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祐 → 祐佑”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492,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段祐( 佐 )
元佑
萧祐(别称 萧祜 祜 字 祐之、祜之 )
李祐(字 庆之 )
僧灵祐( 赵 大圆禅师 世称 沩山和尚 )
陈祜(别称 陈佑 )
李祐(别称 李祜 字 赞 齐王 )
张祜(字 承吉 别称 张祐 行第 三 )
晟丰祐( 昭成、昭成王 尊号 保和昭德皇帝 )
赵嘏(字 承祐、承佑 世称 赵倚楼、赵渭南 行第 二十二 )
韩氏(别称 于祐妻 )
于佑
于祐
陈祐
其它辞典(续上)
杜佑(字 君卿 安简 岐国公 )段祐( 佐 )
元佑
萧祐(别称 萧祜 祜 字 祐之、祜之 )
李祐(字 庆之 )
僧灵祐( 赵 大圆禅师 世称 沩山和尚 )
陈祜(别称 陈佑 )
李祐(别称 李祜 字 赞 齐王 )
张祜(字 承吉 别称 张祐 行第 三 )
晟丰祐( 昭成、昭成王 尊号 保和昭德皇帝 )
赵嘏(字 承祐、承佑 世称 赵倚楼、赵渭南 行第 二十二 )
韩氏(别称 于祐妻 )
于佑
于祐
陈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35—812 【介绍】: 唐京兆万年人,字君卿。杜希望子。嗜字,该涉古今,学以富国安民之术为宗。初以父荫补济南参军,累擢度支兼和籴使。时方军兴,馈运之务,悉委于佑。迁户部侍郎、判度支。德宗建中初,赋无所出,佑上议,以为救弊莫若省用,省用则省官。为卢杞所恶,出为苏州刺史,不行,改饶州。历迁岭南、淮南节度使。贞元十九年,拜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十一年,王叔文革新政治,佑兼度支及诸道盐铁转运使,叔文自为副使。及叔文败,佑亦解除使职。德宗、顺宗卒,两摄冢宰。累进司徒,以太子太保致仕。卒谥安简。撰有《通典》。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七
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人。贞元三年累拜尚书左丞。转刑部尚书。十九年拜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元和元年册拜司徒。封岐国公。七年薨。年七十八。赠太傅。谥安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10 【介绍】: 名或作佐。唐人。少事郭子仪为牙将,从征边朔,以勇敢知名,战绩甚著。累迁泾原节度使,练卒保边,颇为西蕃畏惮。官终右神策大将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南人。元琇子。德宗贞元中进士。授校书郎。因父被黜自晦其身者二十年。后复登朝列。宪宗元和六年,官工部员外郎。元和末,官至京兆尹。出为洋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8 【介绍】: 名或作祜。唐人,祖籍兰陵,字祐之,一作祜之。以孝闻。自处士征拜左拾遗,累迁谏议大夫,终桂州观察使。精书画,喜游山林,与给事中韦温结为林泉之友。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28 一作祜。字祐之,兰陵(今山东苍山)人。德宗贞元中,因司农卿李实奏荐,自处士征拜左拾遗。宪宗元和初为监察御史。旋以员外郎佐西川节度使武元衡幕,一度任为彭州刺史(邓衮《望雪楼记》)。后入朝为考功郎中。元和十四年(819)进古书画20卷于朝,宪宗嘉之,次年迁兵部郎中。文宗大和元年(827)迁桂管观察使。生平见新、旧《唐书》本传。萧祐博雅好古,能诗善画。张彦远称其“画山水甚有意思”(《历代名画记》卷一〇)。《全唐诗》存诗2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29 【介绍】: 唐人,字庆之。