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辞典
石祁子(世称 心正知礼 )赵知礼(字 齐旦 忠 )
慎知礼
韩崇训(字 知礼 )
赵安仁(字 乐道 文定 )
僧知礼(别称 法智、智礼 字 约言 金 法智大师 世称 四明尊者 知礼 )
元奉宗(字 知礼 )
王钦若(字 定国 文穆 冀国公 )
陈彭年(字 永年 文僖 )
张知白(字 用晦、晦之 文节 )
慎知礼
谭知礼(字 子立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春秋时卫国人。父石骀仲为卫大夫,死后无嫡子,有庶子六人争当继承者。掌卜之人谓之曰若沐浴佩玉,则得吉兆。五人皆听从其言。独石祁子以为持亲丧,不沐浴佩玉,人称心正知礼。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9—565 【介绍】: 南朝陈天水陇西人,字齐旦。涉猎文史,善隶书。陈霸先(陈武帝)讨元景仲,引为书记,每占授军书,下笔便就,军国大事,参预谋划。侯景平,授中书侍郎。入陈,为散骑常侍,太府卿。陈文帝天嘉元年,进爵为伯。王琳平,除吴州刺史。再迁右卫将军。卒谥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28—998 【介绍】: 宋衢州信安人。慎温其子。幼好学,年十八,为钱俶掌书记。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从俶归宋,授鸿胪卿。历知陈州、兴元府。以母老乞归养,退处十年。至道三年,以工部侍郎致仕。自幼至白首,岁读《五经》。每开卷,必正襟危坐,从不懈怠。全宋文·卷四二
慎知礼(九二八——九九八),衢州信安(今浙江衢州)人。幼好学,年十八,献书钱俶,署校书郎。未几为掌书记。后从俶归宋,授鸿胪卿,历知陈州、兴元府。以母老乞归,退处十年。至道三年以工部侍郎致仕。咸平初卒,年七十一。《宋史》卷二七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5—1010 【介绍】: 宋磁州武安人,字知礼。韩重赟子。以荫补供奉官。从征河东,权知麟州。屡败西夏李继迁。以功擢西上閤门使,邠、宁、环、庆、清远军都巡检使,徙镇定、高阳关行营钤辖,屯镇州。契丹兵至威武军,崇训陈兵唐河,扼其要路,迫敌遁去。移并、代钤辖,权知并州,与大将王超袭破契丹于定州。真宗景德初,契丹兵南下,又与王超追袭至镇州。大中祥符二年,授右龙武军大将军,领韶州防御使。以本官分司西京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8—1018 【介绍】: 宋洛阳人,字乐道。赵孚子。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历太常丞等职。真宗朝,拜右正言,预重修《太祖实录》。迁知制诰、知审刑院,充翰林学士。从真宗至澶渊订和盟,并撰答书。后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累官至御史中丞。卒谥文定。有文集。全宋诗
赵安仁(九五八~一○一八),字乐道,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进士。历大理评事、光禄寺丞,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迁太常丞。真宗咸平三年(一○○○),知制诰。景德三年(一○○六),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罢(《宋宰辅编年录》卷三)。天禧二年卒,年六十一。谥文定。有集五十卷,已佚。《宋史》卷二八七有传。全宋文·卷一六七
