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着 → 着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99,分1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郑伯熊(字 景望 文肃 )
梁克家(字 叔子、叔予 文靖 仪国公 )
员兴宗(字 显道 号 九华、九华子 )
张孝祥(字 安国 号 于湖居士 )
沈有开(字 应先 )
凌景夏(字 季文 )
唐仲友(字 与政 号 说斋、悦斋 )
吕祖谦(字 伯恭 世称 东莱先生 别称 东南三贤 成、忠亮 )
施元之(字 德初 )
崔敦诗(字 大雅 )
木待问(字 蕴之 )
赵汝愚(字 子直 忠定 周王 )
萧国梁(字 挺之 )
杨兴宗(字 似之 )
其它辞典(续上)
陈之茂(字 卓卿、阜卿 号 锡山 )郑伯熊(字 景望 文肃 )
梁克家(字 叔子、叔予 文靖 仪国公 )
员兴宗(字 显道 号 九华、九华子 )
张孝祥(字 安国 号 于湖居士 )
沈有开(字 应先 )
凌景夏(字 季文 )
唐仲友(字 与政 号 说斋、悦斋 )
吕祖谦(字 伯恭 世称 东莱先生 别称 东南三贤 成、忠亮 )
施元之(字 德初 )
崔敦诗(字 大雅 )
木待问(字 蕴之 )
赵汝愚(字 子直 忠定 周王 )
萧国梁(字 挺之 )
杨兴宗(字 似之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常州无锡人,字卓卿,一作阜卿,号锡山。高宗绍兴二年进士。廷对忤权相,被黜。状元张九成叩头殿阶,称己学不如之茂,之茂能言人不敢言,宜奖不宜黜。高宗览对悚然,赐同进士出身。除休宁尉,以经学为诸儒倡。孝宗隆兴中仕至吏部侍郎。善诗画,刚果识治体,未及大用而卒。全宋诗
陈之茂(?~一一六六),字阜卿,无锡(今属江苏)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进士(《咸淳毗陵志》卷一七)。六年,为休宁尉(《新安志》卷四)。三十年,为秘书省著作郎,监察御史。三十一年,知吴兴,次年改知平江(《嘉泰吴兴志》卷一四)。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知建康,二年知隆兴(《南宗制抚年表》卷上)。乾道二年再知建康,旋致仕(《景定建康志》卷一四)。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四二四五
陈之茂(?——一一六六),字卓卿,常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绍兴二年以太学生廷试,赐同进士出身,与州助教。历绍兴通判。三十年,自著作佐郎除监察御史。次年,为吏部员外郎。出知平江府、建康府。乾道初迁吏部侍郎、权吏部尚书,兼中书舍人、直学士院。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二、一七二、一八五、一八九,《宋会要辑稿》仪制九之二二,《南宋馆阁录》卷七、八,《景定建康志》卷一四,洪武《无锡志》卷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127—1181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景望。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累官国子司业、宗正少卿。以直龙图阁知宁国府,移建宁府。与同里薛季宣皆以学行闻名,尤精于古人经制治法。与弟伯英、伯海,以振起伊洛之学为任,由是永嘉学者,咸宗郑氏。卒谥文肃。有《郑景望集》、《郑敷文书说》。全宋诗
郑伯熊,字景望,永嘉(今浙江温州)人。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调黄岩尉。孝宗隆兴初召试正字,除太常博士,迁吏部侍郎,宗正少卿。出知宁国府,改知建宁。有《郑景望集》,已佚。事见明嘉靖《温州府志》卷三。今录诗九首。全宋文·卷四六七三
郑伯熊,字景望,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绍兴十五年第进士,历黄岩尉,婺州司户。隆兴初,召试正字,除太常博士。出为福建提举。除魏王府司马,改江西提刑,奉祠。起知婺州,入为吏部郎官兼太子侍读。历国子司业、宗正少卿。以直龙图阁知宁国府,移知建宁,卒,后谥文肃。伯熊邃于经学,与弟伯英并称「二郑」,由是永嘉之学以郑氏为宗。著有《郑伯熊集》三十卷。今存《书说》一卷。见《万姓统谱》卷一○七,《宋元学案》卷三二,《宋史》卷二○八《艺文志》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8—1187 【介绍】: 宋泉州晋江人,字叔子。高宗绍兴三十年进士第一。累擢著作佐郎,时下诏求言,因条上六事,语甚切直。历中书舍人、给事中。遇事不可,必执奏无隐。孝宗乾道八年,累拜右丞相兼枢密使。近戚权幸,不少假借。出知建宁,临行劝帝无求奇功。淳熙九年,复为右丞相。卒谥文靖。有《淳熙三山志》。全宋诗
梁克家(一一二八~一一八七),字叔予,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进士,授平江签判。召为秘书省正字,累迁中书舍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六年,参知政事,七年,兼权知枢密院事。八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以论金使朝见授书仪不合,求去,淳熙六年(一一七九)出知建宁府。九年,入拜右丞相。旋得疾,十四年卒,年六十。谥文靖。有《淳熙三山志》四十二卷。《宋史》卷三八四有传。今录诗二首。全宋文·卷五○一三
