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陕府知县
徐梦莘(字 商老 )
杨万里(字 廷秀 号 诚斋 文节 )
王明清(字 仲言 )
薛季宣(字 士龙、士隆 号 艮斋 文宪 )
沈端节(字 约之 号 克斋 )
徐鹿卿(字 德夫 号 泉谷、泉谷樵友 清正 )
赵以夫(字 用父 号 虚斋、芝山老人、云泉野客 )
李曾伯(字 长孺 号 可斋 )
舒岳祥(字 舜侯、景薛 世称 阆风先生 号 阆风 )
胡寿安(字 克仁 世称 菜知县 )
其它辞典(续上)
韩元吉(字 无咎 号 南涧、南涧翁 颍川郡公 )陕府知县
徐梦莘(字 商老 )
杨万里(字 廷秀 号 诚斋 文节 )
王明清(字 仲言 )
薛季宣(字 士龙、士隆 号 艮斋 文宪 )
沈端节(字 约之 号 克斋 )
徐鹿卿(字 德夫 号 泉谷、泉谷樵友 清正 )
赵以夫(字 用父 号 虚斋、芝山老人、云泉野客 )
李曾伯(字 长孺 号 可斋 )
舒岳祥(字 舜侯、景薛 世称 阆风先生 号 阆风 )
胡寿安(字 克仁 世称 菜知县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8—1187 【介绍】: 宋开封雍丘人,徙居上饶,字无咎,号南涧。韩元龙从弟。以荫为龙泉主簿。历知建安县。符离之役,尝上书张浚劝勿轻举,浚不听。迁知建安府,大兴学校,创修郡志。累官吏部尚书,封颍川郡公。师事尹焞,曾与吕祖谦讲读于德清慈相寺。有《桐荫旧话》、《南涧甲乙稿》、《焦尾集》。全宋诗
韩元吉(一一一八~?),字无咎,号南涧翁,祖籍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南渡后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维玄孙,淲父。早年尝师事尹焞,初与从兄元龙试词科不利,后举进士,为南剑州主簿。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知建安县。孝宗乾道元年(一一六五),为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后出入中外,两知婺州,一知建宁府等,入朝为中书舍人、大理少卿、龙图阁学士、吏部侍郎等,中间曾出使金国。官至吏部尚书、颍川郡公。晚年退居信州,淳熙十三年(一一八六)尚存世。有《南涧甲乙稿》七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 韩元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涧甲乙稿》为底本,校以武英殿聚珍本(简称聚珍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词学图录
韩元吉(1118-1187) 字无咎,号南涧。许昌人,徙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曾与张元干、张孝祥、范成大、陆游、辛弃疾等以词唱和。有《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全宋文·卷四七八三
韩元吉(一一一八——一一八七),字无咎,号南涧,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南渡后居上饶(今江西上饶)。韩维玄孙。初以荫入仕,为龙泉县主簿,调南剑州主簿。绍兴末历知建安县,召为司农寺主簿。乾道中,历江东转运判官、守大理少卿、权中书舍人,累官至吏部侍郎。淳熙初出知婺州,入为正奉大夫、吏部尚书。乞外,复以龙图阁学士知婺州,后罢职奉祠。爵至颍川郡公。淳熙十四年卒,年七十。元吉学于尹焞而友朱熹,吕祖谦为其婿。著有《易系辞解》、《焦尾集》、《南涧甲乙稿》等。见《宋史翼》卷一四,《南宋文范作者考》上。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6—1207 【介绍】: 宋临江军清江人,字商老。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历州县,关心民瘼,以议盐法不合,罢归。嗜学博闻,有感于靖康之乱,欲究其始末,乃网罗旧文,荟萃异同,引用官私著作二百余种,撰《三朝北盟会编》。书成,擢直秘阁。平生多著述。尚有《北盟集补》、《会录》、《集医录》等。全宋诗
徐梦莘(一一二六~一二○七),字商老,清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连遭父母之丧,不克赴官。后为江陵司户,孝宗乾道四年(一一六八)移南安军教授,知潭州湘阴县。授广南西路转运司主管文字,知宾州,因议盐法不合,罢领宫观。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为荆湖北路安抚司参议官,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引年致仕。因撰《三朝北盟会编》,二年特旨诏除直秘阁。开禧三年卒,年八十二。此外著述甚多,均佚。事见《攻愧集》卷一○八《直秘阁徐公墓志铭》,《宋史》卷四三八有传。全宋文·卷四九八九
