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着 → 着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汉书》卷七十七〈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列传·郑崇〉~3254~
郑崇字子游,本高密大族,世与王家相嫁娶。祖父以訾徙平陵。父宾明法令,为御史,事贡公,名公直。崇少为郡文学史,至丞相大车属。弟立与高武侯傅喜同门学,相友善。喜为大司马,荐崇,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
郑崇字子游,本高密大族,世与王家相嫁娶。祖父以訾徙平陵。父宾明法令,为御史,事贡公,名公直。崇少为郡文学史,至丞相大车属。弟立与高武侯傅喜同门学,相友善。喜为大司马,荐崇,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
简释
尚书履声:喻入朝直谏,或指皇帝亲近的大臣。唐杜甫《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京兆空柳色,尚书无履声。”
例句
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 杜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
京兆空柳色,尚书无履声。 杜甫 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兰台有客叙交情,返照中林曳履声。 权德舆 奉和礼部尚书酬杨著作竹亭歌
休沐君相近,时容曳履过。 权德舆 春日同诸公过兵部王尚书林园
高德闻郑履,俭居称晏裘。 武元衡 酬李十一尚书西亭暇日书怀见寄十二韵之作
车骑新从梁苑回,履声佩响入中台。 白居易 令狐相公拜尚书后有喜从镇归朝之作刘郎中生和因以继之
忝曳尚书履,叨兼使臣节。 苏颋 夜发三泉即事
郑履下天去,蘧轮满路声。 钱起 送蒋尚书居守东都
《漢語大詞典》:道意
(1).指道家无为的主旨。 汉 班固 《奕旨》:“外若无为默而识,浄泊自守以道意,隐居放言远咎悔,行象 虞仲 信可喜。”
(2).表示或传达某种意愿。 南朝 齐 王融 《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所以不远千里,尺书道意。” 唐 王勃 《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仰云霞而道意,捨尘事而论心。”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香奁艳语》:“ 春春 已为他邸所畜,独 赛师 在,郎君若欲见之,当为道意也。” 田汉 《梵峨璘与蔷薇》第四幕:“鄙人既知小姐必归,所以特驰函道意。”
(3).道教或道家的旨意、气质。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儒教近而易见,故宗之者众焉。道意远而难识,故达之者寡焉。” 唐 戴叔伦 《汉宫人入道》诗:“萧萧白髮出宫门,羽服星冠道意存。” 宋 苏轼 《辨道歌》:“真心道意非不嘉,餐金闲暇非虚譁。” 查慎行 题注:“ 东坡 晚年,留心养生之术,於龙虎铅汞之説,不但能言,而且能行。” 宋 朱熹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诗之七:“仙人空山居,道意妙羣物。度世君则然,脩身吾岂不。”
(4).犹着意。 宋 李清臣 《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至性温温,令仪翼翼。道意礼学,生知自得。”
(2).表示或传达某种意愿。 南朝 齐 王融 《为竟陵王与隐士刘虬书》:“所以不远千里,尺书道意。” 唐 王勃 《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仰云霞而道意,捨尘事而论心。”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香奁艳语》:“ 春春 已为他邸所畜,独 赛师 在,郎君若欲见之,当为道意也。” 田汉 《梵峨璘与蔷薇》第四幕:“鄙人既知小姐必归,所以特驰函道意。”
(3).道教或道家的旨意、气质。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儒教近而易见,故宗之者众焉。道意远而难识,故达之者寡焉。” 唐 戴叔伦 《汉宫人入道》诗:“萧萧白髮出宫门,羽服星冠道意存。” 宋 苏轼 《辨道歌》:“真心道意非不嘉,餐金闲暇非虚譁。” 查慎行 题注:“ 东坡 晚年,留心养生之术,於龙虎铅汞之説,不但能言,而且能行。” 宋 朱熹 《秀野以喜无多屋宇》诗之七:“仙人空山居,道意妙羣物。度世君则然,脩身吾岂不。”
(4).犹着意。 宋 李清臣 《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至性温温,令仪翼翼。道意礼学,生知自得。”
《漢語大詞典》:着紧(着緊)
(1).紧要;重要。《朱子语类》卷二二:“‘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须是见得自家心里常有一箇合当著紧底道理。” 孙中山 《〈民报〉周年纪念演说词》:“文明越发达,社会问题越著紧。”
(2).抓紧;赶紧。《朱子语类》卷二一:“大率人情处自己事时,甚著紧。把他人便全不相干,大段缓了,所以为不忠。”
(1).紧要;重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着紧处将人慢。” 王季思 校注:“是説在紧要关头怠慢人。”《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先讲那会吃醋的……不是自已久不生育,便是生育不存,把宗祧家业看得着紧,给丈夫置几房姬妾。”
(2).抓紧;赶紧。《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出月初二日准起身,定不的年岁,还到 荆州 买纸, 川 广 贩香蜡,着紧一二年也不止。”《儒林外史》第六回:“方纔若不如是着紧的问 严老爷 要喜钱、酒钱, 严老爷 已经上轿去了。”
(3).犹焦急。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诸僧众各逃生,众家眷谁瞅问,这生不相识横枝儿着紧。” 王季思 校注引 王伯良 曰:“非亲非故,乃曰我能退兵,是所谓横枝儿着紧也。”《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 连日不见公子进院,十分着紧,就教小廝 四儿 街上去寻。”
(4).着意;留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元来世上妇人,除了那十分贞烈的,説着那话儿无不着紧。” 清 李渔 《凰求凤·先醋》:“説亲的时节,不要上门去讲,只在路上候他,要在有意无意之间,使他听见了,自然会着紧。”
(2).抓紧;赶紧。《朱子语类》卷二一:“大率人情处自己事时,甚著紧。把他人便全不相干,大段缓了,所以为不忠。”
(1).紧要;重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着紧处将人慢。” 王季思 校注:“是説在紧要关头怠慢人。”《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先讲那会吃醋的……不是自已久不生育,便是生育不存,把宗祧家业看得着紧,给丈夫置几房姬妾。”
(2).抓紧;赶紧。《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出月初二日准起身,定不的年岁,还到 荆州 买纸, 川 广 贩香蜡,着紧一二年也不止。”《儒林外史》第六回:“方纔若不如是着紧的问 严老爷 要喜钱、酒钱, 严老爷 已经上轿去了。”
(3).犹焦急。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诸僧众各逃生,众家眷谁瞅问,这生不相识横枝儿着紧。” 王季思 校注引 王伯良 曰:“非亲非故,乃曰我能退兵,是所谓横枝儿着紧也。”《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杜十娘 连日不见公子进院,十分着紧,就教小廝 四儿 街上去寻。”
(4).着意;留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元来世上妇人,除了那十分贞烈的,説着那话儿无不着紧。” 清 李渔 《凰求凤·先醋》:“説亲的时节,不要上门去讲,只在路上候他,要在有意无意之间,使他听见了,自然会着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