骁勇善战。初事吴元济,后得李愬厚遇。治兵有法,以功授神武将军,迁夏州刺史、御史大夫、夏绥银宥节度使。终右龙武统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71—853 【介绍】: 唐僧。福州长溪人,俗姓赵。依本郡法恒律师出家,受具足戒,学大小乘经律。年二十三往江西参拜怀海,为上首弟子。宪宗元和末,至潭州沩山,独栖七年。后建同庆寺,受相国裴休尊崇,世称“沩山灵祐”。卒谥大圆禅师。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71—853 俗姓赵,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冠年出家。后至江西,嗣百丈怀海而得禅机。宪宗元和末,卜居潭州大沩山,建寺传学,历40余年,受学者甚众。世称沩山和尚。卒谥大圆禅师。其禅法后由仰山慧寂承传,开沩仰一宗,为唐季禅门五宗之一。《全唐文》卷八二〇收郑愚撰碑铭。《祖堂集》卷一六、《宋高僧传》卷一一、《景德传灯录》卷九有传,并存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全唐文·卷九百十九
灵祐俗姓赵氏。福州长溪人。从本郡法恒禅师出家。入天台遇寒山子。造国清寺遇拾得。元和末至长沙。住大沩山同庆寺。大中七年卒。年八十三。诏谥大圆禅师。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姓赵。福州长溪人。童稚时嬉戏庭中。俄有云气盘礴。天乐清亮。神圣仙真之状。出没空际。顷焉一叟貌类罽宾。挹其父而谓曰。汝子来处高胜。必当重光佛运。此群灵所以标异也。且弹指作声数四而去。祐执役于法恒律师。弱冠薙落。越三年具戒。学毗尼于钱唐沙门义宾。游天台之国清寺。遇寒山拾得。为说偈曰。千山万水。遇潭即止。获无价宝。赈恤穷子。 遂谒江西百丈大智禅师。一日侍立次。百丈云。汝拨炉中。有火否。祐拨云无。丈躬起深拨得小火。举以示之云。者个聻。祐有省。礼谢呈所解。丈云此是暂时岐路耳。经云欲见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既至。方知己物不从他得。故祖师云。悟了同未悟。无心得无法。但除虚妄凡圣等心而已。若是心法。元自备是。汝今既尔。善自护持。时司马头陀。自湖南来。百丈谓之曰。老僧可往沩山否。答云沩山奇绝。可聚千五百众。和尚是骨人。彼是肉山。然非和尚所可住也。丈云吾众中。莫有人住得否。答云待历观之。丈乃令侍者请首座。唤典座来。头陀见首座不许。见典座云。此正是沩山主也。首座有愠色。丈即指净瓶。问云。不得唤作净瓶。你二人唤作什么。首座云。不得唤作木𣔻。典座踢倒净瓶。丈笑曰。首座输却山子也。首座即华林。典座即祐也。丈遂遣祐住沩山。既营梵宇。连帅李景让。奏寺额号同庆。相国裴公休。亦尝咨询玄奥。由是天下学者辐辏焉。示众云。夫道人之心。质直无伪。无背无面。无诈妄心行。一切时中。视听寻常。更无委曲。但情不附物即得。从上诸圣。只是说浊边过患。若无许多恶觉情见想习之事。便唤作无事道人。有何不可。 时有僧问。顿悟之人更有脩否。答云。若真悟得本。脩与不脩。是两头语。如今初心虽从缘得个入处。犹有无始以来习气。未能顿净。须教渠净除现业流识。即是脩也。不道别有法。教渠脩行。从闻入理。闻理深妙。心自圆明。不居惑地。纵有百千妙义。抑扬皆当。此乃得座披衣。自作活计时也。以要言之。则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若也单刀趣入。凡圣情尽。体露真常。事理不二。即如如佛。 祐问仰山。从何处归。仰云田中。祐云。禾好刈也未。仰云。好刈也。祐云。作青见。作黄见。作不青不黄见。仰云。和尚背后是什么。祐云子还见么。仰拈起一穗禾云。和尚何曾问著者个。祐云此是鹅王择乳。 祐睡次。仰山问讯。祐面向壁。仰云。和尚何得如此。祐转身云。我适来得一梦。试与我原看。仰山取一盆水。与祐洗面。少顷香严来问讯。祐云。我适来得一梦。寂子原了。汝更原看。香严点一碗茶来。祐云。二子见解。过于鹙子。 大中癸酉正月九日。盥漱毕。