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08,分108页显示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8  29  30  3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礼衣
礼治
民礼
纳礼
小戴礼
禘礼
夺礼
忏礼
恤礼
礼席
资礼
跪礼
表礼
颂礼
夕礼
《漢語大詞典》:礼衣(禮衣)
礼服。遇有典礼时所服之衣。左传·哀公七年“ 大伯 端委以治 周 礼” 晋 杜预 注:“端委,礼衣也。” 宋 王禹偁 《南郊大礼》诗:“千官云拥御楼时,朝服纷纷换礼衣。”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 苏子瞻 ﹞自称为 东坡居士 ,身上礼衣皆用茶合布为之。”
分類:礼服典礼
《漢語大詞典》:礼治(禮治)
儒家所提倡的一种统治方式。礼,指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一整套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包括政治制度、社会、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仪式等。儒家自 孔子 起即提倡礼治,要求统治阶级和人民都要各安名位,遵守礼制,以便于巩固统治阶级内部秩序和更有效地统治人民。
《漢語大詞典》:民礼(民禮)
庶人之礼。史记·吕太后本纪:“ 赵王 幽死,以民礼葬之 长安 民冢次。”
分類:庶人
《漢語大詞典》:纳礼(納禮)
旧时婚礼中男方向女方送财礼。《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自从当日插了釵,离不得下财纳礼,奠雁传书。” 明 高明 《琵琶记·官媒议婚》:“相府寻亲,侯门纳礼,兀自拒他不屑。”
《漢語大詞典》:小戴礼(小戴禮)
礼记,也称《小戴记》。 唐 李巽 《驳尚书右仆射郑珣瑜谥议》:“夫礼记者非尽圣贤之意也,非尽 宣尼 之所述也,当时杂记也。昔 后苍 为曲臺记,其弟子 戴圣 增损刊定为《小戴礼》,今礼记是也。”
《漢語大詞典》:禘礼(禘禮)
禘祭之礼仪。礼记·明堂位:“季夏六月,以禘礼祀 周公 於大庙。” 孔颖达 疏:“此一节明禘礼祀 周公 於大庙,文物具备之仪。”明史·礼志五:“ 虞 、 夏 、 商 、 周 ,世系明白,故禘礼可行…… 宋神宗 尝曰:‘禘者,所以审諦祖之所自出。’是则莫知祖之所自出,禘礼不可行也。”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满洲跳神仪合于禘祭:“按古 董子 云:‘禘者,禘其所自出也。’禘礼上溯远祖,旁及毁庙。”
分類:禘祭礼仪
《漢語大詞典》:夺礼(奪禮)
犹夺服。陈书·程文季传:“ 文季 性至孝,虽军旅夺礼,而毁瘠甚至。”
分類:夺服
《國語辭典》:忏礼(懺禮)  拼音:chàn lǐ
忏悔和礼拜佛、菩萨。《南史。卷七○。循吏传。郭祖深传》:「比来慕法,普天信向,家家斋戒,人人忏礼,不务农桑,空谈彼岸。」
分類:忏悔礼拜
《漢語大詞典》:恤礼(恤禮)
春秋 时,诸侯之间一国遭受战乱,他国遣使表示慰问,谓之“恤礼”。周礼·春官·大宗伯:“以恤礼哀寇乱。” 贾公彦 疏:“云哀之者,既不损财物,当遣使往諮问安不而已。”
《国语辞典》:礼席(礼席)  拼音:lǐ xí
书信中对居丧者的提称语。
《漢語大詞典》:资礼(資禮)
资望礼仪。汉书·蔡义传:“﹝ 蔡义 ﹞以明经给事大将军莫府。家贫,常步行,资礼不逮众门下,好事者相合为 义 买犊车,令乘之。”
分類:资望礼仪
《漢語大詞典》:跪礼(跪禮)
指下跪的礼节。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二:“以 江陵 之薰灼,至使羣臣上疏不敢斥名,亲王次辅皆称晚生,在外布、按二司至行跪礼,而屈体媚璫乃如此。”
《國語辭典》:表礼(表禮)  拼音:biǎo lǐ
初次见面所赠送的礼物。《喻世明言。卷三七。梁武帝累修归极乐》:「就安排盒子表礼,叫养娘抱了孩儿,两乘轿子,抬往寺里。」《红楼梦》第七回:「早有凤姐的丫鬟媳妇们,见凤姐初会秦钟,并未备得表礼来,遂忙过那边去告诉平儿。」
《國語辭典》:颂礼(頌禮)  拼音:róng lǐ
威仪。《汉书。卷八八。儒林传。王式传》:「唐生、褚生应博士弟子选,诣博士,抠衣登堂,颂礼甚严。」
《骈字类编》:夕礼(夕礼)
仪礼士冠礼玄端玄裳黄裳杂裳可也注此莫夕于朝之服疏是士向莫之时夕君之服必以莫为夕者朝礼备夕礼简故以夕言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