梁克家(一一二八——一一八七),字叔子,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绍兴三十年进士第一,授平江签判。历著作佐郎、中书舍人、给事中。乾道五年,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明年,参知政事,又明年,兼知枢密院事。八年,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寻出知建宁府。淳熙八年起知福州,九年封仪国公,拜右丞相,十三年以内祠兼侍读。次年卒,年六十。谥文靖。编有《淳熙三山志》。见《宋史》卷三八四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隆州仁寿人,字显道,仕前居九华山,号九华。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荐除教授。召试,擢著作郎、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所上奏议,大抵毅然抗论,指陈时弊。孝宗乾道中,疏劾贵幸,中谗去职,侨居润州而终。多与张栻、陆九渊诸学人书简往复。有《采石战胜录》、《辩言》、《九华集》。全宋诗
员兴宗(?~一一七○),字显道,自号九华子,仁寿(今属四川)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孝宗初为太学教授。乾道四年(一一六八),擢校书郎兼国史编修官。五年,迁著作佐郎。六年,兼实禄院检讨官,以抗疏言事去职,主管台州崇道馆,卒。著《九华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二十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宋李心传序、附录金山住持印老祭文,《南宋馆阁录》卷七、八。 员兴宗诗,以文渊阁《四库全书·九华集》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四八三四
员兴宗(?——一一七○),字显道,号九华,陵州(治今四川仁寿)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权差黎州教授。乾道中诏试禁林,赐诰第一,擢著作郎、国子编修、实录院检讨,与修四朝国史。国有大议,皆直言敢谏,遇事有不可,即指陈利害,如茹物于中,一吐为快。以此触怒权贵,以谗去职,侨居润州。乾道六年卒。著有《辩言》(存)、《采石战胜录》(存)、《九华集》。见本集《答程用之书》、《上宰相书》、《上四叔承事书》及李心传《九华集序》,王颐《祭员兴宗文》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2—1170 【介绍】: 宋和州乌江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张祁子。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一。上疏请昭雪岳飞,为秦桧所忌。历礼部员外郎、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除知抚州,莅事精确,人所不及。知平江府,剖决繁事,庭无滞讼。为广西经略安抚使、知静江府,治有声绩。后徙荆湖北路安抚使、知荆南府,筑寸金堤,州息水患;置万盈仓,以储漕粮。以疾致仕。善诗文,尤工词,风格宏伟豪放。有《于湖集》、《于湖词》。全宋诗
张孝祥(一一三二~一一七○),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第一。方第,即上疏言岳飞冤狱,忤秦桧,授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桧死,召为秘书省正字,累迁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为御史中丞汪彻劾罢。寻起知抚州。孝宗即位,知平江府。召为中书舍人,迁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赞军事。领建康留守。力赞张浚主战,为宰相汤思退所忌,以张浚党落职。思退罢,起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复以言者罢。俄起知潭州,权荆湖南路提点刑狱,迁知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乾道五年(一一六九),因疾力请归养侍亲,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六年,卒。年三十九。有《于湖集》四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宣城张氏信谱传》,《宋史》卷三八九有传。 张孝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慈溪李氏藏宋刊《于湖居士文集》(其中诗十一卷)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词学图录
张孝祥(1132-1169) 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黄鹤楼志·人物篇
张孝祥(1132—1170) 南宋词人、书法家。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生于浙江鄞县。绍兴二十四年(1154)状元及第,历任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建康留守、潭州知府、荆湖北路安抚使等职,颇有政绩。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善诗文,尤工词,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所作《满江红·听雨》中写到南楼。全宋文·卷五六九一