趺坐而灭。寿八十三。腊五十九。葬于山之栀子园。四镇比庭行军泾原等州节度使右散骑常侍卢简求撰碑。进士李商隐题额。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灵祐。俗姓赵。祖父俱福州长溪人也。祐丱年戏于前庭。仰见瑞气祥云徘徊盘郁。又如天乐清奏真身降灵。衢巷谛观耆艾莫测。俄有华巅之叟。状类罽宾之人。谓家老曰。此群灵众圣标异此童佛之真子也。必当重光佛法。久之弹指数四而去。祐以椎髻短褐依本郡法恒律师。执劳每倍于役。冠年剃发三年具戒。时有钱塘上士义宾。授其律科。及入天台遇寒山子于途中。乃谓祐曰。千山万水遇潭即止。获无价宝赈恤诸子祐顺途而念。危坐以思。旋造国清寺遇异人拾得。申系前意信若合符。遂诣泐潭谒大智师。顿了祖意。元和末随缘长沙。因过大沩山遂欲栖止。山与郡郭十舍而遥。夐无人烟比为兽窟。乃杂猿猱之间。橡栗充食。浃旬有山民见之群信共营梵宇。时襄阳连率李景让统摄湘潭。愿预良缘乃奏请山门号同庆寺。后相国裴公相亲道合。祐为遭会昌之澄汰。又遇相国崔公慎由。崇重加礼。以大中癸酉岁正月九日盥漱毕。敷座瞑目而归灭焉。享年八十三。僧腊五十九。迁葬于山之右栀子园也。四镇北庭行军泾原等州节度使右散骑常侍卢简。求为碑。李商隐题额焉。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一作陈佑。或作陈祐,误。德宗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长庆中官明州长史。事迹散见刘禹锡《赠同年陈长史员外》、《登科记考》卷一三。《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文·卷五百九十四
佑。贞元九年进士。为淄青节度副大使李师道寮属。师道叛。佑抗节忤贼被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宗室。太宗第五子。字赞。封齐王,领齐州都督。溺情群小,尤好弋猎,长史权万纪屡犯颜切谏,祐遣人射杀之。后起兵,帝诏讨之,执送京师,贬为庶人,赐死。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祐,《全唐诗》作祜,误。兹从《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上》。唐高祖弟蜀王湛之后。父纂,宪宗元和间任江陵录事参军。生平事迹不详。贯休有《赠李祐道人》诗,年代相距过远,疑非一人。《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误作祐。唐清河人,一说南阳人,字承吉。初依李光颜,后寓姑苏,曾谒白居易。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为内臣所抑,一说为元稹所抑。遂至淮南。会昌中与杜牧游。性耿介不容物,数受召幕府,辄自劾去。爱丹阳曲阿地,筑室隐居以终。卒于宣宗大中年间,年约六十余。以宫词著名。有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82?—852以后 一作张祐。《桂苑丛谈》言祜子为冬瓜堰官,张曰:“冬瓜合出祜子(瓠子)。”知作“祜”字为是。字承吉。排行三。郡望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籍贯南阳(今属河南),晚年居丹阳(今属江苏)。以布衣终身。虽“屡蒙方镇论荐”,却未沾朝廷寸禄。长年浪迹江湖,或为外府从事,或为大僚幕宾。所历之地极广,北至塞北,南极岭南,西至襄汉、马嵬,东极于海,均有诗篇可考。自云“颠狂遍九州”。陆龟蒙谓祜“受辟诸侯府,性狷介不容物,辄自劾去”(《甫里先生文集》卷一〇《和过张祜处士丹阳故居》诗序。《唐诗纪事》卷五二作“皮日休云”,误。下引同)。故一生蹭蹬。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五二、《唐才子传》卷六、《云溪友议》等。谭优学有《张祜行年考》。祜诗之佳者首推宫词,委婉多讽,艺术造诣之高,容或在元、白之上。