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5
典故
1
词典
6
分类词汇
7
佛典
7
其它
4
对语
75
分类词汇
知止足
认业
知止
止足
贵足
饮河满腹
足够
《漢語大詞典》:
知止足
知足。
《
旧唐书·李靖传
》
:“﹝ 靖 ﹞寻以足疾上表乞骸骨,言甚恳至。 太宗 遣中书侍郎 岑文本 谓曰:‘朕观自古已来,身居富贵,能知止足者甚少……公能识达大体,深足可嘉。’”
分類:
知足
《漢語大詞典》:
认业(認業)
(1).犹认命。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
卷三:“又谓 魏公 对太后曰:‘自家无子,不得不认业。’……恭惟太皇太后,天下之母也,以其无子,而令认业,为臣子者,悖慢至此,不几於跋扈者乎?”
(2).知足。
《金瓶梅词话》
第四六回:“ 玉楼 戏道:‘好个不认业的!人家有这一件皮袄,穿在身念佛。’”
分類:
知足
《國語辭典》:
知止
拼音:
zhī zhǐ
1.适可而止,不作无限的要求。《老子》第四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四游记。东游记。第四回》:「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开,振衣千仞冈,何必恋尘埃?」
2.知其所应止之处。《礼记。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宋。朱熹〈章句〉:「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
分類:
懂得
适可而止
至善
境地
知足
《漢語大詞典》:
知止不殆
谓适可而止,就能避免危险。
《
老子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汉书·疏广传
》
:“ 广 谓 受 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宋
苏轼
《黄州安国寺记》
:“﹝ 继连 ﹞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 连 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亦作“ 知足不殆 ”。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二》
:“太傅 疎广 谓少傅 受 曰:‘吾闻“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
分類:
适可而止
避免
危险
《漢語大詞典》:
止足
谓凡事知止知足,不要贪得无厌。语出
《
老子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
汉书·隽疏于薛等传赞
》
:“ 疏广 行止足之计,免辱殆之絫。” 唐
白居易
《自宾客迁太子少傅分司》
诗:“诚合知止足,岂宜更贪饕?”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事部三》
:“人若存一止足之心,则贫贱而衣食粗足,可以止矣。” 严复
《论世变之亟》
:“物不足则必争,而争者人道之大患也,故寧以止足为教。”
分類:
凡事
知足
贪得无厌
《漢語大詞典》:
贵足(貴足)
(1).谓以知足为贵。 晋
左思
《咏史诗》
之八:“饮河期满腹,贵足不愿餘。”
(2).犹贵步。 明
叶宪祖
《夭桃纨扇》
第七折:“登金榜,闻已步瀛洲,贵足还来游贱地。”
《
二刻拍案惊奇
》
卷四:“问道:‘老先生定是贵足,如何踹此贱地?’”
《歧路灯》
第三八回:“ 惠养民 开口道:‘ 孔学兄 贵足初踏贱地,失误迎迓,有罪!’”
分類:
知足
《國語辭典》:
饮河满腹(飲河滿腹)
拼音:
yǐn hé mǎn fù
语本《庄子。逍遥游》:「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勉人知足,最忌贪多。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四。简事》:「巢林一枝,鸟见遗于丛苇;饮河满腹,兽不吝于洪波。」
分類:
知足
无益
《國語辭典》:
足够(足夠)
拼音:
zú gòu
充足、不缺乏。如:「他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独自完成这件工作。」也作「足敷」。
分類:
足够
知足
大限
应有
限度
满足
需要
程度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