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16
典故
1
词典
10
分类词汇
200
佛典
1
其它
4
共216,分1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孰料
豫知
洞知
灭口
泄露
达知
察眉
识羞
密告
瞒却
洞悉
隐瞒
阴恶
明悉
告知
《国语辞典》:
孰料
拼音:
shú liào
怎么料想得到、谁知道。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孰料夫人以恩成怨,变易前姻,岂得不为失信乎?」
分类:
料想
谁知
知道
王实甫
《漢語大詞典》:
豫知
谓事先知道。 汉 袁康
《
越绝书·外传枕中
》
:“ 范子 曰:‘人有之,万物亦然,天地之间,人最为贵,物之生穀为贵,以生人与魂魄无异,可得豫知也。’”
《
汉书·丙吉传
》
:“时岂豫知天下之福,而徼其报哉!” 鲁迅
《伪自由书·推背图》
:“听说,
《推背图》
本是灵验的,某朝某帝怕他淆惑人心,就添了些假造的在里面,因此弄得不能豫知了。”
分類:
事先
先知
知道
《漢語大詞典》:
洞知
清楚地知道。 宋
洪迈
《夷坚乙志·王俊明》
:“ 蜀 人 王俊明 ,洞知未来之数,虽瞽两目,而能説天星灾祥。” 鲁迅
《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
:“因为他洞知弊病,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分類:
清楚
楚地
知道
《國語辭典》:
灭口(滅口)
拼音:
miè kǒu
1.防人泄漏秘密而杀之。《战国策。楚策四》:「恐春申君语泄而益骄,阴养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新唐书。卷一一二。列传。王义方》:「杀人灭口,此生杀之柄,不自主出,而下移佞臣,履霜坚冰,弥不可长。」
2.塞人之口,免得予人口实。《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荆轲》:「虽有管、晏,不能为之谋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分類:
采取
为防
防止
措施
避免
知道
内情
口实
《國語辭典》:
泄露
拼音:
xiè lù
将消息或秘密向人透露。如:「这件事已列为最高机密,不可以随便泄露。」
《國語辭典》:
泄露(洩露)
拼音:
xiè lù
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如:「泄露秘密」、「泄露消息」。也作「泄漏」、「泄漏」。
分類:
泄露
不应
显露
暴露
透露
应该
流露
露出
出去
显现
知道
道了
《國語辭典》:
达知(達知)
拼音:
dá zhī
传达。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小姐既有见怜之心,小生有一简,敢烦小娘子达知肺腑咱。」
分類:
反映
通达
知道
《漢語大詞典》:
察眉
《
列子·说符
》
:“ 晋国 苦盗。有 郄雍 者,能视盗之貌,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 晋侯 使视盗,千百无遗一焉。”后因以“察眉”谓察看人的面容便知道实情。 唐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
:“即事须尝胆,苍生可察眉。” 明
王世贞
《送李员外实夫》
诗:“有疏堪流涕,无人可察眉。”
分類:
察看
面容
知道
实情
《漢語大詞典》:
识羞(識羞)
知道羞耻。多用于否定式。
《三国演义》
第七十回:“ 张郃 出马,见了 黄忠 ,笑曰:‘你许大年纪,犹不识羞,尚欲出战耶?’” 清
李渔
《奈何天·伙醋》
:“俗语説得好,一日不识羞,三日喫饱饭。”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哈哈,骗子……你不识羞。”
分類:
知道
羞耻
否定
定式
《國語辭典》:
密告
拼音:
mì gào
暗中告密、私下告知。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一七。笃行》:「招矿夫三人,令杀公。……晨发,邻人密告曰:『公知夜来危乎!所共饭矿夫,磨刀霍霍者,意在公也。』」《三国演义》第一一八回:「请退左右,维有一事密告。」
分類:
密告
秘密
不让
密地
告发
知道
报告
发信
告诉
《国语辞典》:
瞒却(瞒却)
拼音:
mán què
隐瞒实情,不让人知道。《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又怕车夫漏泄机关,连这个车夫都瞒却。」
分类:
隐瞒
实情
不让
知道
《國語辭典》:
洞悉
拼音:
dòng xī
明白、通晓。《文明小史》第四八回:「金道台在席面上极其客气,因为听说劳航芥是在外洋做过律师回来的,又是安徽抚宪聘请的顾问官,一定是学问渊深,洞悉时务,便同他问长问短,著实殷勤。」
分類:
洞悉
透彻
知道
《國語辭典》:
隐瞒(隱瞞)
拼音:
yǐn mán
瞒住,不让别人知道。《红楼梦》第七三回:「太太们要问,我可以隐瞒遮饰过去,是他的造化。」《文明小史》第三○回:「书办该死,不曾禀过大老爷,还求太爷积些功德,代书办隐瞒了过去罢。」
分類:
隐瞒
掩盖
真相
不让
知道
《國語辭典》:
阴恶(陰惡)
拼音:
yīn è
1.不被人知道的恶事。汉。王充《论衡。祸虚》:「韩非、公子卬有阴恶伏罪,人不闻见,天独知之。」
2.阴险且恶毒。《新唐书。卷一八四。路岩传》:「俄与韦保衡同当国。二人势动天下,时目其党为『牛头阿旁』,言如鬼阴恶可畏也。」
分類:
阴险
险恶
恶毒
知道
恶事
恶行
《漢語大詞典》:
明悉
(1).详细地了解或知道。
《
南史·袁枢传
》
:“ 枢 博学,明悉旧章。”
《东周列国志》
第一○五回:“前諫者,但数寡人之罪,未尝明悉存亡之计。” 梁启超
《论湖南应办之事》
:“民间素不知地方公事为何物,一切条理,皆未明悉。”
(2).详细;清楚。 明
李时珍
《
本草纲目·草七·蓬蘽
》
:“五説近是,而欠明悉。”如:这个规定不明悉,要酌加修改。
分類:
详细
清楚
了解
知道
《國語辭典》:
告知
拼音:
gào zhī
告而使知。《老残游记》第二○回:「昨天你们商议时,怎样说的?从实告知!本县可以开脱你们。」
分類:
告知
告诉
诉人
知道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