徐梦莘(一一二六——一二○七),字商老,临江军清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授洪州新建尉,历江陵府司户、南安军教授,改知湘阴县。寻主管广西运司文字,擢知宾州。绍熙二年授荆湖北路安抚司参议官,庆元初致仕。著《三朝北盟会编》二百五十卷(存),宁宗嘉之,擢直秘阁。又有《集补》、《会录》、《读书记志》、《集医录》、《集仙录》等。见楼钥《直秘阁徐公墓志铭》(《攻愧集》卷一○八),《宋史》卷四三八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7—1206 【介绍】: 宋吉州吉水人,字廷秀,号诚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调零陵丞。张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遂名其书房“诚斋”。孝宗初知奉新县,以荐为国子监博士。历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进太子侍读。淳熙十四年以反对吕颐浩配享庙祀,出知筠州。光宗立,召为秘书监,出为江东转运副使。宁宗嗣位,乞致仕。后屡召不起。性刚直,不附韩侂胄。立主恢复之计。工诗,自成诚斋体,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号称南宋四大家。有《诚斋集》。全宋诗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历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乾道六年(一一七○),召为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为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秘书少监(同上书《秘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为序,遂以失职丐去,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谥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乾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为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乾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四十四卷。词学图录
杨万里(1127-1206)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有《诚斋集》,词附其中。全宋文·卷五二八五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时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迁太常博士,寻升丞兼吏部侍右郎官,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就除提点刑狱,以忧去。免丧,召为尚左郎官,孝宗亲擢为东宫侍读。累迁左司郎中,秘书少监,以直秘阁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出为江东运副,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不赴,遂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宁宗时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开禧二年卒,年八十(《宋史》本传作「八十三」,误),谥文节。万里早年受学于张浚,工诗,为南宋四大家之一。著有《易传》二十卷(存)、《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存)等。见《宋史》卷四三三本传,清邹树荣编《杨文节公年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127—? 【介绍】: 宋颍州汝阴人,寓居嘉禾,字仲言。王铚次子。少承家学,习知历朝史实及典章制度。历官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泰州通判、浙西参议官。有《挥麈录》、《玉照新志》、《投辖录》、《清林诗话》。全宋诗
王明清(一一二七~?),字仲言,汝阴(今安徽阜阳)人。铚子(《挥麈前录》程迥跋)。孝宗即位,得补官(《玉照新志》卷五)。乾道初,奉祠居山阴。淳熙十二年(一一八五),以朝请大夫主管台州崇道观(《挥麈前录跋》)。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为杂买务杂买场提辖官(《中兴行在杂买务杂卖场官僚题名》)。四年,为宁国府军节度判官(《挥麈馀话》卷二、《玉照新志》卷四)。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添差泰州通判(《剑南诗稿》卷三○《送王仲言倅泰州》)。嘉泰初,为浙西参议官(《攻愧集》卷一○六《参议方君墓志铭》)。有《挥麈录》、《玉照新志》、《投辖录》等。全宋文·卷五三八○
王明清(一一二七——?),字仲言,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人,王铚次子。孝宗乾道末为安丰军判官。淳熙中为滁州来安令。十二年,以朝请大夫主管台州崇道观。光宗绍熙四年,任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五年,通判泰州。宁宗嘉泰二年,为浙西参议官。终于某府知府。著有《投辖录》一卷、《挥麈前录》四卷、《后录》十一卷、《三录》三卷、《馀话》二卷、《玉照新志》三卷、《摭青杂说》一卷(以上今存)及《清林诗话》等。生平事迹参见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證》卷一七《挥麈录》条所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4—1173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士龙,号艮斋。薛徽言子。师程颐弟子袁溉。高宗绍兴末,为鄂州武昌令,保伍辑民,严备金兵。召为大理寺主簿,除大理正。后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为学主著实,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永嘉事功学派先声。有《浪语集》。全宋文·卷五七七四
