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类字锦》:夭矫曲成(夭矫曲成)
赵蕃甸人献嘉禾赋天鉴非远神珍是呈始苕亭而间出终夭矫而曲成
分类:禾稼
《分类字锦》:夭矫云起(夭矫云起)
夏侯惠景福殿赋尔乃察其奇巧观其微形嵚崟纡曲盘㸦欹倾或夭矫而云起或诘屈而环萦
分类:殿
《国语辞典》:身手矫捷(身手矫捷)  拼音:shēn shǒu jiǎo jié
动作矫健敏捷。如:「那警探身手矫捷,将人犯抓得正著。」
分类:矫健敏捷
《国语辞典》:企足矫首(企足矫首)  拼音:qì zú jiǎo shǒu
企足,踮起脚跟;矫首,抬起头。企足矫首比喻殷切的盼望等待。宋。吕祖谦《东莱博议。卷二○。周公王孙苏讼于晋》:「巍然被衮,号称天子,顾乃企足矫首,待晋之予夺以为轻重,何其衰也。」
《国语辞典》:矫激奇诡(矫激奇诡)  拼音:jiǎo jī qí guǐ
故作奇异偏激,违反常情。如:「世风日下,新潮的年轻人,常常喜欢以矫激奇诡的言行来赢得人们的注意。」
《国语辞典》:矫情立异(矫情立异)  拼音:jiǎo qíng lì yì
故意违反常情,以表示自己的超凡脱俗。如:「他的矫情立异,使得他在人群中显得特别突兀。」
《国语辞典》:矫情饰行(矫情饰行)  拼音:jiǎo qíng shì xìng
掩饰真情,装模作样。《隋书。卷四。炀帝纪下》:「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也作「矫情饰貌」。
《国语辞典》:矫情饰诈(矫情饰诈)  拼音:jiǎo qíng shì zhà
掩饰真情而以假面目欺诈人。宋。朱熹〈与宰执劄子〉:「伏念熹昨以蒙恩进职,辄具辞免,非敢矫情饰诈,罔上盗名。」
《国语辞典》:矫情自饰(矫情自饰)  拼音:jiǎo qíng zì shì
掩藏真情,粉饰自己。《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魏书。卷一六。道武七王列传。京兆王黎传》:「初,叉之专政,矫情自饰,劳谦待士,时事得失,颇以关怀。」
《国语辞典》:矫若惊龙(矫若惊龙)  拼音:jiǎo ruò jīng lóng
形容笔势、舞姿等的伸缩、腾转,恰如乍现之龙般耀眼夺神。《晋书。卷八○。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国语辞典》:矫若游龙(矫若游龙)  拼音:jiǎo ruò yóu lóng
形容笔势、舞姿等灵活似游龙的姿态。明。梅鼎祚《玉合记》第一一出:「看他矫若游龙,超踰集鸟。……夜月红楼,树下霓裳出月。是好舞也。」
《国语辞典》:矫饰伪行(矫饰伪行)  拼音:jiǎo shì wèi xìng
假装掩饰,言行虚伪。宋。陈师道《后山诗话》:「某公用事,排斥端士,矫饰伪行。」
《国语辞典》:矫邪归正(矫邪归正)  拼音:jiǎo xié guī zhèng
矫正错误而归往正途。《晋书。卷一二二。吕光等载记。史臣曰》:「矫邪归正,革伪为忠。」
《国语辞典》:矫言伪行(矫言伪行)  拼音:jiǎo yán wèi xìng
矫饰虚伪的言论行为。《庄子。盗蹠》:「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宋。秦观〈论议下〉:「矫言伪行之人,弊车羸马,窜伏岩穴,以幸上之爵禄。」
《国语辞典》:矫正处分(矫正处分)  拼音:jiǎo zhèng chǔ fèn
一种保安处分。它并不像一般刑罚,而是对身心不正常的犯人,施以强制纠正与治疗。偏重于教化与矫治,使不正常的人成为正常,不再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