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戈矛
(1).戈和矛。亦泛指兵器。《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脩我戈矛,与子同仇。” 汉 张衡 《东京赋》:“戈矛若林,牙旗繽纷。”后汉书·孔融传:“ 建安 元年,为 袁谭 所攻,自春至夏,战士所餘裁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 融 隐几读书,谈笑自若。” 清 顾炎武 《广昌道中》诗之一:“出车日轔轔,戈矛接江裔。”
(2).武士;军队。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此府雄且大,腾凌尽戈矛。”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喒嘱付您箇 张子房 莫愁。看 英布 统戈矛,今番不是强夸口。”
(3).战争;冲突。 唐 王昌龄 《箜篌引》:“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 班超 定远侯 。”《金瓶梅词话》第一回:“雨意云情不遂谋,心中谁信起戈矛。” 清 孙枝蔚 《讥老翁》诗:“岂无贫亲戚,视之若赘瘤。还闻骨肉间,往往生戈矛。”
《國語辭典》:矛盾  拼音:máo dùn
1.矛、盾,武器名,古代两种功用不同的兵器。相传有一人卖矛和盾,誇他的盾最坚固,任何东西都戳不破。后来又誇他的矛最锐利,什么东西都能刺进去。一人问他若拿他的矛来刺他的盾会如何,他却回答不出来。典出《韩非子。难势》。后比喻言语行为自相抵触。如:「自相矛盾」。也作「矛楯」。
2.理则学上指不可同为真,亦不可同为假的概念或命题。
《漢語大詞典》:矛楯
亦作“ 矛盾 ”。 韩非子·难一:“ 楚 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后以“矛楯(盾)”连举比喻言语或行为相互抵触,互不相容。魏书·李业兴传:“ 异 曰:‘圆方之説,经典无文,何怪於方?’ 业兴 曰:‘圆方之言,出处甚明,卿自不见。见卿録 梁 主《孝经义》亦云上圆下方,卿言岂非自相矛楯?’”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今之记事也则不然,或隔卷异篇,遽相矛盾;或连行接句,顿成乖角。”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曹唐:“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矛楯之极,则是非锋起。”
《漢語大詞典》:矛戟
矛和戟。亦用以泛称兵器。《诗·秦风·无衣》:“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荀子·荣辱:“伤人之(一作以)言,深於矛戟。”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判身入矛戟,轻敌比錙銖。”
《漢語大詞典》:蛇矛
亦作“虵矛”。 古兵器名。矛之长者。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犀甲 吴 兵鬭弓弩,蛇矛 燕 戟驰锋鋩。”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一》:“ 陈安 刀矛并发,十伤五六,一时目为壮士,而 平先 搏战,三交,夺其虵矛,悬头涧曲,易若探囊。” 鲁迅 《呐喊·风波》:“他两手同时捏起拳头,仿佛握着无形的蛇矛模样,向 八一嫂 抢进几步道,‘你能抵挡他么!’”
分類:兵器长者
《國語辭典》:矛头(矛頭)  拼音:máo tóu
1.矛的尖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桓南郡与殷荆州语次,因共作了语。……次复作危语。桓曰:『矛头淅米剑头炊。』殷曰:『百岁老翁攀枯枝。』」。
2.比喻攻击或事情进行时的方向。如:「他把调查的矛头指向当晚在场的人。」
《漢語大詞典》:长矛(長矛)
一种旧式兵器。长柄矛。三国志·魏志·典韦传:“ 太祖 募陷陈, 韦 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鎧,弃楯,但持长矛撩戟。”《太平天囯资料·虏在目中》:“视官兵稍败,则左右之军追上,两军一合,后军随后一围,如连环之式,用长矛混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八回:“起先是大旗队;大旗队过去,便有一对扛叉的,扛刀的,扛长矛的。”
《漢語大詞典》:矛楯
亦作“ 矛盾 ”。 韩非子·难一:“ 楚 人有鬻楯与矛者,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后以“矛楯(盾)”连举比喻言语或行为相互抵触,互不相容。魏书·李业兴传:“ 异 曰:‘圆方之説,经典无文,何怪於方?’ 业兴 曰:‘圆方之言,出处甚明,卿自不见。见卿録 梁 主《孝经义》亦云上圆下方,卿言岂非自相矛楯?’”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今之记事也则不然,或隔卷异篇,遽相矛盾;或连行接句,顿成乖角。”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曹唐:“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矛楯之极,则是非锋起。”
《骈字类编》:二矛
诗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笺二矛酋矛夷矛也各有画饰疏考工记云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寻注云酋夷长短名也酋近夷长也是矛有二等也刘义恭白马赋旋四介以作好耀二矛之重英
《漢語大詞典》:横矛
横持长矛。三国志·蜀志·张飞传:“ 飞 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 张翼德 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
分類:持长长矛
《漢語大詞典》:矛槊
矛和矟。指简单兵器。 明 唐顺之 《镇江丹徒县洲田碑记》:“甚者搆亡命,挺矛矟,阴贼公鬨於丛苇高浪之间,相杀或数十人。”
分類:简单兵器
《漢語大詞典》:矛戈
(1).矛和戈。宋书·顾觊之传:“函矢殊用,矛戈异适。” 明 宋濂 《平江汉颂》:“矛戈洸洸,鎧胄明明。”
(2).谓攻击,指责。 清 郑燮 《音布》诗:“ 音生 不顾輒嚏唾,至亲戚属相矛戈。”
分類:攻击指责
《漢語大詞典》:霜矛
明亮锋利的矛。 唐 李德裕 《阳给事》诗:“数仞城既毁,万夫心莫留,跳身入飞鏇,免胄临霜矛。” 宋 文同 《峰铁峡》诗:“霜矛雪甲寒如水,候卒何由知首尾。”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序:“黄旗紫盖,雪戟霜矛。”
分類:明亮锋利
《骈字类编》:矛鋋
汉书晁错传萑苇竹萧草木蒙茏枝叶茂接此矛鋋之地也长戟二不当一 宋书武帝纪群贼数千皆长刀矛鋋精甲曜日奋跃争进龄石所领多鲜卑善步槊并结陈以待之 急就篇矛鋋镶盾刃刀钩注矛酋矛也长二丈鋋铁把小矛也江淮吴越或谓之鍦 卢思道北齐兴亡论手行刳剔躬运矛鋋
《骈字类编》:弓矛
史记大宛传大宛在匈奴西南众可数十万其兵弓矛骑射
又西域传见剑甲下 汉书韩王信傅请令彊弩傅两矢外乡注李奇曰言唯弓矛无杂伏也
分类:弓矛
《漢語大詞典》:盾矛
矛盾。 明 宋濂 《〈释氏护教编〉后记》:“呜呼!教之与禪,本无二门……奈何后世各建门庭,互相盾矛,教则讥禪滞乎空寂,禪则讥教泥乎名相,藉藉纷纷,莫克有定。” 明 胡应麟 《〈丹铅新录〉引》:“故有於前人之説,疑也骤而信之,是也骤而非之,至剽敚陈言,盾矛故帙。”参见“ 矛盾 ”。
分類:矛盾
《國語辭典》:矛盾  拼音:máo dùn
1.矛、盾,武器名,古代两种功用不同的兵器。相传有一人卖矛和盾,誇他的盾最坚固,任何东西都戳不破。后来又誇他的矛最锐利,什么东西都能刺进去。一人问他若拿他的矛来刺他的盾会如何,他却回答不出来。典出《韩非子。难势》。后比喻言语行为自相抵触。如:「自相矛盾」。也作「矛楯」。
2.理则学上指不可同为真,亦不可同为假的概念或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