次则体物图貌,描绘山水,题咏名寺之作,诚如陆龟蒙所云:“善题目佳境,言不可刊置别处。”其边塞诗数量虽少而质量却高,能嗣高、岑遗响。其投献大僚诸作,类皆五言长律,颇见工力,按之皆与史合,有少陵之遗风。祜诗无僻字僻典,无诡怪陆离之状,纯熟工整,流转自然。俱眼前事、眼前景,人人习见,而祜为之,情趣盎然,平易近人而不流于浅易庸俗。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宋蜀刻《张承吉文集》10卷,最称完备。《全唐诗》存诗2卷,遗漏甚多。《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155首,断句8,题1则。唐诗汇评
张祜(约791-约852),字承吉,南阳(今属河南)人,一说清河(今属河北)人。初寓居苏州。元和、长庆中,漫游大河南北及江南各地。尝以诗投谒节帅李愿、李愬、田弘正、名公韩愈、裴度等,求汲引。长庆末,赴杭州取解,受抑。大和五年,令狐楚表荐之,至京献诗三百首,无成而归。会昌五年,往谒池州刺史杜牧,游宴唱和,甚为相得。会昌末大中初,经楚州北游河阳、滑州等地。归丹阳,卒。祜工诗,元和中,即以宫体小诗得名。同辈及后辈诗人令狐楚、杜牧、皮日休、陆龟蒙等均极钦重。有《张承吉文集》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二卷,遗佚甚多。词学图录
张祜(约785-849?),字承吉,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人。初寓姑苏,后至长安,集十卷,其《题金陵渡》、《宫词二首》颇传诵。有《胡渭州》等词。全唐诗补逸
张祜字承吉,清河人。元和中作宫体小诗,情词艳发,稍流轻薄。晚岁乃窥建安风格,短章大篇,往往间出,谏讽怨谲,颇深寄意,为时所称,皮日休、陆龟蒙尤重之。大中中卒于丹阳。补诗四卷。(按《全唐诗》卷五百十及卷五百十一编张祜诗二卷,又卷八百七十收谐谑诗二首,其中《戏颜郎中骑猎诗》一首已见正卷,盖复出,又卷八百八十三补遗卷有诗五首。本编所辑四卷,均所未及。今从北京图书馆藏南宋蜀刻本《张承吉文集》、《永乐大典》、韦庄《又玄集》、《太平广记》引唐康骈《剧谈录》、唐冯翊子《桂苑丛谈》等书录出之。祜,诸书或有作佑者,误。)
作品评论
皮日休《论白居易荐徐凝屈张祜》
祜元和中作宫体诗,词曲艳发,当时轻薄之流重其才,合噪得誉。及老大,稍窥建安风格,诵乐府录,知作者本意,讲讽怨谲,时与六义相左右,此为才之最也。……祜在元、白时,其誉不甚持重。杜牧之刺池州,祜且老矣,诗益高,名益重。诗人主客图
广大教化主:白居易……入室三人:张祜、羊士谔、元稹。唐摭言
张祜,元和、长庆中深为令狐文公所知。公镇天平日,自草荐表,令以新旧格诗三百篇表进。献辞略曰:凡制五言,苞含六义,近多放诞,靡有宗师。前件人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机甚苦,搜象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云云。谨令录新旧格诗三百首,自光顺门进献,望清宣付中书门下。祜至京师,方属元江夏偃仰内庭,上因召问祜之词藻上下,稹对曰:“张祜雕虫小巧,壮夫耻而不为者,或奖激之,恐变陛下风教。”上颔之,由是寂寞而归,祜以诗自悼,略曰:“贺知章口徒劳说,孟浩然身更不疑。”诗话总龟
张祜素藉诗名,凡知己者皆当世英儒。故杜牧之云:“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祜有《华清宫》诗,为世所称。韵语阳秋
张祜喜游山而多苦吟,凡历僧寺,往往题咏……信知僧房佛寺赖其诗以标榜者多矣。后村诗话
张祜诗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及“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冈好墓田”之句,其放浪如此,然五言如“断桥荒藓”、“空院落花”之语,林和靖有“妙入神”之褒。吴礼部诗话引时天彝《唐百家诗选评》
张祜乐府,时有美丽。《唐诗品》