薛季宣(一一三四——一一七三),字士龙(一作士隆),号艮斋,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徽言子。少孤,年十七,从荆南帅孙汝翼辟书写机宜文字,获事袁溉,传程颐之学。绍兴末,为鄂州武昌令。历婺州司理参军、常熟令。召为大理寺主簿,除大理正;出知湖州,改常州,未上,于乾道九年卒,年四十,谥文宪。季宣精于古封建、井田、乡遂、司马法之制,晚与朱子、吕祖谦游,多所商榷,而兼重事功。其后陈傅良、叶适等递相祖述,永嘉之学遂别为一派。著有《书古文训》、《诗性情说》、《论语直解》、《春秋经解旨要》、《大学解》、《中庸解》、《浪语集》等。事迹见《止斋集》卷五一《新改差常州薛公行状》,《东莱先生文集》卷一○《薛常州墓志铭》,《宋史》卷四三四《薛季宣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吴兴人,寓居溧阳,字约之,号克斋。孝宗淳熙间,历知衡州,提举江东茶盐,官终江东提刑。有《克斋词》。全宋诗
沈端节,字约之,号克斋,吴兴(今属浙江)人,迁居溧阳(今属江苏)。历知芜湖县,提举江东茶盐。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主管官告院(《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一之七三)。淳熙三年(一一七六),知衡州(《永乐大典》)卷八六四七引《衡州府图经志》)。著有《克斋集》,已佚。清《溧阳县志》卷一三有传。今录诗四首。全宋文·卷五四二七
沈端节,字约之,号克斋,湖州(今浙江湖州)人,寓居溧阳。令芜湖,知衡州,提举江东茶盐。乾道间主管官告院,淳熙间官至朝散大夫。著有《克斋词》(存)。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一之七三,《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9—1250 【介绍】: 宋隆兴丰城人,字德夫,号泉谷。宁宗嘉定十六年进士。为历知南安县,入任枢密院编修官,与起居郎方大琮、编修刘克庄、正字王迈同时遭劾,太学诸生作《四贤诗》颂之。知建昌军,宽赋敛、抑豪强、黜黠吏,革除秋苗斛面勒索。淳祐三年,迁太府少卿兼右司,屡有建言。进华文阁待制致仕。卒谥清正。有《泉谷文集》。全宋诗
徐鹿卿(一一八九~一二五一),字德夫,号泉谷樵友,丰城(今属江西)人。宁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进士,调南安军学教授。理宗宝庆三年(一二二七)为福建安抚使干办。绍定六年(一二三三)知南安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为行在诸司审计司干办。二年,知建昌军。四年,召除右司郎官,出为江东转运判官,历浙东、浙西提刑、知宁国府。淳祐五年(一二四五)除太府少卿兼崇政殿说书。六年,出知平江府。七年,除国子监祭酒,寻兼侍讲、权给事中。九年致仕,十一年卒,谥清正。有《泉谷文集》等,已佚。明万历中裔孙徐鉴据家乘辑为《清正存稿》六卷。事见本集附录年谱,《宋史》卷四二四有传。 徐鹿卿诗,以明万历刻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并酌校《豫章丛书》本(简称豫章本)及胡思敬校(简称胡校)等。全宋文·卷七六六七
徐鹿卿(一一八九——一二五○),字德夫,号泉谷,隆兴府丰城(今江西丰城)人。嘉定十六年进士,授南安军军学教授,历知尤溪、南安二县,召为枢密院编修官,出知建昌军。复入为度支郎官兼右司,忤时相,主管云台观。起为江东运判,淳祐元年除浙东提刑兼提举常平,知泉、赣二州。三年,以右司召,擢太府少卿,兼崇政殿说书。逾年,兼权吏部侍郎。以疾丐祠,迁右文殿修撰、知平江府。召权兵部侍郎,改权礼部,兼侍讲,迁礼部侍郎。累疏告老,进华文阁待制致仕。卒,谥清正。有《泉谷文集》、《盐楮议政稿》、《历官对越集》、《徐清正公词》(存),手编《汉唐文类》、《文苑菁华》。见《宋史》卷四二四本传,《宋宗伯徐清正公年谱》(《清正存稿》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9—1256 【介绍】: 宋宗室,字用父,号虚斋。寓居长乐。宁宗嘉定十年进士。历知邵武军、漳州,皆有治绩。理宗嘉熙初为枢密都承旨,次年拜同知枢密院事,淳祐初罢。寻加资政殿学士,进吏部尚书兼侍读,诏与刘克庄同纂修国史。有《易通》、《虚斋乐府》。全宋诗
赵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号虚斋。居长乐(今属福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知监利县。理宗端平初知漳州。嘉熙初以枢密都丞旨兼国史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二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四年,复除枢密都承旨(《宝庆四明志》卷一)。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建康府,七年,知平江府(《南宋制抚年表》卷上)。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宝祐四年卒,年六十八。事见《后村大全集》卷一四二《虚斋资政赵公神道碑》。全宋文·卷七六七六
