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祖龙鞭
 
秦王鞭
 
石桥东望
 
鞭桥
 
东海桥
 
秦帝桥
 
鞭山驱石
 
秦皇鞭鬼鞭
 
秦皇架石桥
 
秦王树石桥
   
秦皇驱峰
 
秦皇驱山
  
驱石到海
 
驱石架津
 
祖龙不成桥
 
相关人物
秦始皇


晋·伏琛《三齐略记》
秦始皇于海中作石桥,海神为之竖柱。始皇求与相见。神曰:「我形丑,莫图我形,当与帝相见。」乃入海四十里,见海神,左右莫动手,工人潜以脚画其状。神怒曰:「帝负约,速去。」始皇转马还,前脚犹立,后脚随崩,仅得登岸。画者溺死于海,众山之石皆倾注,今犹岌岌东趣,疑即是也。(据《五朝小说大观》本)
《太平御览》卷四〈天部四·日下〉
《三齐略》:「秦始皇作石桥于海上,欲过海看日出处。有神人驱石,去不速,神人鞭之,皆流血,今石桥犹赤色。」

简释

驱石:喻造桥有如神助。唐杜甫《陪李七司马造江上观造竹桥》:“合观却笑千年事,驱石何事到海东?”


例句

谁能求得秦皇术,为我先驱紫阁峰。 施肩吾 鄠县村居

逐日巡海右,驱石驾沧津。 李白 古风

合欢却笑千年事,驱石何时到海东。 杜甫 陪李八司马皂江上观造竹桥即日成往来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题短作简李公二首

秦皇虚费驱山力,英风一去更无言。 庄南杰 伤歌行

秦皇谩作驱山计,沧海茫茫转更深。 马湘 登杭州秦望山

长吉太狂太白颠,二公文阵势横前。谁言后代无高手,夺得秦皇鞭鬼鞭。 齐己 谢荆幕孙郎中见示乐府歌集二十八字

烟开秦帝桥,隐隐横残虹。 刘长卿 登东海龙兴寺高顶望海简演公

万里茫茫天堑遥,秦皇底事不安桥。 周匡物 应举题钱塘公馆

北军那夺印,东海漫难桥。 唐彦谦 咸通中始闻褚河南归葬阳翟是岁上追叙风概因成二十韵

自言来此云边住,曾看秦王树石桥。 徐凝 寄海峤丈人

曾见秦皇架石桥,海神忙迫涨惊潮。 徐钓者 自吟

秦王空构石,仙岛远难依。 李峤

愁约三年外,相迎上石桥。 李昌符 送人入新罗使

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 李白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蟾蜍同汉月,螮蝀异秦桥。 顾况 送从兄使新罗

