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刻石  拼音:kè shí
1.将文字或图案刻在碑碣、崖壁上。《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刻石立于太学门外。」
2.刻有文字、图象的碑碣。《南史。卷五七。范云传》:「云以山上有秦始皇刻石,此文三句一韵,人多作两句读之,并不得韵。」
《國語辭典》:碑碣  拼音:bēi jié
碑刻的统称。方者为碑,圆者为碣,后多混用。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诔碑》:「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才锋所断,莫高蔡邕。」《水浒传》第一回:「照那碑碣上时,前面都是龙章凤篆,天书符箓,人皆不识。」
《漢語大詞典》:贞珉(貞珉)
石刻碑铭的美称。 元 余阙 《化城寺碑》:“斵辤贞珉,永告无斁。” 蒋士超 《五人墓》诗:“不欲求仁竟得仁,永垂义烈勒贞珉。”
分類:石刻碑铭
《國語辭典》:飞天(飛天)  拼音:fēi tiān
在空中飞翔的神仙。佛教石刻壁画中常有飞天的造像。
《國語辭典》:墓志(墓誌)  拼音:mù zhì
埋在墓中的石刻文字,内容记述死者的生平,通常采散文形式。
《漢語大詞典》:石虎
(1).石刻的虎。古代帝王及贵族、官僚墓前的石刻群中往往包括石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易水:“其东谓之 石虎冈 ……有所遗二石虎,后人因以名冈。”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粉水:“ 粉水 旁有 文将军 冢墓,隧前有石虎、石柱,甚脩丽。”
(2).似虎的石头。 隋 卢思道 《从军行》:“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宋史·元达传:“ 达 私喜曰:‘我闻 李将军 射石虎饮羽,今树为我断,岂神助歟?’”
《漢語大詞典》:断石(斷石)
(1).陡峭的岩石。 唐 杜甫 《移居夔州作》诗:“农事闻人説,山光见鸟情。 禹 功饶断石,且就土微平。” 唐 杜甫 《白帝城最高楼》诗:“扶桑西枝封断石, 弱水 东影随长流。”
(2).断裂之石刻。 宋 黄庭坚 《跋翟公巽所藏石刻》:“《乐毅论》旧石刻軼其半者,字瘦劲无俗气,后有人復刻此断石文,摹传失真多矣。” 元 张翥 《辱井石栏》诗:“好事能收断石存,摩挲堪惜古云根。”
《國語辭典》:石本  拼音:shí běn
石碑的拓本。宋。米芾《宝章待访录》:「颜真卿寒食帖,右绫纸书在中书舍人钱协处,世多石本。」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如是我闻四》:「赏鉴家率以旧石本为新,新木本为旧,与之辩,傲然弗信也。」
分類:石刻拓本
《漢語大詞典》:镌石(鐫石)
指记功的碑文或其他石刻文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及 扬雄 《剧秦》, 班固 《典引》,事非鐫石,而体因纪禪。” 明 李贽 初潭集·相臣:“ 张丞相 见事常迟,数日之后,必当有悔,若復来徵文,当引视鐫石,告以闻上可也。”
《漢語大詞典》:玉刻
(1).象玉石刻成的,形容形态美观。 唐 皮日休 《石榴歌》:“玉刻冰壶含露溼,斓斑似带 湘娥 泣。”
(2).对刻本的美称。 宋 秦观 《怀李公泽学士》诗:“流传玉刻皆黄绢,早晚金闺报大刀。”
《國語辭典》:经幢(經幢)  拼音:jīng chuáng
刻有佛名或佛经的石柱。为圆形、六角形或八角形。多置于塔内或佛像前,用以制伏群魔或宣导众生。
《漢語大詞典》:石影
(1).石之阴影。 北周 庾信 《山斋》诗:“石影横临水,山云半绕峯。” 宋 谢翱 《岁月》诗:“日欹眠石影,树长食藤根。” 明 祝允明 《秋夜曲》:“明月深穿轆轤井,蕉桐成削藏石影。”
(2).石刻画像。 南朝 梁简文帝 《大爱敬寺刹下铭》:“花窟炎聚,石影光轻。” 唐 岑勋 《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取舍利三千粒,盛以石函,兼造自身石影,跪而戴之,同至塔下。”
《漢語大詞典》:石犀
石刻的犀牛。古代迷信,以为置于岸边可镇压水怪。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秦孝文王 以 李冰 为 蜀 守……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 唐 岑参 《石犀》诗:“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 元 袁桷 《送巨德新四川省郎中》诗之二:“筹边旧式传铜马,弔古新诗问石犀。”
《漢語大詞典》:刻像
石刻人像。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门阀观念》:“ 山东 济南 历下亭 的壁上有 李邕 与 杜甫 的刻像。”
分類:石刻人像
《国语辞典》:金石录(金石录)  拼音:jīn shí lù
书名。宋朝赵明诚撰,三十卷。录三代彝器及汉唐以来石刻二千种,以时代先后编为目录十卷,各注年月、撰书人名。后二十卷为跋尾,并作辨證题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