处士诗长干模写,不离本色,故览物品游,往往超绝,可谓五言之匠也。其宫体小诗,声唱流美,颇谐音调。中唐以后诗人,如处士者裁思精利,安可多得?但龟蒙序略,谓之稍窥建安风格,则泯乎未之有见。唐音癸签
张承吉五言律诗,善题目佳境,不可刊置他处。当吋以乐府得名,未是定论。《诗源辨体》
张祜元和中作宫体七言绝三十馀首,多道天宝宫中事,入录者较王建工丽稍逊,而宽裕胜之。其外数篇,声调亦高。石洲诗话
张祜绝句,每如鲜葩飐滟,焰水泊浮,不特“故国三千里”一章见称于小杜也。《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张祜喜咏天宝遗事,合者亦自婉绝可思。《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承吉作宫词绝句,韵味风情不下王仲初;乐府长歌,亦各成格调。独五言近体,刻入处太通阆仙,或亦私淑贾氏者也。断为及门一人。《唐七律隽》
承言初不遇于乐天,后见抑于微之,独见知于杜牧之,故牧之赠诗,有“睫在眼前犹不见”之句,盖讥元、白也。三唐诗品
不详其源所出。七言构体生新,劲过张、王而同其风味,琢词洗骨在东野、长吉之间,“雁门思归”尤推高唱,五律蹇涩之中时生俊采,其雅琴之变曲,隐士之幽音乎?《诗学渊源》
张祜……以宫词名,然别作亦有大历风格。与徐凝齐名,为元、白所重。凝诗多绝句,其律诗已是晚唐,祜胜凝多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7 【介绍】: 唐时南诏国王。异牟寻曾孙。穆宗长庆四年嗣立。勇悍果敢,善用其下。文宗大和中,西川节度使杜元颖不恤士卒,有流入南诏者,由是尽得蜀之虚实,遂入寇。以蜀卒为向导,袭陷邛、戎、隽三州,径入成都。取诸经籍,大掠子女工技数万人及珍货而还,南诏工技文织自是与中国相埒。后遣使上表,朝廷遂以李德裕代镇蜀。卒,南诏谥昭成。简介
孝惠王寻阁劝之子,靖王劝利晟之弟,南诏第七代国王,823年至859年在位,谥昭成王,世隆称帝后,追尊为保和昭德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山阳人,字承祐。武宗会昌中擢进士第。宣宗大中中官渭南尉。工诗,其诗瞻美而多兴味。有“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句,杜牧因呼之“赵倚楼”。卒年约四十余岁。有《渭南集》。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806—852? 字承祐。排行二十二。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弱冠前后,曾北至塞上,继游浙东观察使元稹幕,盘桓数年,与幕僚卢简求结识。元稹移镇武昌,嘏乃往客宣城,为宣歙观察使沈传师之幕宾。与沈子询、从事杜牧友善。文宗大和六年(832)传师举嘏为乡贡进士,乃溯江、汉西入长安,次年省试落第,遂留寓长安。武宗会昌四年(844)登进士第。其间曾南至岭南循州。嘏家于浙西(今江苏镇江),往来浙西、长安间。宣宗大中六年(852)左右,入仕为渭南(今陕西渭南)尉,世称赵渭南。以后之行止及卒年均不可考。生平事迹散见《唐摭言》卷七与一五、《唐诗纪事》卷五六、《唐才子传》卷七等。今人谭优学有《赵嘏行年考》。嘏诗题材狭窄,内容单薄。所抒发者,不外于大僚之赞颂,与僧道之往还,故园乡土之怀恋,流落不第之悲哀,以及友朋间之一般酬酢。嘏诗以七律之造诣较为突出。清圆熟练,时有警句。不假雕饰,落去铅华。圆熟而不失于油滑,幽远而不至于晦涩。有“自然英旨”之美。其《早秋》诗云:“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杜牧目嘏为“赵倚楼”。近人段朝端校补《渭南诗集》2卷,补遗1卷。收入《楚州丛书》。谭优学有《赵嘏诗注》。《全唐诗》存赵嘏诗2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收诗5首,断句7。唐诗汇评
