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开封酸枣人。以父荫入仕。历知恩州、雄州,累官步军副都指挥使、威武军留后。率先推行并屯营之法,以简练禁旅。约束严峻,士始怨终服。卒年七十一,谥勤毅。
狄遵礼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94 【介绍】: 宋潭州长沙人,字子安。狄遵度弟。以父任试秘书省校书郎。历知安吉、鄞县,屡通判州府,又知沂、通等州,有能声。七迁为尚书驾部郎中,以朝议大夫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濮州人,字公达。李迪从子。由荫登第。历通判安肃、河南。入判刑部,除直秘阁,知泾、晋、陕三州。精于吏事,所居官皆称职。曾取唐史籍中有益治体者,撰《君臣龟鉴》。卒年八十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9 【介绍】: 宋河南人。英宗治平元年知东明县,权发遣度支判官。司马光奏其资性狡猾,善于进取,求请不倦,请勒归放官,不报。累迁陕西转运使、江淮发运使,官至直昭文馆、都转运使。
全宋诗
皮公弼(?~一○七九),字宪臣,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明隆庆《仪真县志》卷四)。英宗治平元年(一○六四),知东明县,权发遣度支判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一)。后知袁州(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神宗熙宁间历江淮、陕西、永兴军路转运使,制置解盐使。元丰二年卒(《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七)。
全宋文·卷一六四九
皮公弼(?——一○七九),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治平元年以都官员外郎知东明县,权发遣度支判官。熙宁中权发遣江淮等路发运使,永兴军等路转运使,陕西转运使,官屯田郎中,迁度支郎中。元丰元年为陕西都转运使,直昭文馆。二年四月,坐举俞士龙降一官,旋卒。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九、二七四、二八○、二九七,《宋诗纪事补遗》卷一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79 【介绍】: 宋赵州平棘人,字次道。宋绶子。仁宗宝元二年赐进士及第。为馆阁校勘,出签书集庆军判官。任编修官,预修《新唐书》。英宗治平中,以工部郎中修起居注,并编修《仁宗实录》,判太常寺。神宗时,历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龙图阁直学士,修《两朝正史》。藏书三万卷,熟于朝廷典故,著书甚多。有《春明退朝录》、《长安志》,辑《唐大诏令集》等。
全宋诗
宋敏求(一○一九~一○七九),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绶子。仁宗时以父荫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及第。为馆阁校勘,后充编修官,预修《唐书》。出知亳州。英宗治平中,累擢知制诰、判太常寺。后出知绛州,寻召还,除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神宗熙宁十年(一○七七),修仁宗、英宗两朝正史。元丰二年卒,年六十一。著作今存《春明退朝录》三卷、《长安志》二十卷。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六范镇《宋谏议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一有传。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一一一四
宋敏求(一○一九——一○七九),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绶子。天圣三年,以父任为秘书省正字。宝元二年,召试学士院,赐进士第。仁宗朝历官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知太平、亳州,累迁至工部郎中。治平初,同修起居注,知制诰。熙宁中,除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元丰二年卒,年六十一,赠礼部侍郎。敏求学识博洽,著述甚丰。尝奉诏修《两朝正史》,预修《新唐书》,补唐武宗以下六世《实录》百四十八卷,辑《唐大诏令》百三十卷,另著有《书闱集》十二卷、《后集》六卷、《西垣制集》十卷、《东观绝笔集》二十卷、《东京记》三卷、《閤门仪制》十三卷、《长安志》二十卷(存)、《河南志》二十卷(今存本不分卷)、《春明退朝录》二卷(存)等。见范镇《宋谏议敏求墓志铭》(《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六),《苏魏公集》卷五一《龙图阁直学士修国史宋公神道碑》,《宋史》卷二九一《宋绶传》附子敏求传等。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柳应辰,字明明,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拱辰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清同治《武陵县志》卷三一)。皇祐中,知昭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三)。神宗熙宁七年(一○七四),以都官员外郎通判永州(清嘉庆《祁阳县志》卷五)。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九三九
柳应辰,字明明,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拱辰弟。宝元元年登进士第。皇祐四年知昭州,五年以侬智高陷昭州,谪随州。熙宁六年至九年间官尚书都官员外郎、永州通判。见《宋诗纪事》卷一四,《金石萃编》卷一三六,道光《永州府志》卷一八中。
卢士宗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潍州昌乐人,字公彦。举五经科登第。历审刑院详议官、提点江西刑狱。仁宗时知审刑院、通进银台司。出知青州。英宗立,召对,论知人安民之要,劝帝守祖宗法。神宗熙宁初,以礼部侍郎致仕。以儒者长于刑名之学,在刑部审刑前后十数年,主于仁恕。卒年七十一。
全宋文·卷五五四
卢士宗(一○○○——一○七○),字公彦,潍州昌乐(今山东昌乐)人。举五经,历审刑院详议、编册删定官,提点江西刑狱。仁宗授天章阁侍讲,进待制,判流内铨,擢龙图阁直学士、知审刑院、通进银台司。英宗治平二年,以议仁宗神主祔庙事不合,出知青州,改忻州。熙宁初,以礼部侍郎致仕。熙宁三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士宗以儒者而长于刑名之学,故在刑部审刑,前后十数年。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二,《宋史》卷三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0—1090 【介绍】: 宋婺州东阳人,初名甫,字元发,以字为名,更字达道。仁宗皇祐五年进士。历开封府推官、盐铁户部判官。神宗初进知制诰、知谏院,除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出知郓州、定州。数言新法害民。坐妻党犯法,黜知池州,徙安、筠、湖三州。哲宗时再知郓州,值岁饥,赈济流民。徙真定、太原府,治边有方,号称名帅。卒谥章敏。有《孙威敏征南录》。
全宋诗
