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石器  拼音:shí qì
用石材制成的器具,如手斧、砍器、石刀、石锄等。
《國語辭典》: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時代)  拼音:xīn shí qì shí dài
石器时代的后期。为人类史前时代最晚的一个阶段。约从西元前八千年开始,迄西元前二千年至一千四百年为止。主要特点包括使用经过琢磨的燧石和精制石器、饲养家畜、播种农作、制作陶器、建造石墓等。
《国语辞典》:石器时代(石器时代)  拼音:shí qì shí dài
史前时代的一段时期。距今约二千馀万年,共持续二至三百万年。以制造和利用石制的工具为特徵。根据石器粗糙和精细的不同,可划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其中,旧石器时代占整个石器时代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时间。
《国语辞典》:震波碎肾石器(震波碎肾石器)  拼音:zhèn bō suì shèn shí qì
利用震波击碎肾结石的医疗器材。由两具放射线机射出束状x射线固定肾石,而以震波击碎。需要五百至八百次震波才能打碎一块肾结石,对人体组织不会造成明显伤害。
《国语辞典》:细石器(细石器)  拼音:xì shí qì
以石片、燧石等材料制成细小的工具,镶嵌在木柄或骨柄上作为狩猎、采集等之用,是旧石器晚期流行的石器。
《漢語大詞典》:石片石器
石器时代人类制造的石器工具之一。系用石片或石叶加工而成,主要有刮削器、尖状器和雕刻器等几类器形。延续使用于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
《国语辞典》: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  拼音:jiù shí qì shí dài
考古学上指人类文化最早的一个阶段。大约始于两百万年前,持续至一万二千年前,共占人类历史的百分九十九以上。以狩猎、捕鱼和采集方式维生,而以使用打制石器为其特徵。因工具技术的不同,分为早、中、晚三期。至旧石器时代的后期,人类演化已至智人阶段,精神生活愈见丰富。
《漢語大詞典》:响石(響石)
(1).击以发声的石器。 宋 沈括 梦溪笔谈·器用:“ 长安 故宫闕前,有 唐 肺石尚在,其制如佛寺所击响石而甚大。”
(2).巨石名。在今 江西省 南丰县 城东。 宋 王象之《舆地纪胜·江南西路》:“﹝响石﹞在 南丰县 东五十里,有巨石临路,高踰百仞,其上平坦,可容数百人。往来其旁者,语笑高低,应答如响。”
《漢語大詞典》:镌题(鐫題)
在金石器物上刻写。 唐 白居易 《读灵澈诗》诗:“ 东林寺 里西廊下,石片鐫题数首诗。”
《漢語大詞典》:椎拓
亦作“ 椎榻 ”。 将纸覆于金石器物,铺毡捶击,以摹印其形状和上面的文字、图像。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隶拾遗·武梁石室画像三石:“於是命工椎榻,分遗同好,较 马氏 所藏本多十之七八。”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碑帖·唐开成石刻十二经》:“第卷帙浩繁,椎搨之难,装池之费,不能家置一部也。”
《漢語大詞典》:石拓
将薄纸铺在石碑或石器上,轻拍轻打,使纸在碑或器的凹下处也凹下,再用蘸墨布团全面轻按,凹下处无墨,文字、图形便显示纸上,此种操作过程或成品,均称石拓。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关于 贯休和尚 的罗汉像,我认为倒是石拓的好,亲笔画似乎过于怪异。”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如 最澄 携归品中有《书法目录》,包括 王羲之 《十八帖》……等 唐 代石拓和真迹共十七种。”
分類:石碑石器
《漢語大詞典》:摹打
谓以纸覆于金石器物的铭刻上,铺毡捶击,然后用绵包醮墨,打印出铭刻的文字或图画。 宋 桑世昌 《兰亭博议·临摹》:“ 淳熙 戊申 汪季路 ……出所藏本谓予曰:‘本有肥瘦之异,当以孰为胜?’予以所见及所听 杨公 者告之。 季路 笑曰:‘摹打有不同耳,非有二本也。’”
《国语辞典》:贝冢(贝冢)  拼音:bèi zhǒng
人类在新石器文化阶段所遗留的遗迹,常包含骨角器、石器、贝壳、陶器或兽骨等。藉这些遗物,可推测当时文化进展的程度与人种分布、迁徙情形,作为重建史前人类生活的重要依据,台湾的圆山贝冢即是一例。
《国语辞典》:仰韶  拼音:yǎng sháo
地名。位于河南省渑池县的小村落。民国十年左右瑞典考古学者安德生(Anderson)曾在此发掘古代傅彩陶器及石器等,经考證为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因指其物所属的时期为新石器时代的一期,即命名为「仰韶期」。凡历史文化与此时期具有相同特徵者,称为「仰韶文化」。
《国语辞典》:河套文化  拼音:hé tào wén huà
中国旧石器晚期的文化,分布于华北河套地区。其石片器与欧洲的勒伐式及莫斯提式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