张孝祥(一一三二——一一七○),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以第一人登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上书乞昭雪岳飞,为权相秦桧所忌。次年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迁礼部员外郎、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出知抚州、平江府,入为中书舍人,领建康府留守。复出知静江府、潭州、荆南府,为荆湖北路安抚使,所至有政声。乾道五年以疾卒,年仅三十九。孝祥善诗文翰墨,尤工于词,在宋代词人中占有重要地位。著有《于湖集》。事见王质《于湖集序》(《雪山集》卷五),《宣城张氏信谱传》(《于湖集》附录),《宋史》卷三八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4—1212 【介绍】: 宋常州人,字应先。尝从张栻、吕祖谦、薛季宣等游,教授处州。累官太学博士,与诸生讲学罢,杜门读书,不事请谒。进枢密院编修兼实录院检讨,擢秘书丞,建言振拔知名士。宁宗在嘉邸时,以著作郎充嘉王府赞读兼兵部郎。宁宗即位,迁起居舍人、起居郎,皆兼侍讲。寻为忌者排斥,起知徽州、太平州,连疏求去,加直龙图阁致仕。简介
沈有开,字应先,无锡人。宋淳熙戊戌进士,起家太学博士,寻迁直龙图阁,授朝议郎。全宋文·卷五八○○
沈有开(一一三四——一二一二),字应先,常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淳熙五年登进士第,教授处州,历迁工部、刑部架阁文字,太学博士,枢密院编修兼实录院检讨。绍熙三年进秘书丞、著作郎,充嘉王府赞读,兼兵部郎。宁宗即位,迁起居舍人、起居郎,兼侍讲。为忌者排陷,废斥十年,起知徽州,复知太平州致仕,又几十年。嘉定五年卒,年七十九。见《水心文集》卷二一《沈公墓志铭》,《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八○,《南宋馆阁续录》卷七、九,《宋元学案补遗》卷七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75 【介绍】: 宋临安府馀杭人,字季文。高宗绍兴二年进士。历秘书省正字、著作佐郎。以言宋金和议非便,忤秦桧意,出知外郡,闲居十余年。桧死,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以直龙图阁知抚州,徙襄阳、鼎州、宣州。官终吏部侍郎。全宋文·卷四一九四
凌景夏,字季文,馀杭(今浙江杭州西)人。绍兴二年对策第二,任绍兴府观察推官。历秘书省正字、著作佐郎、工部员外郎,寻知外郡。绍兴二十六年由知筠州除军器监,任起居舍人兼权给事中,迁中书舍人。知抚州、襄阳府、鼎州、宣州。三十年,加集英殿修撰,次年任吏部侍郎。隆兴二年,以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卒,年垂八十。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一四,汪应辰《祭凌尚书文》(《文定集》卷二○),《咸淳临安志》卷六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6—1188 【介绍】: 宋婺州金华人,字与政,号说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为西安主簿。三十年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建康府学教授、秘书省正字。上万言书论时政,孝宗纳之,召除著作佐郎,出知信州、台州。治政理财颇有建树,为学多与朱熹相左。后为朱熹劾罢。归而益肆力于学,著述颇丰。有《六经解》、《诸史精义》、《帝王经世图谱》、《九经发题》、《陆宣公奏议解》、《天文详辨》、《地理详辨》、《愚书》、《说斋文集》等。全宋诗
唐仲友(一一三六~一一八八),字与政,金华(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调衢州西安簿。三十一年再中弘词科,通判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二八)。孝宗时上书论时政,召除秘书省著作郎,出知信州。淳熙七年(一一八○)移知台州,八年擢江西提刑(《嘉定赤城志》卷九),被劾奉祠。十五年卒,年五十三。有《悦斋文集》四十卷等,大多已佚,今存《悦斋文钞》十卷、补一卷等。《宋元学案》卷六○、《宋史翼》卷一三有传。 唐仲友诗,以民国永康胡氏梦选楼刊《续金华丛书》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九《说斋小集》(简称名贤集)。新辑集外诗编为第二卷。全宋文·卷五八五六
唐仲友(一一三六——一一八八),字与政,号悦斋,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尧封子。绍兴二十一年登进士第,为衢州西安县主簿。三十年再中宏词科,通判建康府。上万言书论时政,召试,除秘书省著作郎。出知信州,淳熙七年移知台州。擢江西提刑,为朱熹所劾罢,益致力于经史学。十五年卒,年五十三。著有《六经解》(残存)、《诸史精义》、《帝王经世图谱》(存)、《孝经解》、《九经发题》(存)、《陆宣公奏议解》、《经史难答》、《乾道秘府群书新录》、《天文详辩》、《地理详辩》、《鲁军制九问》(存)、《愚书》(存)、《悦斋文集》等。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三六、选举一一之三二、选举一二之一四、选举二○之二一、选举三一之二二,《宋元学案》卷六○及周学武《唐仲友年谱》(《台大研究生》第一期)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7—1181 【介绍】: 宋婺州金华人,祖籍寿州,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吕大器子。孝宗隆兴元年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历官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参与重修《徽宗实录》,编纂刊行《皇朝文鉴》。博学多识,与朱熹、张栻等友善,讲索益精,时称东南三贤。为学主明理躬行,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先声。卒谥成,改谥忠亮。有《东莱吕太史集》、《历代制度详说》等。全宋诗
