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08,分108页显示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3  44  45  4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礼数款段
礼数周到
礼顺人情
礼俗所拘
礼无不答
礼贤好士
礼贤接士
礼贤远佞
礼义之邦
夔龙礼乐
老不拘礼
礼岂为我设
礼轻人意重
非礼不可入
发乎情,止乎礼义
《国语辞典》:礼数款段(礼数款段)  拼音:lǐ shù kuǎn duàn
应对时的风采仪容。《红楼梦》第一五回:「那些村姑庄妇见了凤姐、宝玉、秦钟的人品衣服,礼数款段,岂有不爱看的。」
《国语辞典》:礼数周到(礼数周到)  拼音:lǐ shù zhōu dào
礼节周全而不疏漏。如:「小李对人礼数周到,所以很受同事喜爱。」
《国语辞典》:礼顺人情(礼顺人情)  拼音:lǐ shùn rén qíng
礼为社会道德行为准则,必须顺乎人情。《后汉书。卷二五。卓鲁魏刘列传。卓茂》:「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明史。卷五一。礼志五》:「礼顺人情,可以义起。所贵斟酌得宜,随时损益。」
《国语辞典》:礼俗所拘(礼俗所拘)  拼音:lǐ sú suǒ jū
为礼仪习俗所束缚,不得自由伸展。《文明小史》第四○回:「我们为礼俗所拘,就有教育热心,也苦于无从发现。」
《国语辞典》:礼无不答(礼无不答)  拼音:lǐ wú bù dá
语出《礼记。燕义》:「君举旅于宾,及君所赐爵,皆降再拜稽首,升成拜,明臣礼也。君答拜之,礼无不答,明君上之礼也。」指一方行礼,另一方必应回礼。《后汉书。卷八二。方术传上。樊英传》:「妻,齐也,共奉祭祀,礼无不答。」亦指不无故受礼,必有所回报。《礼记。燕义》:「礼无不答,言上之不虚取于下也。」
《国语辞典》:礼贤好士(礼贤好士)  拼音:lǐ xián hào shì
有地位者能尊礼有才德的人,延聘有识之士。《儒林外史》第一一回:「二位先生这样礼贤好士,如小弟何足道!」也作「礼贤下士」。
《国语辞典》:礼贤接士(礼贤接士)  拼音:lǐ xián jiē shì
有地位者能尊礼有才德的人,延揽人才为己所用。《唐语林。卷一。政事上》:「(崇文)三年为蜀帅,惠化大行,不事威仪,礼贤接士。」也作「礼贤下士」。
《国语辞典》:礼贤远佞(礼贤远佞)  拼音:lǐ xián yuàn nìng
敬重亲近有才德的人,远离巧言谄媚的小人。如:「礼贤远佞是董事长的座右铭。」《东周列国志》第五○回:「赵盾等屡屡进谏,劝灵公礼贤远佞,勤政亲民。」
《国语辞典》:礼义之邦(礼义之邦)  拼音:lǐ yì zhī bāng
崇礼尚义的国家。唐・刘禹锡〈为裴相公贺册鲁王表〉:「既示之以君亲之道,又锡之以礼义之邦。寰海闻风,室家相庆。」明・归有光〈祈雨文〉:「迩者人心不古,吏道多端,遂以礼义之邦,化为夷鬼之俗。」
《国语辞典》:夔龙礼乐(夔龙礼乐)  拼音:kuí lóng lǐ yuè
夔、龙相传为虞舜二臣,夔为乐官,龙为谏官。夔龙礼乐指可作为规范的礼乐制度。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出:「夔龙礼乐承先范,班马文章勘墨铅。」
《国语辞典》:老不拘礼(老不拘礼)  拼音:lǎo bù jū lǐ
年长者不必受礼节形式所限制。《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古人云:『老不拘礼,病不拘礼。』」
《国语辞典》:礼岂为我设(礼岂为我设)  拼音:lǐ qǐ wèi wǒ shè
礼岂能束缚我。语出《晋书。卷四九。阮籍传》:「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后引喻不为礼教流俗之见所拘。
《国语辞典》:礼轻人意重(礼轻人意重)  拼音:lǐ qīng rén yì zhòng
相传唐太宗时云南土司缅氏进贡一只白天鹅,不意途中天鹅飞了,只好将鹅毛连同诗作「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进呈太宗。后形容礼物轻薄却情意深厚。《镜花缘》第五○回:「他这礼物虽觉微末,俗语说得好:『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只好备个领谢帖儿,权且收了。」也作「礼薄情意重」、「礼轻意重」。
《国语辞典》:非礼不可入(非礼不可入)  拼音:fēi lǐ bù kě rù
凡是不合于礼的事情,皆不采纳。唐。元稹《莺莺传》:「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内秉坚孤,非礼不可入。」
《国语辞典》: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止乎礼义)  拼音:fā hū qíng,zhǐ hū lǐ yì
本是儒家对诗歌创作的文学批评观念。语出《诗经。大序》:「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后用以指男女交往应有的规律。如:「情侣约会最好能发乎情,止乎礼义,不要踰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