滕元发(一○二○~一○九○),初名甫,字元发,后避高鲁王讳改今名,字达道,东阳(今属浙江)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吴郡志》卷二八),通判湖州。神宗即位,进知制诰、知谏院、御史中丞,除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出知郓、定、青、应天、齐、邓、安等州府。元丰七年(一○八四),贬知筠州、改湖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二)。哲宗即位,徙苏、扬二州,复知郓州。元祐四年(一○八九),知太原府(同上书卷四二四)。五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谥章敏。有文集二十卷,已佚。事见《东坡全集》卷九《滕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三二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一三五九
滕元发(一○二○——一○九○),初名甫,字元发,以避高鲁王讳,改字为名,更字达道,东阳(今浙江东阳)人。举皇祐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通判湖州。召试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盐铁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神宗时进知制诰、知谏院,拜御史中丞,除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在帝前论事切直,言无文饰,王安石忌之,因事出知郓州,历定、青、安等州府,犹以前过贬居筠州。哲宗时徙苏、扬二州,除龙图阁学士,后知郓州,徙真定、太原,治边凛然,号称名帅。元祐五年卒,年七十一,谥章敏。有文集二十卷、《孙威敏征南录》一卷(存)。见苏轼《滕公墓志铭》(《东坡后集》卷一八),《宋史》卷三三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0—1084 【介绍】: 宋杭州富阳人,字师厚,号今是翁。谢绛子。仁宗庆历六年进士。知余姚县,禁民私煮盐,以增课税;又筑海塘以御潮。历通判秀、汾、唐、海诸州,迁湖北转运判官,成都府提刑。神宗熙宁初,上疏反对青苗、免役等法,遭劾免。博学能文,尤长于诗。有《宛陵集》。
全宋诗
谢景初(一○二○~一○八四),字师厚,富阳(今属浙江)人,绛子。以荫补太庙斋郎,试将作监主簿。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知越州馀姚县。九迁至司封郎中,历通判秀州、汾州、唐州、海州,湖北转运判官,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坐事降通判襄州。以屯田郎中致仕。神宗元丰七年卒,年六十五。有《宛陵集》,已佚。事见《范忠完集》卷一三《谢公墓志铭》,《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有传。今录诗十四首。
全宋文·卷一三○六
谢景初(一○二○——一○八四),字师厚,号今是翁,富阳(今浙江富阳)人,绛子。中进士甲科,迁大理评事,知馀姚县,九迁至司封郎中。历通判秀、汾、唐、海四州,迁湖北转运判官,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坐事贬,后复屯田郎中,迁朝散大夫。元丰七年卒,年六十五。博学能文,尤长于诗,有《宛陵集》。见范纯仁《朝散大夫谢公墓志铭》(《范忠宣集》卷一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婺州人,字仁伯。仁宗庆历间进士。历官太常少卿、三司判官。极言新法不便,忤王安石,出知洪州。与曾巩相友善。卒于官。
全宋文·卷一○四六
应舜臣(一○○九——?),字仁伯,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徙信州贵溪(今江西贵溪)。年三十八,庆历六年登进士第。熙宁四年为都官郎中、河阴提举催促辇运,擢三司盐铁判官。累迁太常少卿。极言新法不便,忤王安石,出知洪州。卒赠金紫光禄大夫、礼部侍郎。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七,《明一统志》卷五一,雍正《江西通志》卷四九、八五、一五九,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云中人,字应之。折继闵弟。继兄嗣知府州事,累转皇城使、成州团练使。曾奏乞书籍,仁宗赐以《九经》。韩绛发河东兵城啰兀,继祖为先锋,深入敌帐,降部落户八百。加解州防御使,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缙叔。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历江宁尉。皇祐元年调充《新唐书》编修官。长于史学,博采传记杂说数百家,又擅谱学,创为世系诸表,于《新唐书》出力颇多。书成,进直秘阁、同知礼院。仁宗求治道,陈时务五事,朝廷颇采其策。神宗熙宁初,出知颍州。卒年五十三。有《唐书直笔》。
全宋诗
吕夏卿,字缙叔,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乾隆《晋江县志》卷八),为江宁尉。荐为编修唐书官,迁直秘阁,同知礼院。嘉祐八年(一○六三),充史馆检讨(《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五三)。神宗熙宁初,迁兵部员外郎、知制诰(《晋江县志》卷一二)。出知颍州,卒,年五十三。有文集五十卷(《苏魏公集》卷六六《吕舍人文集序》),已佚。《宋史》卷三三一有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一三○七
吕夏卿,字缙叔,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庆历二年进士,调高安主簿,改江宁尉。皇祐元年调充《新唐书》编修官,嘉祐五年书成,进直秘阁、同知礼院。英宗世,历史馆检讨,同修起居注、知制诰,与修《仁宗实录》。熙宁中,出知颍州,卒,年五十三(一作五十五)。著《唐书直笔》四卷(存)、《兵志》三卷,文集五十卷。《宋史》卷三三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常州武进人,字君倚。钱冶子。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历知明州,进知制诰。英宗即位,陈《治平十议》。谪为滁州团练使。神宗时知谏院,忤王安石,出知江宁府,徙扬州,改提举崇福观。卒年五十二。
全宋诗
钱公辅(一○二一~一○七二),字君倚,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少从胡翼之学,有名吴中。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宋诗拾遗》卷四)。历通判越州、知明州,擢知制诰。英宗即位,谪滁州团练使。神宗立,拜天章阁待制知邓州,复知制诰,知谏院。熙宁四年(一○七一),由知江宁府徙知扬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三)。五年,卒(同上书卷二四○),年五十二。《宋史》卷三二一有传。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一四二五
