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146,分210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闻知
生知
知时
知子
致知
旧知
知言
情知
罔知
知归
知政
知遇
知兵
极知
受知
《漢語大詞典》:闻知(聞知)
(1).听说;知道。书·胤征:“ 羲 和 尸厥官,罔闻知。”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使四面求医药,天下皆闻知。” 茅盾 《雨天杂写之五》:“ 苻坚 闻知了他的大名,便派骁骑将军 吕光 带兵打 龟兹国 ,‘请’他进关。”
(2).见闻;知识。书·无逸:“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北史·列女传·房爱亲妻崔氏:“性严明,有高节,歷览书传,多所闻知。” 宋 叶适 《汉阳军新修学记》:“一其趋向,厚其师友,畜其闻知,广其伦类。”
(3).谓由传闻传授而有所认识。语本孟子·尽心下:“由 文王 至於 孔子 ,五百有餘岁,若 太公望 、 散宜生 ,则见而知之;若 孔子 ,则闻而知之。” 清 颜元 存学编·总论诸儒讲学:“其郊使见知闻知者,知尊慕 孔 孟 ,善谈名理,不作恶,不奉释老名号。” 秦牧 《艺海拾贝·鲜荔枝和干荔枝》:“古代 墨 家把知识来源分为三类,这就是‘亲知’、‘闻知’、‘说知’……‘闻知’是从旁人口头或书面传授得来的知识。”
《漢語大詞典》:生知
谓不待学而知之。语本《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人理之旷,道德之远,阴阳之变,鬼神之情,缅邈玄奥,诚难生知。” 宋 王禹偁 《神童刘少逸与时贤联句》诗序:“生性如生知,辞如老成,一联一咏,令人振惊。” 明 宋濂 《新刻〈楞伽经〉序》:“经凡一百五十一品,兹所存者,特其一尔,其言幽眇精深……钦惟皇上以生知之圣,一观輒悟。”
分類:不待学而
《分类字锦》:知时(知时)
左传:凤鸟氏,历正也。杜注:凤鸟知天时,故以名历正之官。
杜甫 春雨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成公绥鸿雁赋序:夫鸿渐著羽仪之叹,小雅作于飞之歌,斯乃古人所以假象兴物,有取其美也。余又奇其应气而知时,故作斯赋。
《分类字锦》:知子
宋史范仲淹传论:仲淹谓:诸子纯仁得其忠,纯礼得其静,纯粹得其略,知子孰与父哉??。
分类:
《國語辭典》:致知  拼音:zhì zhī
了解善恶吉凶、穷究知识、启发良知。语出《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元史。卷一七四。列传。姚燧》:「燧之学,有得于许衡,由穷理致知,反躬实践,为世名儒。」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朱子晚年定论》:「朱子一生效法孔子,进学必在致知,涵养必在主敬。」
《漢語大詞典》:致良知
良知。语出孟子·尽心上:“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本指一种天赋的道德意识。 明 王守仁 提出“致良知”的道德修养方法。认为良知即天理,存在于人的本体中。人们只要推极良知于客观事物,则一切行为活动就自然合乎理,即自然合乎封建伦理道德的标准。 王守仁 也将这种“致良知”的功夫叫做“致知格物”。
《漢語大詞典》:旧知(舊知)
犹故交。三国志·魏志·袁术传:“吾备旧知,故陈至情。” 南朝 宋 谢瞻 《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诗:“方舟析旧知,对筵旷明牧。”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 蔡先生 确是一个很念旧知的人。”
分類:故交
《國語辭典》:知言  拼音:zhī yán
1.有远见的言论。《左传。襄公十四年》:「秦伯问于士鞅曰:『晋大夫其谁先亡?』对曰:『其栾氏乎?』……秦伯以为知言,为之请于晋而复之。」
2.从言谈中了解他人的真意。论语。尧曰:「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孟子。公孙丑上》:「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
《國語辭典》:情知  拼音:qíng zhī
明知、清楚的知道。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红楼梦》第四回:「薛蟠见母亲如此说,情知扭不过的,只得吩咐人夫,一路奔荣国府来。」
分類:深知明知
《高级汉语词典》:罔知
不知
《漢語大詞典》:知归(知歸)
(1).思归。 南朝 齐 谢朓 《拜中军记室辞隋王笺》:“虽復身填沟壑,犹望妻子知归。”
(2).谓知所归循、归依。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悬书有附,委篋知归。” 唐 李彦芳 《乐德教胄子赋》:“入于国学,习者由是知归;祭于瞽宗,享者于焉报本。”
(3).欲求归隐。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诗:“知归俗可忽,取适事莫并。” 浦起龙 心解:“‘知归’、‘取适’言能知归隐,薄俗便可忘忽;自取适情、万事谁堪比并。”
《漢語大詞典》:知政
(1).为政。谓主持政务。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子产 其将知政矣,让不失礼。”国语·周语中:“若是而知 晋国 之政, 楚 越 必朝。” 韦昭 注:“知政,谓为政也。”韩非子·说林下:“君长自知政,公无事矣。”
(2).明察政事。《礼记·乐记》:“审乐以知政。” 郑玄 注:“听乐而知政之得失。”汉书·艺文志:“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
《國語辭典》:知遇  拼音:zhī yù
受人赏识而被优待或重用。《北史。卷二六。宋隐传》:「帝称善者久之,因是大被知遇,赐名为弁,意取弁和献玉,楚王不知宝之也。」
《國語辭典》:知兵  拼音:zhī bīng
通晓军事。《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兵未战而先见败徵,此可谓知兵矣。」
《漢語大詞典》:极知(極知)
极其智慧。韩非子·说难:“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説行而有功则德忘。” 陈奇猷 集释:“谓所谋之事甚为智慧。”
通晓,深知。 唐 张守节 史记正义·谥法解:“极知鬼神曰灵。” 唐 萧妃 《夜梦》诗:“昨日梦君归,贱妾下鸣机。极知意气薄,不著去时衣。” 明 袁宏道 《舟中与诸上人谈亡友潘雪松事》诗:“极知实落栖真地,不是荒唐渺默乡。”
《國語辭典》:受知  拼音:shòu zhī
得到他人的知遇。唐。司空图书屏记〉:「因题纪唱和,乃以书受知于裴公休。」
分類:知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