赵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号虚斋,又号芝山老人、云泉野客,彦括子,居长乐(今福建长乐)。嘉定十年登进士第,历知邵武军、漳州。嘉熙初为枢密都承旨,二年拜同知枢密院事,淳祐初罢。寻加资政殿学士,进吏部尚书兼侍读。宝祐四年卒,年六十八。著有《易通》、《虚斋乐府》(均存)。见刘克庄《虚斋赵公神道碑》(《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怀州人,居嘉兴,字长孺,号可斋。李邦彦孙。理宗淳祐中历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陈守边之宜五事。累进资政殿学士,授四川宣抚使,特赐同进士出身。景定五年,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寻遭论劾夺职。恭帝德祐初追复原官。多言边境之事,为贾似道所嫉,使不竟其用。有《可斋杂稿》。全宋诗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为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为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为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复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为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七八一一
李曾伯(一一九八——一二六八),字长孺,怀州(治今河南沁阳)人,后徙居嘉兴,邦彦之后。历官通判濠州,迁军器监主簿,添差通判鄂州、兼沿江制置副使司主管机宜文字。入为度支郎官,授左司郎官、淮西总领。寻迁右司郎官。为太府少卿、兼左司郎官、敕令所删修官。擢太府卿,淮东制置使、知扬州、兼淮西制置使,诏军事便宜行之。加华文阁待制,进宝章阁直学士,权兵部尚书,加焕章阁学士。淳祐九年,以旧职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兼广西转运使。进徽猷阁学士、京湖安抚制置使、知江陵府、兼湖广总领、京湖屯田使,进龙图阁学士。加端明殿学士,兼夔州路策应大使。进资政殿学士,制置四川边面,与执政恩例。寻授四川宣抚使,特赐同进士出身。召赴阙,加大学士、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辞免,以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宝祐五年,起为湖南安抚大使、知潭州,兼节制广南。移治静江,为广南制置大使、兼广西转运使。开庆元年,进观文殿学士,以言者论罢。景定五年,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咸淳元年褫职,四年卒。见《宋史》卷四二○本传,《至元嘉禾志》卷一三,《楚纪》卷五二,《可斋杂藁》卷首李杓序,《可斋续藁后》卷一○《庚申病中作》。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6—? 【介绍】: 宋台州宁海人,字舜侯,一字景薛。理宗宝祐四年进士。仕终承直郎。尝以文见吴子良,子良称其异禀灵识,如汉之贾谊。后以文学名。宋亡不仕,避地奉化,与戴表元友善,表元之学,得力于岳祥为多。尝读书于阆风台,人称阆风先生。著述统名《阆风集》。全宋诗
舒岳祥(一二一九~一二九八),字舜侯,以旧字景薛行,宁海(今属浙江)人。因家居阆风里,学者称阆风先生。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摄知定海县,为霅州掌书记,先后入金陵总饷陈蒙、沿海制置使鲍度幕。鲍罢,亦归乡不仕,教授田里,覃思著述。元世祖大德二年卒,年八十。有《荪墅稿》、《辟地稿》、《篆畦稿》等,诗文集总名为《阆风集》,曾版行,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阆风集》十二卷,其中诗九卷。事见清光绪《宁海县志》卷二○门人刘庄孙《舒阆风先生行状》,本集卷首胡长孺、王应麟序。 舒岳祥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卷。全宋文·卷八一六一
舒岳祥(一二一九——一二九八),又作岳祥,字景薛,更字舜侯,号阆风,台州宁海(今浙江宁海)人。登宝祐四年进士第,初授奉化尉,历幕职,官终承直郎。宋亡不仕,为赤城书堂长,教授乡里以终。元大德二年卒,年八十。岳祥工诗,尝以文谒吴子良,子良奇之,以比贾谊、终军。晚益覃思,与王应麟并以文名海内。著有《史述》、《汉砭》、《三史纂言》、《谈丛》、《荪墅稿》、《避地稿》、《篆畦稿》、《蝶轩稿》、《梧竹里稿》等,凡二百二十卷,其诗文集盖总名《阆风集》。见元刘庄孙《舒阆风先生行状》(嘉业堂本《阆风集》附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徽州府黟县人,字克仁。洪武间举人。官河南信阳知县,永乐间调知新繁。尝自种蔬一圃,以供日用,人称菜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