吕祖谦(一一三七~一一八一),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调南外宗学教授。乾道五年(一一六九),添差严州教授。六年,召为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主管台州崇道观。二年,参与朱熹、陆九渊鹅湖之会。三年,召为秘书郎,兼职如前。重修《徽宗实录》成,迁著作佐郎。先是奉诏编类《皇朝文海》,六年,书成,赐名《皇朝文鉴》,除直秘阁,主管武夷山冲佑观。八年,卒,年四十五。著有《东莱吕太史文集》十五卷、别集十六卷、外集五卷等,并辑有《近思录》。事见《东莱集附录》卷一《年谱》,《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吕祖谦诗,以宋嘉泰四年吕乔年刻、元明递修本《东莱吕太史文集》为底本。校以清胡凤丹辑《金华丛书》本(简称金华本)、清胡宗楙辑《续金华丛书》本(简称续金华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本),编为一卷。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五八六七
吕祖谦(一一三七——一一八一),字伯恭,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登隆兴元年进士第,复中博学宏词科,历任太学博士、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秘书郎、著作郎。淳熙八年卒,年四十五,谥曰成。祖谦学以关、洛为宗,而旁徵博取,一时卓荦之士皆归心,人称东莱先生。与朱熹、张栻齐名,号东南三贤。著述数十种,主要传世之作有《书说》三十五卷、《左氏传说》《续说》三十二卷、《左氏博议》二十五卷、《历代制度详说》十五卷、《丽泽论说集录》十卷、《诗律武库》三十卷、《东莱吕太史文集》《别集》《外集》三十六卷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湖州长兴人,字德初。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乾道二年除正字,进著作佐郎,迁起居舍人。寻除左司谏,改左正言,以独试李垕词业放罢。起主衢州学兼内劝农事,后知赣州。尝注苏轼诗,陆游极称之。全宋文·卷四九五八
施元之,字德初,长兴(今浙江长兴)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以绝识博学名天下。乾道二年除秘书省正字。五年迁秘书省著作佐郎,徙起居舍人,兼国史院编修官。除右司谏,寻迁左正言,以独试李垕词业放罢。七年起左宣教郎,权发遣衢州,徙知赣州。尝注苏诗,陆游极称之。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一之一三,选举二○之二○、三一之二三、三四之二八,陆游《施司谏注东坡诗序》,《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宋史翼》卷二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9—1182 【介绍】: 宋通州静海人,卜居溧阳,字大雅。崔敦礼弟。高宗绍兴三十年进士。孝宗乾道九年,以秘书省正字兼翰林权直。淳熙五年,再入院,以议更名学士院权直。八年拜中书舍人,加吏部侍郎,直学士院。性谨愿知大体,直宿递讲,所陈必剀切。有《通鉴要览》、《玉堂类稿》、《西垣类稿》、《制诲》、《监韵》及文集等。全宋诗
崔敦诗(一一三九~一一八二),字大雅,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与兄敦礼同年进士,调扬州高邮簿,迁两浙转运使干办公事。孝宗乾道九年(一一七三),除秘书省正字。淳熙元年(一一七四),兼权给事中。五年,除学士院权直。七年,进国子司业。八年,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九年卒,年四十四。著有《崔舍人玉堂类稿》二十八卷。事见《南涧甲乙稿》卷二一《中书舍人兼侍讲直学士院崔公墓志铭》,《景定建康志》卷四九、《琴川志》卷八有传。 崔敦诗诗,以上海涵芬楼刊日《佚存丛书》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六一六四
崔敦诗(一一三九——一一八二),字大雅,敦礼弟。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绍兴三十年中进士第。历高邮主簿,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入为秘书省正字、翰林权直。淳熙元年,除崇政殿说书,兼权给事中。五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学士院权直。六年,除著作郎,兼权吏部郎官,又兼崇政殿说书。七年,进国子司业,改权直学士院。八年拜中书舍人。淳熙九年卒,年四十四。敦诗博览强记,为文敏赡,著有《通鉴要览》、《制海》、《鉴韵》、《玉堂类稿》、《西垣类稿》、《铙歌鼓吹曲》等。见韩元吉《崔公墓志铭》(《南涧甲乙稿》卷二一)及《玉堂类稿》附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蕴之。洪迈婿。为郑伯熊弟子。孝宗隆兴元年进士第一。累官太子詹事、焕章阁待制、礼部尚书。官至侍从,无所表现。全宋诗
