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顾琅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维基
顾琅(1880年—?),原名芮体乾,字石臣,号硕臣,江苏南京人。中国矿业工程师。1902年3月,南京矿路学堂总办俞明震带6名该学堂学生赴日本留学,其中有5名官费生:周树人(即鲁迅)、张邦华、芮体乾、伍仲文、刘乃弼,以及1名自费生陈衡恪。顾琅原名“芮体乾”,初到日本时便改名“顾琅”。他们这批学生同入日本弘文学院学习。在弘文学院期间,他曾和鲁迅合作编著了《中国矿产志》。后来他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他获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游学毕业进士。此后他曾任天津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教务长、奉天本溪湖煤矿公司技师、农商部第二区矿务监督、实业部参事、专门委员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孙肇圻(1881-1953),字北萱,号颂陀,晚号蒲石居士,江苏无锡惠山区石塘湾人。光绪28年秀才,历仼山东省教育研究所所长,江苏省教育厅秘书长,无锡万安市总董等。工书善画,著有《箫心剑气楼诗存》,《甲申杂咏》。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陈匪石(1883-1959) 原名世宜,号小树,又号倦鹤。江宁人。早年就读尊经书院,曾随张次珊学词。入同盟会。又随朱祖谋研究词学,并入南社,编《七襄》刊物。据传译有《最后一课》(郑逸梅《南社丛谈》)。历任上海各报记者、中国大学、华北大学、中央大学教授,1952年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纂。著有《旧时月色斋诗》、《倦鹤近体乐府》、《宋词举》、《声执》。      加诗稿书影、手迹。

人物简介

简介
字泽庵,号梅禅、觉非生、石母山人等,别署五郎、揭阳岭樵者,室名嚣嚣草庐、潜楼、礐石山楼、在涧庐。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桂岭双山村人。童年家贫,四五岁后渐识字,七岁入私塾,尔后兄吴雨三先生执教各地,均随之学。1902年考取秀才。1904年揭阳初创师范学校,以考试第一名进该校读书,翌年毕业,仍为第一名。复就读于广州两广优级师范学堂,数月后因母亲去世而缀学归家,旋赴新加坡执教于端蒙学堂。辛亥革命后任教于揭阳榕江学校。1911年与兄雨三等于故乡双山村创办守约学校,任校长。约1912年加入中国近代进步文学团体“南社”,与“南社”发起人之一高天梅并称“南北二枝(梅)”。1913年至1919年往返于潮汕与安南金塔之间。1920年至汕头,与兄雨三一同执教于礐石学校。1925年病逝。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寿铌(1885-1950) 字石工,一作石公、硕公,号珏庵、印丐、印丐、印侯、会稽山顽石、辟支尊者。山阴人。著名篆刻家。师事杨烈山、黄士陵,工书能词。有《墨史》、《重玄琐记》、《珏庵印存》、《珏庵词》等。
石德宽 朝代:清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86—1911 【介绍】: 清末安徽寿州人,字景吾,一作敬五,后改名经武。早年就学安徽陆军学校。光绪三十年留学日本,入警监学校。次年加入同盟会。三十四年冬,回安徽与熊成基等在安庆起义,同清军激战于集贤关口,失败后到上海。宣统三年三月参加广州起义,留守二牌楼机关,凭墙登屋,与敌激战,力竭身亡。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人物简介

