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1,分39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刘宁止(字 无虞 )
郭仲荀(字 传师 )
余良弼(字 岩起 )
杜莘老(字 起莘 )
陈良翰(字 邦炎、邦彦 献肃 )
钱端礼(字 处和 忠肃 号 松窗 )
虞允文(字 彬甫 忠肃 雍国公 )
孙汝翼(字 端朝 )
林待聘(字 少伊、绍伊 )
符行中( 中行 )
赵不群(字 介然 )
汪召嗣(名 似 )
郑作肃(字 恭老 )
陈俊卿(字 应求 正献、文献 魏国公 )
其它辞典(续上)
王刚中(字 时亨 恭简 )刘宁止(字 无虞 )
郭仲荀(字 传师 )
余良弼(字 岩起 )
杜莘老(字 起莘 )
陈良翰(字 邦炎、邦彦 献肃 )
钱端礼(字 处和 忠肃 号 松窗 )
虞允文(字 彬甫 忠肃 雍国公 )
孙汝翼(字 端朝 )
林待聘(字 少伊、绍伊 )
符行中( 中行 )
赵不群(字 介然 )
汪召嗣(名 似 )
郑作肃(字 恭老 )
陈俊卿(字 应求 正献、文献 魏国公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3—1165 【介绍】: 宋饶州乐平人,字时亨。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忤秦桧,授洪州教授。桧死,迁中书舍人,言御敌必先自治。出知成都府,检身以法,驭吏恩威并行。孝宗朝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反对和议,力主战守。卒谥恭简。有《易说》、《春秋通义》、《经史辨疑》、《汉唐史评》、《唐史要览》、《东溪集》、《应斋笔录》等。全宋诗
王刚中(一一○三~一一六五),字时亨,饶州乐平(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授奉国军节度推官,洪州州学教授。二十六年,擢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兼普安郡王府教授。二十七年,试起居舍人,二十八年,除中书舍人,出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七、一八○)以足疾请祠。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召签书枢密院事。乾道元年卒于同知枢密院事任(《宋史》卷二一三《宰辅表》),年六十三。有《东溪集》、《易说》、《春秋通议》等,均佚。事见《鸿庆居士集》卷三八《宋故资政殿大学士王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八六有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四三四八
王刚中(一一○三——一一六五),字时亨,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人。绍兴十五年擢进士第二人,授奉国军节度推官。忤秦桧意,改洪州教授。桧死,召见,迁著作佐郎,除中书舍人。二十八年以龙图阁待制知成都府、四川安抚制置使,进敷文阁直学士。孝宗立,进左朝奉大夫,请祠,提举太平兴国宫。金人犯淮,陈战守策,起为礼部尚书、直学士院兼给事中。隆兴二年末签书枢密院事。乾道元年迁同知枢密院事,寻卒,年六十三。著有《易说》、《春秋通义》、《仙源圣纪》、《经史辨》、《汉唐史要览》、《天人修应录》、《东溪集》、《应斋笔录》、《续成都古今集记》诸书。见孙觌《宋故资政殿大学士王公墓志铭》(《鸿庆居士集》卷三八),《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4 【介绍】: 宋湖州归安人,字无虞。刘一止从弟。徽宗宣和间进士。高宗建炎初为两浙转运判官。苗刘之变,力劝吕颐诰、刘光世勤王,且具军需以佐。绍兴间累官至吏部侍郎,奉祠卒。有《教忠堂类稿》。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郭仲荀(?~一一四五),字传师,洛阳(今属河南)人。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以殿前副都指挥使为两浙宣抚副使守越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九)。绍兴三年(一一三三),为检校少保,知明州(同上书卷六八)。五年,为检校少傅,提举太平观(同上书卷八八)。九年,迁太尉,充东京同留守(同上书卷一二六)。十年,知镇江府(同上书卷一三五)。十五年,卒于台州(同上书卷一八五)。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66 【介绍】: 宋顺昌人,字岩起。高宗建炎二年进士。累迁枢密院计议官,通判漳、泉二州。以参政陈康伯荐,召为将作监丞,改广西转运使,迁提点刑狱,除知静江府,兼广东经略安抚使,终直秘阁。家聚书万卷。有《龙山文集》。全宋文·卷四二九七
余良弼(一一○二——一一六六),字岩起,南剑州顺昌(今福建顺昌)人。建炎二年进士。累迁枢密院计议官,通判漳、泉二州。九迁至左朝请大夫、直秘阁、权发遣静江军府、充广南西路兵马都钤辖、主管经略安抚司公事。乾道二年四月卒,年六十五。见胡铨《广东经略余公墓志铭》(《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二七),《宋诗纪事》卷六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7—1164 【介绍】: 宋眉州青神人,字起莘。唐杜甫十三世孙。高宗绍兴间赐同进士出身。累擢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以直显谟阁知遂宁府。屡陈时政得失及防金备御事。御史任内,极言无隐,凡众所指目者如周麟之、王继先、张去为,皆先后被劾去,声振一时,都人称骨鲠敢言者必曰杜殿院。孝宗即位,进定国是、修内政、养根本三议。寻卒。全宋文·卷四四二六