木待问(一一四○~?),字蕴之,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馆阁录》卷七)。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授签书平江军节度判官(《吴都文粹续集》卷八《平江府签判厅勤继堂记》)。乾道八年(一一七二)为秘书省校书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次年,迁著作佐郎、著作郎(《南宋馆阁录》卷七、八)。淳熙六年(一一七九),为起居舍人(《南宋馆阁续录》卷八)。八年,累迁中书舍人(《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之二一)。出知吉州(同上书职官七二之四四)、宁国府。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知福州(《淳熙三山志》卷二二),历知湖州、婺州(《攻愧集》卷三五《新知湖州木待问改知婺州制》)。累官礼部尚书(《宋历科状元录》卷六)。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六二六一
木待问(一一四○——?),字蕴之,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隆兴元年举进士第一名,年二十四,授平江签判。历官著作郎。淳熙六年除起居舍人,进起居郎兼权中书舍人。出知吉、湖、宁国、福、婺诸州府,屡遭论劾。嘉泰二年为礼部侍郎,累官礼部尚书,卒,赠少师、光禄大夫。见《宋会要辑稿》崇儒七之一二、职官七二之四四、七三之六五、七四之四、选举一之二六,《宋历科状元录》卷六,《南宋馆阁录》卷七,《宋史》卷三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0—1196 【介绍】: 宋宗室,居饶州馀干,字子直。赵善应子。孝宗乾道二年进士。除秘书省正字。历吏部侍郎兼太子侍讲、制置四川兼知成都府等职。光宗绍熙二年,召为吏部尚书。四年,迁知枢密院事。五年,与韩侂胄等定议,立嘉王赵扩为帝,是为宁宗。拜右丞相,命朱熹待制经筵,悉收召士君子之在外者。未几,和韩侂胄有隙。宁宗庆元元年,罢相出知福州。侂胄党仍诬贬不已,再谪永州安置。至衡州疾作,为守臣所窘,暴死。后谥忠定。有诗文集和《太祖实录举要》、《国朝诸臣奏议》。全宋诗
赵汝愚(一一四○~一一九六),字子直,饶州馀干(今江西馀干西北)人。宋宗室。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八年,知信州。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知台州(《嘉定赤城志》卷九),寻除江西转运判官。入为吏部郎中兼太子侍讲。九年,出为福建路安抚使兼知福州,迁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召为吏部尚书。四年,迁知枢密院事。五年,孝宗卒,光宗以疾不能执丧,与外戚韩侂胄拥立宁宗,拜右丞相。在相位仅半年,即遭韩排挤出知福州,寻谪永州安置,至衡州暴卒,年五十七。谥忠定。有诗文集十五卷,已佚。编《国朝诸臣奏议》一百五十卷,传世。事见清道光《馀干县志》卷二一《忠定赵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九二有传。今录诗八首。全宋文·卷六一八五
赵汝愚(一一四○——一一九六),字子直,开封(今河南开封)人,侨居饶州馀干(今江西馀干)。宗室,善应子。乾道二年擢进士第一,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著作郎。历知信州、台州,除江西转运判官。入为吏部侍郎兼太子侍讲,迁秘书少监权给事中,权吏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以集英殿修撰帅福建。进直学士、制置四川,兼知成都府。进敷文阁学士知福州。绍熙二年召为吏部尚书。四年知枢密院事。奉嘉王即皇帝位,进右丞相。因韩侂胄排挤,责宁远军节度副使,庆元二年至衡州卒,年五十七。后谥忠定,封周王。著作有《太祖实录》、《国朝诸臣奏议》(存)及诗文集十五卷。见刘光祖《宋丞相忠定赵公墓志铭》(道光《馀干县志》卷二一),《宋史》卷三九二本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杨兴宗,字似之,长溪(今福建霞浦)人。高宗绍兴三十年(一一六○)进士(《淳熙三山志》卷二九),授铅山簿。孝宗初为武学博士。乾道四年(一一六八),除秘书省正字,次年,迁校书郎。八年,出知处州(《南宋馆阁录》卷八)。历知温州、严州。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罢荆湖南路提举常平(《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三九)。有《自观文集》,已佚。明嘉靖《福宁州志》卷一一有传。全宋文·卷五四二七
杨兴宗,字似之,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少师事郑樵,后从学林光朝。登绍兴三十年进士第,授铅山簿。孝宗时除武学博士。历官校书郎、司勋郎。乾道八年出知处州,大有政声。继知温州,改严州。仕终湖广提举。著有《自观文集》。见《南宋馆阁录》卷八,《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八。