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6,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奏名
省试
仪曹
容台
礼闱
春卿
仪制
省闱
发解
知院
名郎
藏冰
司宗
省元
冰厅
《漢語大詞典》:奏名
科举考试,礼部将拟录取的进士名册送呈皇帝审核,称“奏名”。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 嘉祐 中,进士奏名讫,未御试,京师妄传 王俊民 为状元。”
《漢語大詞典》:省试(省試)
(1). 唐 宋 时由尚书省礼部主持举行的考试。又称礼部试,后称会试。 唐 姚合 《寄杨茂卿校书》诗:“到京就省试,落籍先有名。” 宋 赵升 朝野类要·举业:“除 四川 外,诸州及漕司解士,就礼部贡院锁试,名曰省试。”宋史·选举志二:“﹝ 绍兴 七年﹞时闻 徽宗 崩,未及大祥,礼部言:故事,因谅闇罢殿试,则省试第一人为榜首,补两使职官。”
(2). 元 代以后分省举行的考试。又称乡试。儒林外史第七回:“果然英雄出於少年,到省试,高高中了。” 郑振铎 《桂公塘·黄公俊之最后》:“﹝ 曾国藩 ﹞接连的,中省试,中会试,点了翰林,不多几年,便俨然的挤入了缙绅大夫之林。”
《國語辭典》:仪曹(儀曹)  拼音:yí cáo
职官名。三国魏时始设立,掌吉凶礼制,唐代以后废止。
《漢語大詞典》:容台(容臺)
(1).行礼之台。《淮南子·览冥训》:“容臺振而掩覆。” 高诱 注:“容臺,行礼容之臺。” 俞樾 群经平议·礼记三:“礼以容仪为主,故行礼之臺谓之容臺。” 唐 任希古 《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怀》:“赫赫容臺上,千祀耀平津。”
(2).礼署、礼部的别称。《史记·殷本纪》“表 商容 之閭” 司马贞 索隐引 汉 郑玄 云:“ 商 家典乐之官,知礼容,所以礼署称容臺。” 宋 洪迈 容斋随笔·京师老吏:“容臺之职,唯当秉礼。” 明 阮大铖 《燕子笺·授画》:“下官 酈安道 便是,早官翰苑,忝陟容臺。” 清 方文 《送姜如农明府擢仪部》诗:“容臺备礼乐,万古生辉光。”
分類:行礼礼部
《國語辭典》:礼闱(禮闈)  拼音:lǐ wéi
1.汉代尚书省位于建礼门内,近禁闱,故称为「礼闱」。《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出入礼闱,朝夕旧馆。」唐。李善。注:「〈十州记〉曰:『崇礼闱,即尚书上省门,崇礼东建礼门,即尚书下舍门。然尚书省二门名礼,故曰礼闱也。』」
2.唐代以后指礼部,或礼部所举行的科举考试。唐。杜甫〈哭长孙侍御〉诗:「礼闱曾擢桂,宪府旧乘骢。」
《漢語大詞典》:春卿
(1). 周 春官为六卿之一,掌邦礼。后因称礼部长官为春卿。 唐 耿湋 《奉送蒋尚书兼御史大夫东都留守》诗:“副相威名重,春卿礼乐崇。” 唐 柳宗元 《送元秀才下第东归序》:“献艺春卿,当三黜之辱,可谓屈抑矣。” 宋 王禹偁 《送进士郝太冲序》:“洎予受知春卿,荐以甲科,喧喧我名,雷奋人耳。”
(2).指 南朝 梁 太常、宗正、司农三卿。隋书·百官志上:“诸卿, 梁 初犹依 宋 齐 ,皆无卿名。 天监 七年,以太常为太常卿,加置宗正卿,以大司农为司农卿,三卿是为春卿。”
《國語辭典》:仪制(儀制)  拼音:yí zhì
礼仪制度。《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汉兴之初,仪制未及定,即且因秦故祠,复立北畤。」《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乡约书不过是添些仪制,劝醒愚民的意思。」
《漢語大詞典》:仪部(儀部)
(1). 明 初礼部所属四部之一。明史·职官志一:“初, 洪武 元年置礼部。六年设尚书一人,侍郎二人。分四属部:总部、祠部、膳部、主客部……二十二年改总部为仪部。二十九年改仪部、祠部、膳部为仪制、祠祭、精膳,惟主客仍旧,俱称为清吏司。”
(2).用为对礼部主事及郎中的别称。 清 全祖望 《梨洲先生神道碑文》:“荐绅则 金坛周 仪部 鑣 实主之。” 清 全祖望 《明太傅大学士张公神道碑侧记》:“仪部甫受一命於荒朝,舍生恐后,其有光於师门,不亦大乎!”