《國語辭典》:石桥(石橋)  拼音:shí qiáo
石造的桥。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凌石桥之莓苔,越楢溪之纡萦。」
《分类字锦》:自然石桥(自然石桥)
异苑永宁县涛山有河水色红赤有自然石桥
分类:桥梁
《分类字锦》:石桥南畔(石桥南畔)
释景云 画松诗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石桥三港
三孔的石桥。港:桥下的涵洞
《漢語大詞典》:玉梁
(1).石桥的美称。 晋 王嘉 拾遗记·岱舆山:“北有玉梁千丈,驾玄流之上。” 唐 张说 《石桥铭》:“玉梁架迴,碧沼涵空。” 明 夏完淳 《九哀·云中游》:“秋飆动兮玉梁,芳草委兮河阳。”
(2).古代服带上的玉饰。 北周 庾信 《春赋》:“马是 天池 之龙种,带乃 荆山 之玉梁。”北史·陈顺传:“ 魏文帝 执 顺 手曰:‘ 渭桥 之战,卿有殊力。’便解所服金鏤玉梁带赐之。”
(3).指玉制的鱼形佩饰。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长安 有寳货行,有购得名玉鱼者,亦名玉梁,似今所佩鱼袋。”
(4).山名,即 安徽 东、西 梁山 。又称 天门山 。 五代 齐己 《舟中江上望玉梁山怀李尊师》诗:“残照 玉梁 巔,峨峨远櫂前。”
《漢語大詞典》:悬磴(懸磴)
石桥。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跨穹窿之悬磴,临万丈之絶冥。” 李善 注:“悬磴,石桥也。”
分類:石桥
《國語辭典》:秦桥(秦橋)  拼音:qín qiáo
秦始皇为过海观日所造的桥。参见「鞭石成桥」条。唐。李贺 古悠悠行:「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
《漢語大詞典》:秦梁
地名。一说 秦始皇 东巡涉水时从官提石所填的石桥。初学记卷五引 晋 郭缘生 《述征记》:“ 秦梁 ,地名也。或云 秦始皇 东巡,弗行旧道,过此水,率百官以下,人提一石以填之。俄而梁成。今覩所累石,无造作之处。”
《漢語大詞典》:鱼矼(魚矼)
可供钓鱼用的小石桥。 宋 苏轼 《江西》诗:“何人得儁窥鱼矼,举叉絶叫尺鲤双。” 元 王逢 《园馆杂事》诗之一:“竹树藏山石作门,鱼矼水带洗花痕。” 清 金张 《叉鱼谣》:“ 丁山 河口 朱老翁 ,自夸得儁窥鱼矼。”
《漢語大詞典》:石杠
亦作“ 石矼 ”。 石桥。一说为置于水中供人渡涉的踏脚石。尔雅·释宫:“石杠谓之徛。” 郭璞 注:“聚石水中,以为步渡彴也。孟子曰:‘岁十月徒杠成。’或曰今之石桥。” 晋 左思 《魏都赋》:“石杠飞梁,出控 漳 渠。” 唐 皮日休 《忆洞庭观步十韵》:“上戍看绵蕝,登村度石矼。” 清 曹寅 《雨夕送令彰还广陵》诗:“陂荡水连江,泥涂聚石矼。”
《漢語大詞典》:赵州桥(趙州橋)
原名 安济桥 。俗称 赵州 大石桥。位于 河北省 赵县 城南 洨河 上。 隋 开皇 、 大业 年间名匠 李春 所建,为我国现存古代著名建筑之一。 明 汤显祖 《邯郸记·入梦》:“驀过 赵州桥 ,蹬上这 邯郸 道。”《诗刊》1978年第2期:“ 中国 美丽的 洨河 上,那彩虹般的 赵州桥 呵,已经屹立了七百个冬春!”
《漢語大詞典》:祖龙浮海(祖龍浮海)
传说 秦始皇 于海中作石桥,海神为之竖柱, 始皇 求与相见,神言己貌丑,莫图其形,当与帝相见。 始皇 入海见海神,工人潜以脚画其状,海神怒,斥帝速去。 始皇 转马急返,仅得登岸,画者溺死于海,众山之石皆倾注。见《三齐略记》。 唐 李白 《永王东巡歌》之九:“ 祖龙 浮海不成桥, 汉武 寻阳 空射蛟。”
《漢語大詞典》:赶山鞭(趕山鞭)
威力巨大的神鞭。传说 秦始皇 筑石桥,欲渡海观日出处。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人辄鞭之。见太平寰宇记卷二十引《三齐略记》太平御览卷七三引《齐地记》《红旗歌谣·水从天上飞下来》:“集体力量比天大,强过 始皇 赶山鞭。”《民间文学》1979年第4期:“除 孟姜女 故事外,拾粪老人还讲了关于赶山鞭的传说。”
《漢語大詞典》:平拱
我国有些石桥的拱形不是半个圆,而只是圆弧的一段,拱的弧矢和跨度相比要小的多,这样的拱称“平拱”。 茅以升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桥》:“我国石拱,一般都是半圆形,如 卢沟桥 ,但这个桥( 赵州桥 )的拱形却不是半个圆,而只是圆弧的一段,因而拱顶在拱脚水平线上的高度,不是圆的半径,而是大大小于半径,这个高度叫做‘弧矢’。如按这桥拱形的圆弧说,圆的半径应当是27.7米,但因只用了一个弧,拱的弧矢就只有7.23米,和拱的跨度相比,约五分之一,这样的拱,叫做‘平拱’。”
《国语辞典》:秦王构石(秦王构石)  拼音:qín wáng gòu shí
形容秦始皇造桥有如神助而成桥的神奇。参见「鞭石成桥」条。
《漢語大詞典》:鞭石
(1).艺文类聚卷七九引 晋 伏琛 《三齐略记》:“ 始皇 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 城阳 一山石,尽起立。嶷嶷东倾,状似相随而去。云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至今犹尔。”后遂以“鞭石”为神助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东门则鞭石成桥,南极则铸铜为柱。” 宋 苏轼 《两桥诗·西新桥》:“岌岌类鞭石,山川非 会稽 。” 元 陈樵 《蔗庵赋》:“ 秦 人鞭石而望洋, 谢娥 入海而增喟。” 明 王世贞 《太和即事》诗之一:“路疑鞭石就,室似凿空悬。”
(2).相传 难留城 (今 湖北 宜昌 )山上有一石洞,洞中有两块大石,俗名阴阳石。阴石常湿,阳石常燥。每遇水旱不调,百姓便进洞祈福。天旱则鞭打阴石得雨,雨多则鞭打阳石天晴。事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夷水》。后作为乞求晴雨和洽的典故。 北周 庾信 《和乐仪同苦热》:“鞭石未成雨,鸣鳶不起风。” 唐 杜甫 《雷》之二:“暴尪或前闻,鞭石非稽古。”
《漢語大詞典》:鞭血
借指战争。 唐 鲍溶 《述德上太原严南书绶》诗:“终古鞭血地,到今耕稼繁。”
分類:战争
《漢語大詞典》:驱石(驅石)
指神助 秦始皇 驱石造桥的典故。典出艺文类聚卷七九引 晋 伏琛 《三齐略记》:“ 始皇 作石桥,欲过海观日出处,于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 城阳 一山石,尽起立……云石去不速,神人輒鞭之,尽流血,石莫不悉赤。” 唐 李白 《古风》之四八:“逐日巡海右,驱石驾沧津。” 唐 杜甫 《陪李七司马皂江山观造竹桥》诗:“合欢却笑千年事,驱石何时到东海。” 元 郝经 《秋兴》诗之三:“翩翩精卫休填海,驱石 秦 人已断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