杜莘老(一一○七——一一六四),字起莘,眉州青神(今四川青神)人。绍兴十年第进士,授梁山学官,二十五年授珍州学官。历官礼、兵部架阁,迁敕令所删定官。二十八年主太常簿,兼籍田司。寻除博士,迁秘书丞,权吏部员外郎。绍兴三十一年擢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后以直显谟阁知遂宁府。隆兴二年卒,年五十八。见《宋史》卷三八七本传,《梅溪后集》卷二九《杜殿院墓志》,查籥《杜御史莘老行状》(《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五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8—1172 【介绍】: 宋台州临海人,字邦炎。早孤,事母孝。为文恢博有气。高宗绍兴五年进士。知瑞安县,县俗强梗,难治,独抚以宽。以荐擢监察御史。孝宗初历右正言、左司谏,论时事颇多补益。疏言汤思退奸邪,张浚精忠。罢言职,以直敷文阁知建宁府,除福建路计度转运副使,江东、浙西提刑。思退罢,召为宗正少卿,进给事中、兵部侍郎。除右谏议大夫。后为太子詹事,兼侍讲。以疾告老,除敷文阁直学士奉祠。在朝论谏纯正,多见嘉纳。光宗立,追谥献肃。全宋诗
陈良翰(一一○八~一一七二),字邦彦,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调会稽县主簿。历知慈溪、瑞安县,衢州州学教授。三十一年,入为御史台检法官。擢监察御史。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除右正言,迁左司谏。二年,出知建宁府,擢福建路转运副使,改提点江东路刑狱,移浙西路。乾道四年(一一六八)以宗正少卿召,累迁给事中。八年,致仕,卒,年六十五。有奏议、文集二十卷,已佚。事见《晦庵集》卷九七《陈公行状》、《周文忠集》卷六六《陈公良翰神道碑》,《宋史》卷三八七有传。全宋文·卷四四三三
陈良翰(一一○八——一一七二),字邦彦,台州临海(今浙江临海)人。绍兴五年进士及第,知瑞安县。累迁监察御史。孝宗立,除右正言,左司谏。知建宁府,福建转运副使,提点江东刑狱,移浙西。召为宗正少卿,兵部侍郎,除右谏议大夫。进给事中,以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召为太子詹事,兼侍讲。未几,以疾告老,除敷文阁直学士、提举太平宫。乾道八年卒,年六十五。光宗立,特谥献肃。见《宋史》卷三八七本传,《朱文公文集》卷九七《敷文阁直学士陈公行状》,《周文忠公集》卷六六《陈公神道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9—1177 【介绍】: 宋杭州临安人,徙台州临海,字处和。钱忱子。以恩补官。高宗绍兴间知临安府,权户部侍郎兼枢密都承旨,经画用楮为币,分为六务,出纳有法。孝宗时符离之役战败,附汤思退倡和议。为淮东宣谕使,入奏诋张浚主战。累进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谋相位甚急。后以婿邓王立为太子,引嫌提举洞霄宫。起知宁国、绍兴府,因籍人财产至六十万缗,复与祠。卒谥忠肃。有《诸史提要》。全宋诗
钱端礼(一一○九~一一七七),字处和,号松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惟演曾孙。以荫授官,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监登闻鼓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通判明州。十五年,提举淮东茶盐,改两浙转运判官。十七年,为淮东转运副使。三十年,除知临安府,始行会子。孝宗即位,张浚于符离失利,遂劾张浚,参定和议,隆兴二年(一一六四)赐同进士出身(《嘉定赤城志》卷三四)。除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因其女适皇太子引嫌奉祠。四年,起知宁国府,移绍兴府。以贪墨被黜。淳熙四年卒,年六十九。有《松窗集》,已佚。事见《攻愧集》卷九二《观文殿学士钱公行状》。《宋史》卷三八五有传。今录诗四首。全宋文·卷四五七六
钱端礼(一一○九——一一七七),字处和,号松窗,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忱子。绍兴间,通判明州,加直秘阁。十五年,为两浙路转运判官。历知婺、衢、抚州,又知临安府。孝宗立,除户部侍郎,试兵部尚书,兼户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隆兴二年,以和议成,除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明年罢,除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观。乾道四年起知宁国府,后又知绍兴府,进观文殿学士。淳熙四年卒,年六十九。后谥忠肃。著有《诸史提要》(存)、《松窗集》。见楼钥《攻愧集》卷九二《观文殿学士钱公行状》,《宋史》卷三八五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0—1174 【介绍】: 宋隆州仁寿人,字彬甫。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累迁礼部郎官。三十年使金,还奏所见,申言战备。金兵入寇,受命犒师,临危督战,获采石大捷。出为川陕宣谕使,与大将吴麟共谋进取,收复陕西数处州郡。屡反对和议,多未见纳。孝宗乾道元年任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旋复出为四川宣抚使。五年,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八年,拜左丞相兼枢密使。后再宣抚四川,病卒。平生出将入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所荐胡铨、周必大等,均一代名臣。谥忠肃。尝注《唐书》、《五代史》藏于家,另有《经筵春秋讲义》及诗文等。全宋诗
虞允文(一一一○~一一七四),字彬甫,隆州仁寿(今属四川)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权知渠州。秦桧死,召为秘书丞,累迁礼部郎官。三十一年,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九○、一九二),金兵南侵,参谋江、淮军事,大败金兵于采石。三十二年,充川陕宣谕使。孝宗即位,知太平州。除湖北京西宣谕使,改制置使,因反对和议,改知平江府。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召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乾道元年(一一六五),迁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五年,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八年,出为四川宣抚使,进封雍国公。淳熙元年卒,年六十五,赐谥忠肃。事见《诚斋集》卷一二○《虞公神道碑》,《宋史》卷三八三有传。全宋文·卷四五八三
