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5
词典
2
分类词汇
13
分类词汇
螺钿
烟斗
柴木
黄桑棒
梆子
硬木
铁蒺藜骨朵
小器作
鞋楦
枝针
札板儿
活性炭
梆子腔
《國語辭典》:
螺钿(螺鈿)
拼音:
luó diàn
漆器或雕镂器物的表面,嵌上各种磨薄的螺壳做为装饰,称为「螺钿」。宋。苏籀〈栾城先生遗言〉:「公闻以螺钿作茶器者。凡事要敦简素,不然天罚。」也作「螺甸」。
分類:
螺钿
手工艺品
螺蛳
贝壳
镶嵌
漆器
硬木
家具
雕镂
器物
表面
《國語辭典》:
烟斗(菸斗)
拼音:
yān dǒu
一种吸食香烟的用具。将烟丝填进凹斗中点燃吸食。其材质有木、石、竹、金属、陶瓷等。
《國語辭典》:
烟斗(煙斗)
拼音:
yān dǒu
吸食鸦片的烟枪,一端为陶质球状的烟斗,置烟泡于上燃吸。
分類:
烟斗
鸦片烟
用烟
烟丝
下端
用具
金属
硬木
角质
《國語辭典》:
柴木
拼音:
chái mù
质料普通的木材。多别于硬木、花梨等而言。《儿女英雄传》第四回:「走进院子来,看了看,原来是一溜串儿瞎子,前面一个拿著一枝柴木弦子,中间儿那个拿著个破八角鼓儿。」
分類:
柴木
材质
低劣
硬木
《國語辭典》:
黄桑棒(黃桑棒)
拼音:
huáng sāng bàng
硬木棒。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一顿黄桑棒,打的就发昏。」也作「荒桑棒」、「黄桑棍」。
分類:
硬木
木棍
《國語辭典》:
梆子
拼音:
bāng zi
1.古代用竹子或木头制成的响器,敲击时发出声响,用来召集群众、报警或巡夜打更。《水浒传》第二回:「找庄上打起梆子,你众人可各执鎗棒,前来救应。」《三国演义》第一一回:「梆子响处,箭如骤雨射将来。」
2.乐器名。由两根硬木棒组成。音响脆而坚实,为梆子戏的主要击节乐器。
3.梆子腔的简称。参见「梆子腔」条。如:「陕西梆子」、「河南梆子」。
分類:
梆子
打击乐器
巡更
梆子腔
衙门
两根
长短
集散
散人
人众
硬木
木棒
响器
《國語辭典》:
硬木
拼音:
yìng mù
1.质地坚致的木材。如紫檀、花梨楠木等。《儿女英雄传》第一五回:「只见屋里也有几件硬木的木器,也有几件簇新的陈设,只是摆得不伦不类。」
2.「阔叶树材」的别名。
分類:
质地
地坚
坚实
致密
木材
楠木
硬木
《漢語大詞典》:
铁蒺藜骨朵(鐵蒺藜骨朶)
古代兵器。用铁或硬木制成。一头装柄,一头长圆形,上面装有铁刺。
《三国演义》
第八三回:“使一个铁蒺藜骨朶,腰带两张弓,威风抖擞。”
分類:
古代兵器
兵器
用铁
硬木
木制
一头
《國語辭典》:
小器作
拼音:
xiǎo qì zuò
制造木匣、木箱、木架、镜框等较小件器物以及刻镂木器花纹的店铺。
分類:
制造
修理
硬木
家具
细巧
木器
作坊
《漢語大詞典》:
鞋楦
亦作“鞵楦”。 用来楦鞋的楦子。多用硬木做成。旧题 宋
苏轼
《艾子杂说·木履》
:“有人献木履於 齐宣王 者,无刻斲之迹。 王 曰:‘其美如此,岂非生成?’ 艾子 曰:‘鞵楦乃其核也。’” 宋
周密
《
武林旧事·小经纪
》
:“鞵楦、桶鉢、搭罗儿。”
分類:
鞋楦
硬木
《国语辞典》:
枝针(枝针)
拼音:
zhī zhēn
植物特化成坚硬木质针刺状之茎枝。有时亦泛指生长于茎上的刺状构造。如皂荚树等。也称为「棘刺」。
分类:
植物
化成
坚硬
硬木
针刺
《国语辞典》:
札板儿(札板儿)
拼音:
zhá bǎn ér
乐器名,打击乐器。以硬木组成,用以调节乐曲的节奏。
分类:
乐器
打击乐器
硬木
调节
乐曲
节奏
《漢語大詞典》:
活性炭
吸附能力很强的炭。是把硬木、果壳、骨头等放在密闭的容器中烧成炭再增加其孔隙后制成的。防毒面具中用来过滤气体,工业上用来脱色、使溶液纯净医药上用来吸收胃肠中的毒素、细菌或气体。
分類:
吸附
能力
很强
硬木
骨头
头等
密闭
容器
增加
孔隙
《國語辭典》:
梆子腔
拼音:
bāng zi qiāng
一种地方戏曲腔调。因演唱时以梆子加强节奏,故称为「梆子腔」。起于陕西,盛行于北方。音乐风格高亢激越,文词通俗易懂,使戏曲艺术更加群众化。简称为「梆子」。
分類:
梆子腔
戏曲
声腔
北方
硬木
木梆
梆子
打击乐器
按节
节拍
剧种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