赵安仁(九五八——一○一八),字乐道,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赵孚子。雍熙二年登进士第,历大理评事、光禄寺丞,召试翰林,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咸平三年知制诰、副夏侯峤巡抚江南,还,知审刑院。继判尚书省刑部兼制置群牧使,同知三班、审官院。景德初为工部员外郎,充翰林学士。陪伴辽使臣,作《戴斗怀柔录》三卷以献。三年,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俄修国史。累迁尚书右丞,又知兼宗正卿。天禧二年改御史中丞,卒,年六十一,谥文定。有集五十卷。《宋史》卷二八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0—1028 【介绍】: 宋僧。四明人,字约言。俗姓金。七岁丧母,发愿出家,十五岁受具。二十岁从宝云寺义通法师习天台教观。甫经一月,便能讲经。与高僧慈云相结,义同手足。未几,名撼四方,净侣云集。太宗淳化间出主乾符寺,寻迁延庆寺,专事忏讲四十余年,生徒遍于东南。真宗赐号法智大师,世称四明尊者。后世尊为天台宗十七祖。有《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大悲忏仪》等。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0—1028 【介绍】: 宋僧。四明人,俗姓金,名知礼,字约言。年十五出家,师事宝云寺义通法师。讲天台教观。真宗天禧四年住延庆寺,学徒甚众。有《十义书》、《融心解》等多种。全宋文·卷一七四
知礼(九六○——一○二八),又称智礼,字约言,俗姓金氏,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幼出家,十五岁受具足戒。二十岁从天台螺溪传教院义通学天台教观。端拱元年师卒,遂继席弘化。后居四明延庆院。四十馀年中,讲论佛典,修礼忏法,并与本宗「山外派」展开长期争论,开创山家派,成为天台宗著名义学高僧,后人尊为天台宗第十七祖,人称四明尊者,宋真宗赐号法智大师。天圣六年卒,年六十九。著述宏富,有《十二门指要钞》、《观心二百问》、《金光明经文句》、《观音玄义记》、《观音义疏记》、《观经疏妙宗钞》、《四明十义书》、《四明尊者教行录》等,多存。见释宗晓《四明尊者年谱》(《大正藏》卷四六),《佛祖统纪》卷八。补续高僧传·义解篇
知礼。字约言。四明金氏子。父母祷佛而生。神宇清粹。不与众伦。出家具戒。从宝云习教观。大有解入。与慈云相结。义同手足。端拱元年。宝云归寂。遂继席弘化。学众云委。咸平中。郡大旱。与慈云同修光明忏祈雨。约三日无应当。然一手供佛。忏未竟。雨已大浃。是年。遣门人如什二子。持十义书观心二百问。诣钱塘昭师室。初是。光明玄。有广略二本。景德前。钱塘恩师制发挥记。专解略本。谓。十种三法。纯谈法性。不须更立观心。广书有之者。后人擅加耳。师于是。作扶宗记。大明广书附法观心之义。谓恩师之废观心。是谓有教而无观。有梵天昭孤山圆。皆奉先门学。述辩讹。以助略书。彼此诘难往返。绵历七载。乃总结前后。为书二卷。凡十章。因为十义书。又设为二百问以质之。时。孤山居昭师座端。观如什论不已。遽白郡守。以来无公据发遣。令还不复致答。事乃已。祥符六年。建念佛施戒会。岁视为尝。且撰融心解。明一心三观。显四净土之旨。天禧改元。谓其徒曰。半偈亡躯。一句投火。圣人之心。为法如是。吾将捐身。以警懈怠。乃与异闻。结十同志。修法华忏。三载期满。将焚身以供妙经。秘书杨大年。以常住弘法为请。并诸公。交劝力止之。乃复结十僧。修大悲忏法三载。以酬素愿。是年。述消复三用章。对孤山阐义钞。四年驸马李遵勖。奏师高行遗身。上嘉叹。赐号法智。且遣内侍。至延庆寺。命修法华忏三日。为国祈福。因撰观音别行玄记。观经疏妙宗钞。天圣改元。天童凝禅师。贻书论指要钞。拣示达磨门下三人。得道浅深。为不可。师为改之。三年。大弘放生之业。五年。制光明文句记。以迫归寂。不及终帙。六年元旦。建光明忏七日。为顺寂之期。至五日。结跏趺坐。召大众说法。称佛号。奄然而逝。寿六十九。夏五十四。露龛二七日。颜貌如生。爪发俱长。塔于南城崇法院之左。师著述数十种。发明天台一家之旨。无剩义矣。诚为前达之功臣。后学之模范。独于起信。大有悟入。故多所援据。后人扁其堂。曰起信。示不忘也。师门学甚夥。而尚贤为之冠。嗣法智。主延庆。道化大行。尝晨入忏堂。见一虎伏几前。贤直进。展尼师坛于虎背。拜之。寂无所睹。奇哉。则其人为可知矣。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一