黄鹤楼志·人物篇
蒋介石(1887~1975) 现代政治人物、国民党政府首脑。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后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国民党总裁、二战时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对中国近现代史进程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1932年秋,曾携宋美龄、孔祥熙等游览蛇山黄鹤楼故址,称黄鹤楼为“千古名胜”,主张“应予重修”,随后王葆心受邀起草了《重修武昌黄鹤楼募资启》公告各界。1935年春,蒋介石在武汉行营主任张学良、湖北省主席张群陪同下参观了新落成的蛇山大首义公园,并在抱膝亭古楼铜顶前合影。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张传琨(1887-1961),字卓身,号子石,早年参加南社,曾在县城办《民声报》,晚年寓城西大悲庵。其病逝后,诗稿大都烧掉了。因而,其散落在民间的诗作就显得弥足珍贵。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胡小石(1888-1962) 名光炜,号夏庐、倩尹,晚年别号子夏、沙公。斋名愿夏庐。南京人,原籍嘉兴。两江师范学堂毕业,早年师事李瑞清,李精碑学,又交沈曾植、郑大鹤、王静安、曾熙等,学帖学、金石文字学及书画、甲骨学等,书艺大进。1920年秋,梅庵(李瑞清)先生病逝,与梅庵先生同乡挚友曾熙共葬之于南京城郊牛首山雪梅岭罗汉泉,植梅三百株,筑室数间,名"玉梅花庵"。曾厉拒为蒋介石写六十寿文。光炜于文艺无所不通,尤以古文字学、书学、楚辞、杜诗、文学史最为精到。历任东南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教授。解放后任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有《胡小石论文集》。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891-1945,谱名后超,字凤石,号石子,又号复庐。上海金山张堰人,为高燮之甥。7岁入私塾,11岁即能文,15岁入秦山实枚学堂,17岁(1907年)入上海震旦学校,未数月即因大病辍学,遂乡居自学。少年时不满清廷腐败和丧权辱国,自名曰“光”,号“复庐”含光复汉土之意。1932年重印正德《金山卫志》,姚光作《跋》指明金山卫地理位置在战略上的重要,5年后,日军果从金山卫登陆,人们感佩其有先见之明。家乡沦陷前,他任金山抗日组织委员会征募处救济股长,支持抗战。家乡沦陷后,姚光蛰居上海,致力《金山艺文志》的编著,1919年始,历20余年终完成。同时抢救国家重要文献典籍,免遭外劫。1945年患腹膜炎卒于上海。宣统元年(1909年)11月13日近代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成立,姚光即首批入社,成为南社最年轻的社友。继续在《南社丛刻》以诗文鼓吹革命。民国七年(1918年),南社内部发生分歧,柳亚子愤而辞职,经社友推举姚光继任主任。故论南社主政者有“前有柳亚子,后有姚石子”之称。姚接任后,曾举行雅集于上海徐园,社中经费不足,他曾出资刊印《南社丛刻》第21、22两集。

人物简介

简介
原名永成,字春帆,别号石农、山农、砚山石农,1844年生于安顺城东北隅老宅,1928年辞世,葬于安顺东郊金钟山麓。清朝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副榜进士,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任思南训导兼印江教谕,民国后还乡办学。清末著名书画家何威凤出其门下,著有《浓花野馆诗抄》、《思南吟草》、《黎峨吟草》等。
浓花野馆诗抄
予幼喜为韵语,顾以未谙法律,不能成章。癸亥(1863),读书静乐寺,始肆力于诗法,间取前人论说,往复玩味。偶有所得,即一草一花,一水一石,辄为吟咏。予学诗自是始。因年名草,甲乙递增,亦有志之所为也。继以科名蹇涩,咎诗人之多穷,决然舍去,稿亦不复收拾,故戊寅(1878)后缺焉。乃者,故我依然,绝意进取,牢骚倾吐,结习难忘。而旧稿既失,弥增怏怏。近忽于同人处见是抄本,虽不具载,失尚无多,不啻出亡之子一旦返家,亟取自抄。鄙劣何堪自见,第半生心血,沾洒在是,存之亦惺惺自惜之意云尔!光绪丙申(1896)梅月,砚石山农并识。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庞俊(1896-1964) 初字少洲,因慕姜夔,更字石帚。成都人。博通经史。弱冠即受知赵熙、林山腴等川中名家。历任成都高等师范、成都师范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光华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弟子白敦仁集其诗词文为《养晴室遗集》。

人物简介

简介
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男,原名得华,号石穿,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彭家围子。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

人物简介

黄鹤楼志·人物篇
沙孟海(1900—1992) 书法家。原名文若,以字行,别署石荒、沙村、兰沙。浙江鄞县(现宁波市鄞州区)人。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社长、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擅长真、行、隶、篆,尤长于作擘窠大字,所写榜书见于全国许多名山胜景。抗战初期,曾专门到黄鹤楼故址寻访子安、费祎的神话故事。黄鹤楼重建落成后,虽因年高体弱不能再次登楼游览,但仍专门用擘窠大书法书写了一副清人萨迎阿所题“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派,古今无尽大江流”的楹联一副,祝贺黄鹤重归,被誉为书法珍品。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汪石青(1900—1927),字炳麟,安徽黟县玲山人。读书于家之俪乐园,古文诗词俱工,兼擅制曲。曾从天虚我生陈蝶仙学琴。民国十六年丁卯春,自沉于邑之屏山湖。遗著经长子稚青整理抄写,编为《汪石青全集》,由次子亚青在台湾影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