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16,分14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刻石
柱石
石榴
磐石
石间
石鼓
岩石
石鼎
石林
巨石
玉石
石刻
石湖
二千石
百石
《國語辭典》:刻石  拼音:kè shí
1.将文字或图案刻在碑碣、崖壁上。《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刻石立于太学门外。」
2.刻有文字、图象的碑碣。《南史。卷五七。范云传》:「云以山上有秦始皇刻石,此文三句一韵,人多作两句读之,并不得韵。」
《國語辭典》:柱石  拼音:zhù shí
1.支撑屋梁的柱子和柱下的基石。唐。元稹 有鸟诗二○首之九:「大厦虽存柱石倾,暗齧栋梁成蠹木。」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押韵》:「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有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
2.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大臣。《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与皇家作柱石,不比儿曹辈。」
《國語辭典》:石榴  拼音:shí liú
植物名。安石榴科安石榴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地中海沿岸。高二至三公尺,叶具短柄,对生或丛生,长椭圆形或倒卵形。五月开花,一至五朵顶生,萼筒管状或钟形,红色或黄色,花单瓣或重瓣,朱红色罕白色。果也称为「石榴」,球形,深黄色或朱红色,熟时开裂,种子之外种皮肉质,可食。也称为「百花王」、「丹若」、「若榴」、「安石榴」。
《國語辭典》:磐石  拼音:pán shí
1.巨大的石头。如:「稳如磐石。」也作「盘石」。
2.比喻稳固的基础。《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3.县名。参见「磐石县」条。
《骈字类编》:石间(石间)
唐 杜甫 太平寺泉眼 石间见海眼,天畔萦水府。
唐 姚合 寄陆浑县尉李景先 月色生松里,泉声在石间。
分类:石间
《國語辭典》:石鼓  拼音:shí gǔ
1.鼓形的石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注》:「南径燕山下,悬岩之侧有石鼓,……耆旧言:燕山石鼓鸣,则土有兵。」《唐语林。卷五。补遗》:「邺西鼓山东北有石鼓,俗传石鼓鸣则兵起。」
2.周秦时的刻石。有十个,形圆,底大似墩,上刻有籀文。
《國語辭典》:石鼓文  拼音:shí gǔ wén
东周时秦人刻在鼓形石上的刻石文字。唐朝时在天兴三畤原出土(今陕西省宝鸡市),共有十块,每面环刻一首四言诗,内容多为歌颂田原之美和秦国国君的游猎情形。字体介于籀篆之间,其中一石字已磨灭,其馀九石也有残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也称为「秦刻石」。
《國語辭典》:岩石  拼音:yán shí
矿物的集合体,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种。构成地球上岩石圈的主要物质。
《國語辭典》:岩石(巖石)  拼音:yán shí
1.高大的石块。《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閒。」南朝梁。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其上则隐于帘肆之閒,卧于岩石之下。」
2.比喻重臣。宋。曾巩 与北京韩侍中启一:「自避远于烦机,久淹回于外服,宜从岩石之望,趣正衮衣之归。」宋。苏舜钦闻京尹范希文等谪官〉诗:「大议摇岩石,危言犯采旒。」
3.构成地壳的矿物。分为火成岩、水成岩、变质岩三大类。
《漢語大詞典》:石鼎
陶制的烹茶用具。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拓拔俭神道碑》:“居常服翫,或以布被、松牀;盘案之间,不过桑杯、石鼎。” 唐 皮日休 《冬晓章上人院》诗:“松扉欲啟如鸣鹤,石鼎初煎若聚蚊。” 宋 范仲淹 《酬李光化见寄》诗之二:“石鼎鬭茶浮乳白,海螺行酒灔波红。” 元 刘诜 《和友人游永古堂》:“胜日偶寻山寺幽,老僧石鼎沸茶沤。”
分類:烹茶用具
《國語辭典》:石林  拼音:shí lín
发育形成于热带、副热带石灰岩地区的石芽,高低错落、成群出现,有如树林,故称为「石林」。高可达数十公尺,石芽间溶沟很深,沟壁垂直。如:「云南路南石林」。
《国语辞典》:巨石  拼音:jù shí
体积巨大的石头。如:「这山上有一块巨石,相传是史前留下来的,吸引许多游客前来。」
《國語辭典》:玉石  拼音:yù shí
1.玉和石头。比喻好与坏、贤与愚。《楚辞。刘向。九叹。惜贤》:「游兰皋与蕙林兮,睨玉石之嵾嵯。」唐。杨烱〈和刘长史答十九兄〉诗:「居然混玉石,直置保松筠。」
2.玉。《汉书。卷六七。杨王孙传》:「裹以币帛,鬲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
3.美丽的石头。唐。韩愈 祭湘君夫人文:「将求玉石,仍刻旧文,因铭其阴,以大振显君夫人之威神。」
《國語辭典》:玉石俱焚  拼音:yù shí jù fén
美玉和石头一同被烧毁。语出《书经。𦙍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后指不论贤愚、善恶、好坏,同时受害,尽皆毁灭。《三国演义》第一一六回:「如执迷不降,打破关隘,玉石俱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既如此,何不乘机反邪归正?朝廷必有酬报。不然他日一败,玉石俱焚。」也作「玉石同焚」、「玉石同烬」、「玉石同沉」、「玉石俱烬」、「玉石俱摧」、「玉石俱碎」。
《國語辭典》:石刻  拼音:shí kè
刻有文字或图画的碑碣、崖壁等。《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金。元好问 济南杂诗:「石刻烧残宴集辞,雄楼杰观想当时。」
《漢語大詞典》:石湖
湖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西南, 吴县 与 吴江县 之间,西南通 太湖 ,风景优胜。相传为 范蠡 入五湖之口。 宋 范成大 晚年居此, 孝宗 书“石湖”二字以赐,因自号 石湖居士 。 清 钱谦益 《和范致能燕山道中绝句》之四:“一片 江 南图画里, 西湖 秋月 石湖 春。”
《國語辭典》:二千石  拼音:èr qiān dàn
汉代内自九卿、郎将,外至郡守、尉,俸禄皆为二千石,其中又分三等: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约当于后世的三品官,地位并不显赫。后因称郎将、郡守、知府为「二千石」。《史记。卷一○。孝文本纪》:「臣谨请阴安侯列侯顷王后与琅邪王、宗室、大臣、列侯、吏二千石议。」
《骈字类编》:百石
汉书百官公卿表: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
又赵广汉传:广汉奏请令长安游徼狱吏秩百石,其后百石吏差自重,不敢枉法妄系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