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浙江新昌人,字则耕,初名必用,字则行。金华黄□弟子。洪武初以经明行修,辟授本县训导。时兵革初靖,不用以经史授生徒,一时翕然向化。后以聋解官,自号石鼓山聋。有《得月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则耕,新昌人。洪武初举本学教谕以聋辞自号石鼓山聋有得月槁
朱陵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88—1768 【介绍】: 清安徽歙县人,字紫冈,号纪堂,别号石鼓山翁,又号花药山人。雍正二年进士,授刑部员外郎。累迁江西赣州知府,在任十年,有声。官至辰沅永靖道。有《绿满山房集》。
《國語辭典》:石鼓  拼音:shí gǔ
1.鼓形的石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注》:「南径燕山下,悬岩之侧有石鼓,……耆旧言:燕山石鼓鸣,则土有兵。」《唐语林。卷五。补遗》:「邺西鼓山东北有石鼓,俗传石鼓鸣则兵起。」
2.周秦时的刻石。有十个,形圆,底大似墩,上刻有籀文。
《國語辭典》:石鼓文  拼音:shí gǔ wén
东周时秦人刻在鼓形石上的刻石文字。唐朝时在天兴三畤原出土(今陕西省宝鸡市),共有十块,每面环刻一首四言诗,内容多为歌颂田原之美和秦国国君的游猎情形。字体介于籀篆之间,其中一石字已磨灭,其馀九石也有残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也称为「秦刻石」。
《國語辭典》:石鼓文  拼音:shí gǔ wén
东周时秦人刻在鼓形石上的刻石文字。唐朝时在天兴三畤原出土(今陕西省宝鸡市),共有十块,每面环刻一首四言诗,内容多为歌颂田原之美和秦国国君的游猎情形。字体介于籀篆之间,其中一石字已磨灭,其馀九石也有残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也称为「秦刻石」。
《國語辭典》:石鼓  拼音:shí gǔ
1.鼓形的石块。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注》:「南径燕山下,悬岩之侧有石鼓,……耆旧言:燕山石鼓鸣,则土有兵。」《唐语林。卷五。补遗》:「邺西鼓山东北有石鼓,俗传石鼓鸣则兵起。」
2.周秦时的刻石。有十个,形圆,底大似墩,上刻有籀文。
《漢語大詞典》:石鼓书院
原址在湖南衡阳县北石鼓山。唐元和年间李宽在山顶建屋读书。宋至道年间李士真在此创建书院,景祐年间仁宗赐名石鼓书院。文献通考·学校列为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南宋末书院毁于战火,元明时兴时废。清代重建。抗日战争中被毁,现已辟为公园。
《漢語大詞典》:神钲(神鉦)
(1).鉦之美称。鉦,古代军中乐器,其状如鼓。《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八·晋江左宗庙歌》:“神鉦一震,九域来同。” 晋 左思 《魏都赋》:“神鉦迢递於高峦,灵响时惊於四表。” 明沈鲸《双珠记·避兵失侣》:“铁骑铜駞万里威,神鉦羯鼓势如催,捻指 东京 累卵危。”
(2).指石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 洞庭 南口有 罗浮山 ,高三千六百丈, 浮山 东石楼下,有两石鼓,叩之清越,所谓神鉦者也。”
《漢語大詞典》:吴石
指 吴 地出土的石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异苑曰:‘ 晋武 时, 吴郡 临平 岸崩出一石鼓,打之无声,以问 张华 , 华 曰:“可取 蜀 中桐材,刻作鱼形,扣之则鸣矣。”於是如言,声闻数十里。’ 刘道民 ( 宋 孝武帝 )诗曰:‘事有远而合, 蜀 桐鸣 吴 石。’” 唐 骆宾王 《〈萤火赋〉序》:“夫类同而心异者,龙蹲归而 宋 树伐;质殊而声合者,鱼形出而 吴 石鸣。”
《国语辞典》:濯冠  拼音:zhuó guān
洗涤帽子。《礼记。礼器》:「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掩豆,浣衣濯冠以朝,君子以为隘矣。」唐。韩愈〈石鼓歌〉:「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