤黩者操刀自拟。始悟一音所演。欣怖交怀。海迹蹄滢浅深斯在。可乃纵容顺俗。时惠清猷乍托吟谣。或因情事澄汰恒抱写割烦芜。故正道远而难希。封滞近而易结。斯有由矣。遂流离邺卫亟展寒温。道竟幽而且玄。故末绪卒无荣嗣有向居士者。幽遁林野木食。于天保之初道味相师。致书通好曰。影由形起响逐声来。弄影劳形。不知形之是影。扬声止响。不识声是响根。除烦恼而求涅槃者。喻去形而觅影。离众生而求佛喻默声而寻响。故迷悟一途愚智非别。无名作名。因其名则是非生矣。无理作理。因其理则诤论起矣。幻化非真谁是谁非。虚妄无实何空何有。将知得无所得失无所失。未及造谈聊伸此意。想为答之。可命笔述意曰。说此真法皆如实。与真幽理竟不殊。本迷摩尼谓瓦砾。豁然自觉是真珠。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即皆如。悯此二见之徒辈。申词措笔作斯书。观身与佛不差别。何须更觅彼无馀。其发言入理未加铅墨。时或缵之。乃成部类。具如别卷。时复有化公彦公和禅师等。各通冠玄奥。吐言清迥托事寄怀。闻诸口实。而人世非远碑记罕闻。微言不传清德谁序。深可痛矣。时有林法师。在邺盛讲胜鬘并制文义。每讲人聚乃选通三部经者。得七百人。预在其席。及周灭法与可同学共护经像。初达摩禅师以四卷楞伽授可曰。我观汉地惟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可专附玄理如前所陈。遭贼斫臂。以法御心不觉痛苦。火烧斫处血断帛裹乞食如故。曾不告人。后林又被贼斫其臂。叫号通夕。可为治裹乞食供林。林怪可手不便怒之。可曰。饼食在前何不自裹。林曰。我无臂也。可不知耶。可曰。我亦无臂。复何可怒。因相委问方知有功。故世云无臂林矣。每可说法竟曰。此经四世之后变成名相。一何可悲。有那禅师者。俗姓马氏。年二十一居东海讲礼易。行学四百南至相州遇可说法。乃与学士十人出家受道。诸门人于相州东设斋辞别哭声动邑。那自出俗。手不执笔及俗书。惟服一衣一𭽽。一坐一食以可常行。兼奉头陀。故其所往不参邑落。有慧满者。荥阳人。姓张。旧住相州隆化寺。遇那说法便受其道专务无著。一衣一食但畜二针。冬则乞补。夏便通舍覆赤而已。自述一生无有怯怖。身无蚤虱睡而不梦。住无再宿。到寺则破柴造履。常行乞食。贞观十六年。于洛州南会善寺侧宿柏墓中。遇雪深三尺。其旦入寺见昙旷法师。怪所从来。满曰。法友来耶。遣寻坐处。四边五尺许雪自积聚不可测也。故其闻有括访诸僧逃隐。满便持衣𭽽周行聚落无可滞碍。随施随散索尔虚闲。有请宿斋者。告云。天下无人方受尔请。故满每说法云。诸佛说心。令知心相是虚妄法。今乃重加心相。深违佛意。又增论议殊乖大理。故使那满等师常赍四卷楞伽以为心要。随说随行不爽遗委。后于洛陶中无疾坐化。年可七十。斯徒并可之宗系。故可别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8—537 【介绍】: 北魏东平须昌人,字修贤。以侍御史为元法僧监军。法僧反,逼祖彦南入。孝庄帝永安中,得还。官至中军将军、光禄大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清河绎幕人。房伯祖弟。以功封魏昌子。历长广、东莱二郡太守。孝庄帝永安中官终郢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恒州人。识天文,能占卜。孝庄帝永安中特除中散大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550 【介绍】: 北齐涿郡范阳人。弱冠仕魏为州主簿。官至廷尉正,后去官还乡。高欢曾征至并州,作《晋祠记》。北齐时,任高阳太守,在官清素,时议高之。善文辞,有《与阳休之书》等。全北齐文·卷二
鸿勋,涿郡范阳人,仕魏为州主簿,除奉朝请,出为防河别将,永安初擢为东道子使,除东济北,太守,不之官,后为司徒法曹参军,转廷尉正,去官归,复起,累迁高阳太守,齐天保初卒于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1—537 【介绍】: 北魏博陵安平人,字宣祖。崔孝芬子。颇涉史传。初为太学博士,节闵帝普泰中兼尚书左丞。善附会,为尚书令尔朱世隆所亲。孝武帝太昌初,为定州大中正。父为高欢所杀,其家被收,勉在外逃免。后在晋阳,高欢见而劳抚之。东魏孝静帝天平末,母亡,哀号过性,遇病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范阳涿人,字庆祖。卢道裕弟。粗娴经史,兼通算术,好《礼》学,难齐尚书令王俭《丧服集记》七十余条。尚孝文帝女济南长公主。公主骄淫,无疾暴死,或云道虔害之,遂被黜为民。东魏孝静帝天平初,官至骠骑将军、幽州刺史,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5—549 【介绍】: 南朝梁泰山梁甫人,字祖忻。膂力过人,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随父仕于北魏。曾镇压秦州羌人起义,射杀义军首领莫折天生,迁征东大将军、泰山太守。梁武帝大通二年,率军降梁,授徐州刺史。随太尉元法僧北讨,军罢,入为侍中。又平定闽越等地叛乱。太清二年,侯景进逼建康,受命副宣城王都督守城,苦战中病死。善音律,家有乐舞,自造《采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闻名于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6—547 【介绍】: 东魏渤海蓨人,一名贺六浑。世居怀朔镇,遂习鲜卑风俗。北魏孝明帝孝昌元年,参与杜洛周起义军,后归葛荣,旋又叛降尔朱荣,为亲信都督、晋州刺史。荣为孝庄帝所杀,欢奉尔朱兆命破步藩,遂统率六镇起事余众及葛荣旧部入山东。时尔朱氏残暴,吏民苦之,欢起兵讨灭尔朱氏,废节闵帝及后废帝,立魏孝武帝,自为大丞相。及孝武帝图谋攻欢失败,西奔长安,欢另立孝静帝。自是魏分东西,高氏执东魏政十六年,与西魏连年作战,互有胜负。死后,其子高洋代东魏称北齐帝,追尊为神武帝,庙号高祖。全北齐文·卷一
帝姓高,讳欢,字贺六浑,勃海蓨人,初事尔朱荣,为亲信都督。孝庄即位,封铜鞮伯,历晋州刺史,建明初封平阳郡公,普泰初封勃海王,加授东道大行台。举兵反,拥立章武王子朗,年号中兴。进位大丞相、柱国大将军、太师,寻废朗及节闵帝而立孝武。孝武逊于长安,立孝静。魏分为二。武定五年正月薨,年五十二,谥曰献武王。文宣受禅,追尊曰献武皇帝,庙号太祖。天统元年改谥曰神武皇帝,庙号高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范阳道人。祖冲之之孙。有文武才略,少传家业,善算历。梁武帝大同中为江都令,后拜广陵太守。举兵讨侯景,战败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