钱公辅(一○二一——一○七二),字君倚,常州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冶子。皇祐元年登进士甲科。通判越州,为集贤校理、同判吏部南曹。历开封府推官、户部判官、知明州,进知制诰。英宗即位,谪为滁州团练使。踰年,起知广德军。治平四年,神宗立,拜天章阁待制,知邓州,复知制诰,知谏院。熙宁二年,因忤王安石,罢知江宁府。四年五月,徙知扬州。五年改知越州,提举崇福观。十一月卒,年五十二。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北宋经抚年表》卷二、四,《宋诗纪事》卷一八。《宋史》卷三二一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1—1086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介甫,小字獾郎,号半山。王益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七年,知鄞县,兴修水利,贷谷于民,严整保伍,治绩卓著。历舒州通判、知常州。嘉祐三年,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万言书,主张变法改革、培养人才,未被采纳。迁知制诰,以母丧去职。神宗即位,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力主变法,与神宗意合,乃设置三司条例司,理财整军,力谋富国强兵。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又改革科举、学校制度。七年,因遭司马光、文彦博、韩琦等强烈反对,罢相,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元丰三年,封荆国公。卒谥文。提倡新学,曾与子雱及吕惠卿重释《》、《》、《周官》,为《三经新义》;又撰《字说》,文字训诂亦多与前人不同。主历史变化之说,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诗文多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政治抱负,风格雄健峭拔,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临川集》,一名《王文公文集》,又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老子注》辑本。
全宋诗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历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为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为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为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为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文。著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著《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为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为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證,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为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为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词学图录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有《王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
全宋文·卷一三六三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抚州)人。庆历二年进士及第,授签书淮南判官。仁宗朝历官至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以母丧去职。神宗即位,起知江宁府,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拜参知政事,主持变法,陆续颁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新法遭保守势力强烈反对,七年,罢相,以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八年,复相。九年,再罢相,出判江宁府,退居江宁半山园。次年封舒国公,元丰三年改封荆国公。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绍圣中,谥曰文。崇宁三年,追封舒王。安石善属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百卷传世。另著有《三经新义》(已佚,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字说》等。《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杭州富阳人,字师直。谢绛子。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历京西、淮南转运使,以与王安石善,骤擢为侍御史,诬劾苏轼以迎合安石。后知潭州,时章惇开五溪,景温协力拓筑,以功进拜礼部侍郎。哲宗元祐中,历知永兴军、河阳。卒年七十七。
全宋诗
谢景温(一○二一~一○九七),字师直,小名锦衣奴(刘攽《中山诗话》),富阳(今属浙江)人,绛子。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咸淳临安志》卷六一)。通判汝、莫二州,历京西、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三年(一○七○)擢侍御史知杂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历知邓、襄、潭州。元丰五年(一○八二)知洪州(同上书卷三三一)。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宝文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同上书卷三六九),寻罢知蔡州。三年,权刑部尚书。又出知郓州、真定府、扬州、寿州、邓州(同上书卷四二二、四四三、四六五、四六八、四七四)。绍圣四年徙知河阳,请致仕,未受命卒(同上书卷四八七、四九○),年七十七。《宋史》卷二九五有传。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一四二四
谢景温(一○二一——一○九七),字师直,富阳(今浙江富阳)人,绛次子。皇祐元年进士,通判汝、莫二州,江东转运判官,以事降通判、知涟水军。神宗初徙真州,提点江西刑狱,历京西、淮南转运使。王安石骤擢之为侍御史知杂事,诬劾苏轼。出知邓州,进陕西都转运使,改知邓、襄、澶三州。加直龙图阁,判将作监。出知潭、洪、应天府、瀛州。元祐初进宝文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坐事罢知蔡州;三年初权刑部尚书,改知郓州,再历永兴军,徙知河阳。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七。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宋史》卷二九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