释知礼,字约言。明州金氏子。其父母梦神僧携一童,畀之曰:“此佛子罗睺罗也。”未几生礼。七岁丧母,号哭不绝,白父求出家,依太平兴国寺洪选得度。及长,诣宝云寺义通法师学教观圆顿之旨,一受即了。淳化中主乾符寺,寻徙保恩院,敷扬教观,学徒踵至。会明州旱,礼与慈云式同修光明忏。约三日不雨,当自焚一手。如期,果大雨。大中祥符三年,重建保恩寺,赐名“延庆”。六年建念佛施戒会。自兹以降,每岁二月望,以为常举。尝集十僧,修《法华忏》三年,更集十僧修《大悲忏》三年,积精竭诚,千日无倦。人以为难,自礼视之,乃若固然。复于佛前,并爇三指,真心妙谛,超然生死。天禧四年,赐号“法智大师”,敕令住世演教。礼以从上诸祖,阐扬净土者,多谭事相,空示观门,暂被时机,未穷圆顿。因取天台《观无量寿经疏》,研极理奥,曲畅玄风,成《妙宗钞》数万言。时方诏天生立放生池,礼舍钵资,集诸善缘,结放生会,每岁佛诞日,纵诸鱼鸟。有司以闻,敕枢密刘筠撰文,立碑院内。天圣六年正月元日将示寂,建《光明忏》七日。至五日,结跏趺坐,召众说法,称佛数百声,奄然而逝,年六十九。露龛二七日,爪发加长。阇维时,舌根不坏,若莲华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1—1038 【介绍】: 宋杭州馀杭人,字知礼。元德昭孙。真宗景德间进士。仁宗初,知海门县,地苦斥卤,为凿池注甘泉,民甚利之。累官屯田员外郎,致仕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2—1025 【介绍】: 宋临江军新喻人,字定国。太宗淳化三年进士。真宗咸平初判三司理欠凭由司,建言放逋负一千余万、释系囚三千余人。历知制诰、翰林学士。咸平四年为参知政事。景德元年契丹入侵,密请真宗赴金陵,为寇准所阻。累表罢职。判尚书都省,领修《册府元龟》,揽功委过。大中祥符中,承密旨造天书,献符瑞,以天书仪卫副使从封泰山,祀汾阴。累迁吏部尚书,加枢密使、同平章事。天禧元年加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三年罢相出判杭州。仁宗天圣元年再相。智数过人,奸邪险伪,与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圭交结,时谓之“五鬼”。卒谥文穆。有《卤簿记》、《圣祖事迹》等。全宋诗
王钦若(九六二~一○二五),字定国,新喻(今江西新馀)人。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文庄集》卷二八《王公行状》),为亳州防禦推官。真宗咸平三年(一○○○)擢翰林学士(《同上》)。四年,参知政事(《学士年表》),加给事中。景德元年(一○○四)判天雄军。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为枢密使、同平章事(《隆平集》卷四)。天禧元年(一○一七)拜左仆射(《东都事略》卷四九本传)。三年,出判杭州。四年,判河南府(《隆平集》),以擅去官守降分司南京。仁宗天圣元年(一○二三)复同平章事。二年,封冀国公。三年卒,年六十四(《文庄集》卷二九《王公墓志铭》)。谥文穆。《宋史》卷二八三有传。今录诗四首。黄鹤楼志·人物篇
王钦若(962~1025) 北宋官员。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淳化三年(992)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参知政事、刑部侍郎、山南东道(治所湖北襄阳)节度使等职。宋真宗时期两度出为宰相,人称为“瘿相”,是主和势力代表。追赠太师、中书令,谥“文穆”。曾主持编纂《册府元龟》。《宋史·王钦若传》载王钦若出生于黄鹤楼:“父仲华,侍祖郁官鄂州。会江水暴至,徙家黄鹤楼,汉阳人望见楼上若有光景,是夕,钦若生。”全宋文·卷一九一
