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浇荡(澆蕩)
谓社会风气浮薄、动荡。 唐 欧阳詹 《李评事公进示文集因赠之》诗:“往来更后人,浇荡醨前源。”
《國語辭典》:浇弛(澆弛)  拼音:jiāo shǐ
浮薄、衰颓。南朝齐。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萌俗浇弛,法令滋彰。」
《漢語大詞典》:浇苛(澆苛)
谓社会风气浮薄,政令苛刻。《南齐书·刘善明传》:“乘 宋 季叶,政多浇苛,亿兆倒悬,仰 齐 苏振。”
《漢語大詞典》:涂不拾遗(塗不拾遺)
犹道不拾遗。路上有失物,无人拾取。形容社会风气好。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
《国语辞典》:乱俗伤风(乱俗伤风)  拼音:luàn sú shāng fēng
败坏社会风气。《宋书。卷五三。庾登之传》:「交结朋党,构扇是非,实足乱俗伤风。」
《国语辞典》:人欲横流(人欲横流)  拼音:rén yù héng liú
人的嗜好欲望泛滥无穷。形容社会风气败坏。《朱子语类。卷九三。孔孟周程张子》:「世衰道微,人欲横流,不是刚劲有脚跟底人,定立不住。」
《国语辞典》:毁风败俗(毁风败俗)  拼音:huǐ fēng bài sú
败坏社会风气,影响善良习俗。《晋书。卷四五。刘毅传》:「毁风败俗,无益于化;古今之失,莫大于此。」也作「伤风败俗」。
《国语辞典》:浇风薄俗(浇风薄俗)  拼音:jiāo fēng bó sú
社会风气浮薄而不淳厚。唐。陈黯〈辩谋〉:「得之,则逸身丰家;不得,则嫉时怨命。噫,此真浇风薄俗者之心也!」
《國語辭典》:风清弊绝(風清弊絕)  拼音:fēng qīng bì jué
形容政治、社会风气良好,没有贪污舞弊等的坏事发生。宋。周敦颐 拙赋:「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风清弊绝。」《荡寇志》第一○回:「到得郓城不久,便就兴利除害,风清弊绝,吏民无不欢喜。」也作「弊绝风清」。
《漢語大詞典》:激薄停浇(激薄停澆)
谓遏制浇薄的社会风气。梁书·明山宾传:“﹝ 山宾 ﹞既售受钱,乃谓买主曰:‘此牛经患漏蹄,治差已久,恐后脱发,无容不相语。’买主遽追取钱。处士 阮孝绪 闻之,叹曰:‘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
《漢語大詞典》:骨化风成(骨化風成)
谓人的性情气质受感染而变化,一种新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 明 方孝孺 《俞先生墓表》:“ 元 既有 江 南,以豪侈粗戾,变礼文之俗,专数十年,薰渍狃狎,骨化风成,而 宋 之遗习,消灭尽矣。”
《漢語大詞典》:卑弊
指社会风气鄙薄败坏。新唐书·杜牧传:“ 魏 晋 以下,工机纤杂,意态百出,俗益卑弊,人益脆弱。”
《漢語大詞典》:浇淳散朴(澆淳散樸)
亦作“ 浇醇散朴 ”。 谓使淳朴的社会风气变得浮薄。文子·上礼:“施及 周 室,浇醇散朴,离道以为伪,险德以为行。”汉书·循吏传·黄霸:“浇淳散朴,并行伪貌。” 颜师古 注:“不杂为淳,以水浇之,则味漓薄。朴,大质也,割之,散也。” 清 戴名世 《〈种杉说〉序》:“若夫修身以取必於天,而天道之爽,百求之而无一应也;将欲求之於人,而一引手援之,非可望於浇淳散朴之世也。”亦省作亦省作“浇散”。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谈者咸知高世之敦朴,而薄季俗之浇散。” 明 高攀龙 《讲义·十室之邑节》:“这箇忠信若不学,便逐日浇散。”
《漢語大詞典》:浇本(澆本)
使原有淳厚的社会风气变得浮薄。后汉书·东夷传赞:“ 嬴 末纷乱, 燕 人违难。杂华浇本,遂通 有汉 。” 李贤 注:“ 卫满 入 朝鲜 ,既杂华夏之风,又浇薄其本化,以至通於 汉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