《漢語大詞典》:省闱(省闈)
(1).宫中;禁中。《后汉书·第五伦传》:“伏见虎賁中郎将 竇宪 ,椒房之亲,典司禁兵,出入省闈,年盛志美,卑谦乐善。” 宋 苏舜钦 《内园使连州刺史知代州刘公墓志》:“后以久任省闈,上书愿效死边漠,以报国宠。”
(2).指中央行政官署。 明 沈榜 《宛署杂记·署廨》:“各官职掌,除民事外,内自厂卫,以至各监局,外自省闈,以至驛邮,岁时自宗庙陵寝行幸以至澣洗之事,虽巨细不一等,而县应固沓如也。”
(3). 唐 宋 时试进士由尚书省礼部主持,故称。又称礼闱。 元 以后,称各行省主持的考试,中式者为举人。又称乡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今蒙文调,将赴省闈。”一本作“选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 景州 高冠瀛 ……篤学能文,小试必第一,而省闈輒北,竟坎壈以终。”
《國語辭典》:发解(發解)  拼音:fā jiè
唐宋时,凡应贡举者,由所在州县解送至京,称为「发解」。明清称乡试考上举人为「发解」。《喻世明言。卷二七。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二十三岁发解,连科及第。」《儒林外史》第四九回:「自高先生发解之后,小弟奔走四方,却不曾到京师一晤。」
《漢語大詞典》:知院
五代 后晋 天福 初, 桑维翰 以翰林学士、尚书礼部侍郎,知枢密院事。知院之名,始此。 宋 代枢密院不置枢密使时,则以他官知枢密院事,因称知院。后遂为枢密使的通称。宋史·职官志二:“国初,言无定制,有使则置副,有知院则置同知院,资浅则用直学士签书院事。”
《漢語大詞典》:名郎
宋 代礼部郎中的别称。 宋 元丰 官制,礼部郎中谓之名表郎官,故称。 宋 王安石 《寄题思轩》诗:“名郎此地昔徘徊,天诱良孙接踵来。” 宋 秦观 《代贺运使启》:“肆輟名郎,出为肤使。符檄未加於一道,威名已肃於列城。”参阅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爵位·礼部
《分类字锦》:藏冰(藏冰)
宋史职官志:膳部郎中、员外郎,掌牲牢、酒醴、膳羞之事,季冬命藏冰,春分启之,以待供赐。
左传: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觌而出之。
分类:藏冰礼部
《分类字锦》:司宗
唐书百官志:龙朔二年,改宗正寺曰司宗寺。武后光宅元年曰司属寺。扬雄宗正箴:伯臣司宗,敢告执主。
北史柳敏传:六官建,拜礼部中大夫。周孝闵帝践阼,出为郢州刺史,还朝,复拜礼部。后改礼部为司宗,仍以敏为之。
分类:礼部
《國語辭典》:省元  拼音:shěng yuán
宋代称礼部进士第一名。《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后来吕省元做宣和讲篇,说得宣和过失最是的当。」
《漢語大詞典》:冰厅(冰廳)
隋 唐 礼部有祠部曹,掌祠祀事,人称冰厅,言其冷落清闲。 唐 赵璘 因话录卷五:“祠部呼为冰厅,言其清且冷也。” 宋 欧阳修 《和梅圣俞元夕登东楼》:“自怜曾与称觴列,独宿冰厅梦帝关。” 清 金农 《唐检讨继祖除祠部郎中有寄》诗:“冰厅风冷披香早,藤格花明退食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