王钦若(九六二——一○二五),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淳化三年进士甲科,为亳州防禦推官。召试学士院,拜右正言、知制诰,翰林学士。咸平四年参知政事。景德初,契丹南下,密请迁都金陵,为寇准所阻。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判天雄军,提举河北转运司,又以尚书左丞知枢密院事,大中祥符间伪造天书,争献符瑞,力主封泰山,祀汾阴。历礼、户、吏三部尚书,天禧元年迁枢密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年,出判杭州。仁宗时复拜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进司徒,封冀国公,天圣三年卒,赠太师、中书令,谥文穆。曾领修《册府元龟》及道书,撰《翊圣保德真君传》二卷(存)、《先天记》三十卷、《五岳广闻》一百卷等。《宋史》卷二八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6—1017 【介绍】: 宋建昌军南城人,字永年。幼好学,年十三著《皇纲论》万余言。南唐李煜召入宫与幼子游。金陵平,师事徐铉。太宗雍熙二年进士。真宗景德初命直史馆兼崇文院检讨,预修《册府元龟》。附王钦若、丁谓,预东封、西祀。大中祥符元年与丘雍同修《广韵》。六年为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因修国史。九年拜刑部侍郎、参知政事。天禧大礼,为天书仪卫副使、参详仪制奉宝册使。卒谥文僖。性敏给,博闻强记,详练仪制沿革、刑名之学。有《唐纪》、《江南别录》及文集。全宋文·卷一八七
陈彭年(九六一——一○一七),字永年,抚州南城(今江西南城)人。雍熙二年第进士,调江陵府司理参军,历澧、怀二州推官。迁秘书郎,为大理寺详断官。咸平中,召试学士院,迁秘书丞、知金州。景德初,代还,直秘阁。以杜镐等荐,命直史馆兼崇文院检讨。迁右正言,充龙图阁待制。大中祥符初,进秩工部郎中,加集贤殿修撰。三年改兵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六年,召入翰林充学士,兼龙图阁学士,同修国史。国史成,迁工部侍郎。九年,拜刑部侍郎、参知政事,进兵部侍郎。天禧元年卒,年五十七。彭年著述甚富,有文集百卷、《唐纪》四十卷,早佚。今存《江南别录》、《贡举叙略》,并预修《册府元龟》、《玉篇》、《广韵》等书。《宋史》卷二八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8 【介绍】: 宋沧州清池人,字用晦,一字晦之。太宗端拱二年进士。累迁河阳节度判官。真宗咸平中奏言当世要务,召试舍人院,权右正言。进右司谏,出知邓州,赈关右饥民。擢龙图阁待制,再迁工部郎中,建言矫任官重内轻外之弊,自请补外。大中祥符九年拜参知政事。以与王钦若议论相失辞位。仁宗即位,召为枢密副使,天圣三年拜相。慎名器,无毫发私,虽显贵,清约如寒士。卒谥文节。全宋文·卷一八九
张知白(?——一○二八),字用晦,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端拱进士。累迁河阳节度判官、权右正言、判三司开拆司,权管勾京东转运司事,知邓州。大中祥符九年,迁给事中、参知政事。以议论与宰相王钦若不合,称疾辞位,出知大名府。徙南京留守,复徙亳州。仁宗即位,进尚书右丞、枢密副使。天圣三年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于相位。见《宋宰辅编年录》卷三、四,《宋史》卷三一○本传。又,今人杨殿珣《中国历代年谱总录》据张秀民《始祖文节公年谱》,谓其生于建隆二年(九六二)。
人物简介
简介
景祐四年(1037)任庐州知州兼安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