起嘏,生卒年不详,字承祐,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大和、开成中,南游淮南、吴越,寓居宛陵,干谒元稹、沈传师等,与卢弘止、沈述师、杜牧等交游唱和。会昌四年(844),登进士第,归山阳。大中中任渭南尉,卒,人称“赵渭南”。嘏工诗,其《长安狄望》有“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之句,为杜牧激赏,因目为“赵倚楼”。有《渭南集》三卷,《编年诗》二卷,后者尚列存于敦煌遗书中。《全唐诗》编诗二卷。全唐诗补逸
赵嘏字承佑,山阳人。武宗会昌中登郑言榜进士第。补诗一首。
作品评论
对床夜语
赵嘏、刘沧七言,间类许浑,但不得其全耳。吴礼部诗话
赵嘏多警句,能为律诗,盖小才也。唐音癸签
赵渭南才笔欲横,故五字即窘,而七字能拓。蘸毫浓,揭响满,为稳于牧之,厚于用晦。若加以清英,砭其肥痴,取冠晚调不难矣。为惜“倚楼”,只句摘赏,掩其平生。《诗源辨体》
赵嘏七言律……声皆浏亮,语皆俊逸,亦晚唐一家。《唐诗归折衷》
嘏虽举进士,尉渭南,而烟霞性成,故其诗曰:“早晚粗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闲人。”出世之情,累见乎词,非可强效以欺人也。一瓢诗话
赵承祐除“倚楼”之外,尽多佳句,于此偶然得名。《退馀丛话》
赵倚楼诗于斜中见整,极参差出没之妙。视同时雕镂涂泽,以华丽为工者,倜乎远矣。石洲诗话
赵嘏瓦七绝,亦皆清迥,许之匹也。《唐贤小三昧集续集》
承祐七律,清丽挺拔,较胜飞卿。《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
承佑诗,七言最多。七律八十馀篇,独五律寥寥。虽性有偏好,亦散轶耳。昔人称其诗赡美多兴味,余谓五言风格尤绝近水部。断为及门第一人。《东目馆诗见》
赵嘏少古体。其七律七律,词多散漫,唯五律遒劲。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王勃、沈侄期,发声清润而入格未遒。七律为多,则当时之体也。有如“长笛一声人倚楼”、“蒹葭霜冷雁初飞”,神韵清超,不虚名下。《昔昔盐》下二篇,仿梁陈赋得之体,夫其诗派所宗,亦于兹可见。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唐僖宗时宫人,尝题诗红叶,置之御沟,为于祐所得。于乃题诗于红叶答之。后二人结为夫妇。事见宋刘斧《青琐高议》前集卷五。《全唐诗外编》存诗2首,皆出自《青琐高议》。另一首《全唐诗》收于宣宗宫人韩氏名下,当为传闻异辞所致。
人物简介
全唐诗续补遗
于佑为儒士,曾晚步禦沟,临流浣手,取得有题诗之秋叶,蓄于书笥宝之。佑亦题二句,书于红叶,置御沟上流水中,流入宫中。韩氏得红叶后又题一诗藏箧中。韩氏为僖宗时宫女,后帝禁宫人三千馀得罪,使各适人,寄居河中贵人同姓韩泳家。佑后累举不捷,乃依韩泳门馆。泳令人通媒妁,助佑与韩氏成婚。泳开宴时,韩氏又索笔为诗一首。诗均见下。僖宗幸蜀后还西都,佑以从驾得官,为神策军虞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僖宗时为学士。尝晚步禁衢,于御沟中得一红叶,上有诗。祐亦题诗于叶,置沟上流,宫女韩氏得之。后值帝放宫女,祐娶韩氏成礼,各于笥中取红叶相示,韩氏遂有“方知红叶是良媒”句。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唐僖宗时儒士。尝于御沟中得一红叶,上有题诗。乃作诗2句答之,亦题红叶上,置于御沟上流。后与题诗之宫人韩氏结为夫妇。事见宋刘斧《青琐高议》前集卷五。《全唐诗外编》收此2句。参见韩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五代时历阳人。仕吴。少有勇力,初隶杨行密帐下。杨隆演时累官黑云都尉。吴越犯常州,与徐温大败之。后以大将镇润州,平周郊之乱。杨溥太和元年授饶州刺史,卒于任,年六十五。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见陈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