虞允文(一一一○——一一七四),字彬甫,隆州仁寿(今四川仁寿)人。初以父任入官,绍兴二十四年始登进士第,通判彭州,权知黎州、渠州。入朝,历官秘书丞、礼部郎官、中书舍人、直学士院。绍兴三十一年,奉命犒军采石,时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侵,而宋军主将未至,允文收合散众,勉励将士殊死战,遂获采石瓜洲之捷。次年,充川陕宣谕使。隆兴中,历知夔州、太平州,除兵部尚书、湖北京西宣抚使,改制置使,知平江府,累官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乾道初,拜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以资政殿大学士出任四川宣抚使。乾道五年,拜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使。八年,授特进、左丞相兼枢密使。同年授少保、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宣抚使,封雍国公。淳熙元年卒,年六十五,谥忠肃。允文出入将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每以知人鉴士为己任,所荐多为一时名臣。所著有诗文十卷、《经筵春秋讲义》三卷、《奏议》二十二卷等。见《宋史》卷三八三本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中行。宋建昌军南丰人。符授子。徽宗政和间进士。知成都府,有政绩。迁江西转运使,奏请减月俸虚额五分。后以言事夺职,安置南雍州。尝识虞允文于常僚中,世以为知人。有《猥稿》。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郑作肃,字恭老,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为监察御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一),三年,守尚书左司员外郎(同上书卷六九)。历知常州、吉州、镇江府,三十年主管台州崇道观(同上书卷一八五)。三十二年,改知湖州。事见民国《吴县志》卷六五。全宋文·卷四○一三
郑伯肃,字恭老,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绛子。宣和三年进士,绍兴五年知常州,历吉州、湖州,均有惠政。见《吴中人物志》卷五,《宋诗纪事补遗》卷三六。全宋文·卷三五○六
郑作肃,字恭老,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绛子。宣和三年进士。为镇江府学官。建炎间通判临安府。绍兴中历监察御史、太府少卿、太常少卿,出知常州、吉州、湖州,均有惠政。为程俱门人。见《吴中人物志》卷五,《宋诗纪事补遗》卷三六,《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之一一、六六之七七、刑法二之一○一,及其所作《北山集后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3—1186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应求。高宗绍兴八年进士。授泉州观察推官。因不附秦桧,被置闲职。桧死,召为校书郎。任普安郡王府教授。孝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出知泉州。乾道元年,除吏部侍郎同修国史。四年,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以用人为己任,奖廉退,抑奔竞。凡所奏请,都关治乱安危大事。六年,以观文殿大学士知福州。以少保、魏国公致仕。谥正献。有文集。全宋诗
陈俊卿(一一一三~一一八六),字应求,莆田(今属福建)人。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授泉州观察推官。二十六年,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五),累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三十一年,权兵部侍郎。孝宗即位,迁中书舍人,充江、淮宣抚判官兼权建康府事。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建都督府,除礼部侍郎参赞军事,为汤思退忌,出知泉州。乾道元年(一一六五)复召,又为钱端礼所忌,出知漳州,改建宁府。三年,召为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四年,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与虞允文不协,出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领祠禄。淳熙二年(一一七五),再命知福州。力求去,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五年,起判建康府、江南东路安抚使兼行宫留守。九年,致仕,十三年卒,年七十四。谥正献。有遗文二十卷、奏议二十卷,均佚。事见《晦庵集》卷九六《正献陈公行状》、《诚斋集》卷一二三《正献陈公墓志铭》,《宋史》卷三八三有传。今录诗九首。全宋文·卷四六四六
陈俊卿(一一一三——一一八六),字应求,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绍兴八年登进士第。授泉州观察推官。累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除权兵部侍郎。孝宗立,迁中书舍人。隆兴初年,建都督府,除礼部侍郎参赞军事。为汤思退所忌,以宝文阁待制知泉州。乾道元年,除吏部侍郎,同修国史。知建康府,授吏部尚书。拜同知枢密院事。四年,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迁左仆射。六年罢,以观文殿大学士知福州。淳熙六年,判建康府兼江东安抚。十年致仕,封魏国公。十三年卒,年七十四,谥文献。有集二十卷。见杨万里《正献陈公墓志铭》(《诚斋集》卷一二三),《宋史》卷三八三《陈俊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